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服装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丹清
摘 要: 随着珠三角服装产业的升级,以及社会对服装从业人员要求的提高,高职院校服装专业英语课程已经作为专业核心必选课程纳入日常教学范畴。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有助于提高专业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本文从革新教育理念出发,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并给出了相应的检验标准和途径,对于服装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工学结合 高职 服装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1.前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职业教育从复苏走向发展,不断壮大。截止至去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共有1184所。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紧跟市场,具有天然的就业优势,学校办学过程中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注重锻炼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高职服装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服务于服装设计专业,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英语在服装专业中的运用。其内容以服装结构与工艺项目教学、服装设计、服装材料与再造等课程为基础,以服装跟单管理等为延伸。其将专业知识与英语基础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服装外贸、跟单等工作中学以致用。
2.服装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服装专业英语依据服装设计岗位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以工作任务作为实训模块。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操作中却存在一些问题。
2.1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由于高职校仍被社会认为是“二等教育”,是学生在上不了一本、二本、三本之后的无奈之举,因此其学生构成相对来说素质整体较低,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整体偏低,而英语更是绝大多数学生最头疼的学科,长久英语学习的困难更导致其产生英语学习的“情感过滤”,促生出厌恶和惧怕,甚至听之任之等情绪。
2.2专业英语教学模式落后。尽管大多数职业院校都倡导“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但所涉及的课程基本上是以技术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作为与专业紧密联系、与基础学科一脉相承的服装专业英语,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服装专业英语是英语在实际运用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因此其生长的土壤无法脱离基础英语,但又由于其使用对象,使用范围,使用主体的不同,与日常生活有所区别。这就导致了服装专业英语无法彻底脱离陈旧的灌输法教学,又无法衔接上以动手操作为主,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启发式教学。
2.3教学环境单一。服装设计专业的实训室基本包括服装工艺实训室、针织服装实训室、牛仔工艺实训室、服装印花刺绣实训室、服装设计研发室、服装CAD实训室等。这些实训室均服务于服装设计或服装生产方向的专业课,不适合服装专业英语开展课程教学活动。
3.构建服装专业英语的工学结合模式
教育学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1],教育必然含有鲜明的社会性,教育不能脱离教育生长的土壤。服装专业英语课程也应依据教育的本质,革新教育理念,活化课程内容安排,丰富教学手段,更新考核检验途径,从而更好地进行“工”、“学”结合,避免知识和技术的脱节。因“课”制宜,将课程融入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
3.1从量上保证英语学习。为了更好地实现服装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对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从新生入学开始,我们就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并将英语类课程安排在三年学习的始终。高职院校基本上都会安排一学期的公共英语或实用英语课程,力求从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实现英语学习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然而到了第二学期,全院性的英语课程宣告停止,英语学习往往让位于专业课,被安排在大二第二学期才开设,而且开设的课时也非常少。除了个别因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考试)的学生偶尔复习英语外,大部分学生从一年级到二年级有整整一年的时间不再接触英语。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面对如此高难度的专业英语,无疑是难上加难。英语学习量上的匮乏必将导致质上的停滞不前。
3.2“以人为本”,以职业需要为导向,以大量真实的案例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在内容安排上不应专注于学习服装设计原理与专业技巧的英语表达,而应主要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服装各个部分的英文表达方式及单据、单证的英文翻译。重在能够看懂各种英文文件,结合外贸公司中常用的英文电子邮件、简报及基础的沟通交流提高实际的应用能力。在具体操作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技能为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产生自我学习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直接法、对比法、联想法、交际法、音译法等,有意识地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这对于引导学生形成独立学习和思考的习惯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2]
3.3以实操为载体,以获得资格证为目标,充实扩展课堂内容。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按照教师的思路向学生灌输英语基本知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习主动性受到压抑。服装专业英语课时少、任务重,要想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不符合实际。教学的重点应该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如何借助网络工具在专业知识背景上进行外贸文书的翻译工作。因此,课堂的安排应以学生操练为主。我们可选取大量的商业信函往来案例,并结合外贸跟单员资格考试知识点,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任务联系,以增强学习活动的趣味性和务实性。例如:可选取外贸服装订单,下达翻译任务,让学生在机房实训室完成翻译。
3.4将听、说、读、写划分到各个任务模块中,有所侧重。语言的掌握必须“四足”并进,否则就会出现“哑巴英语”等“残疾”现象。在服装材料学习阶段加强口语练习,通过搜集真实材料并进行感官刺激,用眼观、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耳朵听,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内化,最终让学生不但能识别不同材质的英语单词,而且能正确拼读出来,提高其外贸口语沟通能力。在服装流行趋势学习阶段加强阅读练习,让学生翻译外国一线时尚网站,组员不断进行润饰并制作成成果路线图。在服装制作、质量检验等涉及大篇幅英语文段的学习阶段加强学生写作练习,通过对关键话语的反复操练,形成对写作的初步认识。商务信函学习阶段,在加强学生的写作的同时加强其听力能力,这有助于其在商务交涉中,对商品或产品进行陈述,顺利开展公司间业务往来。而这些表述在商务信函里也经常涉及,如果能够流利地表述就强化了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写出来就更不成问题了。
4.高职服装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检验标准和途径
验证高职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检验标准只有一个――市场。英语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是否有用的检验标准也只有一个――企业。因此,考核服装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必须将教学成果拉进企业单位,与合作单位一同进行检验。但是外贸跟单以及商务谈判往往不是短期员工或兼职员工的试验地,这给课程改革效果检验提出了难题。如何突破客观制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此门课程的实用性并且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呢?
我们通过组织英语联谊会,与本院英语专业学生交流,提高其英语口语和听力运用能力。参加资格证考试,辅导学生通过外贸跟单员考试,从硬件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最重要的是改变单一的考试模式,采取多种形式结合综合考量学生服装专业英语学习情况,以任务成绩为重要评测手段。目前英语类考核基本上采取了纸质答卷考核和人工听说考核两种方式。服装专业英语课程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高职学生,尤其是服装设计专业高职学生的特点对考核方式进行整合。鉴于高职学生,尤其是服装专业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积极性整体不高,应考锻炼不丰富,但团队合作意识和实际动手欲望较强烈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用分段、分组任务考核,以及外贸口语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将课程任务与任务考核统一起来。为了考核的顺利进行,将班级人员分为小组,组员人数不宜过多,以免造成抄袭或组员贡献不均等而导致课程评价不公平的现象发生。
5.结语
语言学习从来就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通过一朝一夕的学习就可以提高。但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面对企业不断提高的门槛,英语语言作为学生就业的一块敲门砖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愈发重要。我国珠三角服装产业的不断转型,对高职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英语学习,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有利于高职学生更好地就业,对于其职业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采取工学结合的模式开展服装专业英语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从根本上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排斥心理,从内容上激发学习动力和热情,从效果上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实现教学双丰收,从而进一步改善地区劳动力构成,提高珠三角服装企业劳动密集型服装产业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曹占东.中外教育史[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5:295-297.
[2]张仁英,李晗. 浅谈服装专业英语教学[J].广西大学学报,2008,(30).
[3]叶玲,刍议服装专业英语的技巧教学[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4).
[4]常丽霞,谈服装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87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