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琼芬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专家指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而要学会学习,首先就要学会阅读。在未来社会中,自主阅读不仅是人的一种涵养,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人的一种生存能力。因此,在语文学习中,要突出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凸显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它将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是我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方面的几点认识。
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对阅读感兴趣,才会有阅读的冲动,才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时候要注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情感,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动力去主动克服阅读中所遇到的困难,解决问题,得到教益。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事先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习惯进行调查,然后根据他们的爱好,有针对性地推荐阅读书目,让他们自己选读感兴趣的文章和书,培养他们自觉的阅读习惯。如有的学生感情非常丰富,那么老师就可以向他们推荐情感类的文章和书目,包括亲情、友情和爱情,使他们在阅读的世界里,产生情感共鸣,品味到一种“崇高”的美感,并在这种美感的驱动下产生更多的阅读需求;有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教师就可以把一些战争题材、体育运动类题材的文章和书籍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竞技的舞台上享受超越的快感。学生有了这种超越的快感,就有了阅读的欲望。长期坚持阅读,自主性的阅读习惯就能慢慢地养成。
二、要教会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
在“信息时代”,还应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①浏览性阅读。即通过博览、略读、速读确定是否需要详读、精读;②理解阅读。即通过精读、评读理解掌握原文的内容;③记忆性阅读。即通过复读、背诵、抄读等方法,理解、记忆原文的内容;④评价性阅读。即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欣赏评论;⑤创造性阅读。即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理解。
三、要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如下要求:“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它指出阅读鉴赏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是一种自主性阅读的过程,注重主体精神的投入、情感的活跃。在阅读实践中,要强化这种自主性和审美性。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即使是偶然的“灵光乍现”,也是“美”的。还要尊重学生新鲜的阅读感受,尊重他们对作品的初始反应,允许他们自圆其说。
2.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新课标指出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质疑是阅读是否深入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学生阅读是否自主的重要标志。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呢?
质疑能力分为表层和深层两种,然后由表及里。表层质疑能力体现在对字词句标题的运用上,对写法的分析上。深层质疑为鉴赏性质疑,主要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学生要对这些方面进行体味、欣赏、鉴别、评价,以获得审美愉悦的阅读。比如,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艺术空白需要我们发挥想象进行质疑、填补。如《边城》中的翠翠会一直等待吗?《药》中的“花圈”是谁插上去的呢?玛蒂尔德知道项链是假的之后,会怎么做呢?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索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课题研究,在探究中提出个性化见解。如在教授《离骚》时,可设置“对于屈原的抱石沉江,你有什么看法”这样的探究问题。要解决这些探究性课题,光靠阅读课文及同步参考书是不够的,自然就可引导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自主地寻找有关书籍来读,来研究。为研究屈原,就得读有关屈原的文章等,从而使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浅尝辄止,而是深入探究,在探究中提升文化品位;在探究中提出自己富有个性的看法;在探究中获得莫大的乐趣,使阅读慢慢成为一种自主行为。
总之,教师要变原来的学习主宰者为学习的指导者,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变成“一位顾问”、“一位参与者”,调整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要随时随地地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构建、自主运用,把学习的金钥匙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99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