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军

  摘 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学,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把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渗透有机统一起来,唤起学生情感,培养他们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就这一问题,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些认识。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情感 渗透
  
  一、引导学生深入品析文本,唤起情感体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上教师要以深深的情感引领着学生走进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充分展开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师生交流互动,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交流中体会情感,对话、交流、互动的过程就是师生精神共同成长的过程。
  作者动情缀文,读者读文动情,情感是连通读者和作者的关键点。作者的情思就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特别是一些重点词句当中。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时要“披文入情”,紧紧抓住文章中那些重点词句仔细品味,引导学生咬文嚼字,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作者在情感上发生共鸣,经历一次心灵历程、情感洗涤。《毽子里的铜钱》一文追忆的是几十年前烤山薯老人送给“我”两块山薯却不要“我”铜钱的故事,刻画了一位慈祥、谦卑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关怀、感激与怀念。文章情真意浓,字字句句都渗透着浓浓的情感。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咀嚼、品味,体会人物的情感。比如从描写老人外貌、神态的词句中(“黑漆漆的手”、“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微微驼着的背脊”等),体会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从老人送给“我”烤山薯的语句中(“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他)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他却把烤山薯塞进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体会出老人虽然做生意很辛苦,栉风沐雨,却很慈祥,很善良,有着纯朴、美好的心灵。一个“笑呵呵”,老人的慈祥如在眼前,一句“永远不能忘记”,让学生看到了老人的感激,更让学生理解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理解和体谅,进而启发学生怎样真诚地对待身边的人与事。
  二、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引领体会情感
  朗读是表达情感的途径,而情感的参与是朗读的前提。在学生深入品析文本,有了初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知文章内容,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为文章所蕴含的感情,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才能体会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引发共鸣,内化成自己的情感。因此,老师不能停留于对文章“字词句段”的肢解,寡然乏味,而要多一点朗读指导。而在朗读指导中,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与作者和文中人物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们的朗读才能真正到位,感悟才能更加深透。
  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首先,教师必须先“动情”,要用自己的激情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要善于通过自身丰富的体态语、表情和情真意切的语言等,将自己的内心真情向每一个学生进行“辐射”。教师热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才能以情激情、以情感人、以心契心、以神会神,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比如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入情入境的范读,就会深深地感染和打动学生,达到以情感人、以情促读、以情促悟的效果。
  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还必须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氛围,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因为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即触景生情。生动、形象、适宜的教学情境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有效地调动、活跃学生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伟大文学家鲁迅在讲到文学的审美作用时曾说:“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也就是说,给学生营造悦目、悦耳、悦心的特定情境氛围,运用实物演示、图画展现、音乐烘托、幻灯投影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体验……让学生入文入画,入情入境,这样,学生就能在特定的教学情境氛围中产生审美情感,在对美的感知和体验中受到濡染。比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我播放了红军夺桥的一段视频,生动的画面和强烈的音响充分展示了红军勇夺泸定桥的过程,十分感人。看完视频后,学生都被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深深感动,此时再组织学生阅读文本材料,找出描写红军英勇顽强的语句和词语进行重点理解和朗读。由于我给学生创设了相应的情境,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做基础,很容易就找到了相关的语句与词语,不需要我作太多的指导,学生的朗读和理解都十分到位,红军战士奋不顾身、英勇顽强的精神呼之欲出。
  调动情感参与还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移位,即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或课文所描述的对象去感受事物,体悟情感,体验生活。比如《走月亮》一课,为学生勾画出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在感悟“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嗅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时,我引导学生回忆和妈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感体验,学生立刻回想起自己和妈妈一起散步是那样的温暖、幸福、安全、快乐……学生仿佛回到了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感受到了妈妈浓浓的爱,学生此时是激动的,情感是高涨的,学生读得是那样动情,那样投入,完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之中。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训练,也是发展语言和思维、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注意与表情达意有直接关系的语气、语调、停顿、重音和节奏等,帮助学生根据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定好朗读基调,或激昂悲壮、或凄凉深沉、或清新明快……学生通过声情并茂、入情入境的朗读,真正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获得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同频、心灵呼唤的同声,才能体味到文章的丰富情感。
  总之,语文课堂是一个情感的世界,语文教学是作者、文本、教师和学生四者之间沟通情感的过程。教师应通过品味字词、启发想象、感情朗读等途径,给学生搭建情感交流、情感体验的平台,营造浓浓的情感氛围,让学生沐浴其中,浸润其中,受到情思的滋养和心灵的启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71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