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国际化商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冬燕

  摘 要: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使得商学院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商学院教育很难适应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需求,这就要求商学院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和引用国际优秀商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建设,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国际化商学院 人才培养模式 三个方面
  随着新世纪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领域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是一个趋势,社会经济生活对国际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很大。传统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很难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维方式,从国际竞争力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国际环境下商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国际竞争力。
  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主要指的是对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过程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其更加有利于培养适合经济社会的人才,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国际化商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国内外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1.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目前国内商学院的发展大都遵循传统模式,努力由单一的商学院向全能型的综合大学发展,以至于在培养商务人才方面出现了同质化的倾向。国内商学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培养目标过大,这必然会影响课程的设置,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国外大学的培养目标虽然在阐述形式上没有统一格式,但都比较具体、指导性强。学生能根据目标的说明了解就业去向,设计学习计划。国外的商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明确的共识:商学院要培养未来企业的领导者,在具体培养目标上又各有特色和层次性。在商学院的定位表述上有所差异,但存在着明显的一致性,一是定位科学合理;二是培养目标明确,强调培养领导者的远大目标。(甘金球,《美国著名商学院高水平教育共性分析及其启示―――以哈佛、斯隆为例》,《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第7期)
  2.专业与课程设置。
  国内课程设置由于重视两课教育及外语、专业课,在总量和课时总量方面高于国外同等院校。国外学校采取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根据社会需要、就业需要、个人发展需要来选课,从而在就业时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我国传统上重视第一课堂教育而忽视第二课堂教育,因此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很难得到提高。
  从课程设置结构来看,我国专业课比重偏大,通识教育课偏小;在课程类型上我国普遍实施的是分科课程,必修课比重较大,选修课比重偏小,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比重不够协调,而国外大学大都重视课程的整合。美国的课程结构总体上呈“树状型”,“根底厚,树干精,枝叶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才成长的生物学原理。国内许多商学院的课程设置不及国外的自由、个性化。虽然是不同层次的学校,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十分相像,都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
  3.师资力量。
  国内商学院普遍缺乏一支具备国际化视野及现代商业理念的师资队伍。不少教师接受的都是较为传统落后的教育,不可能掌握现代商科教育的精髓,也缺少海外商学院留学的经历,更缺乏企业公司的实践经验。同时由于国内唯学历和理论研究为重的职称评定体系,这些教师更专注于发表论文而不是发掘实际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这样必然不能胜任日益专业化和现代化的商科教学工作。国际环境下的商学院发展需要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因此目前制约中国商学院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还是师资队伍的建设。
  二、构建国际化商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
  如果想在高等教育的竞争中有长足发展,商学院就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和竞争力,对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过程进行合理的调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面向国际社会的现代化、本土化、专业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商学院培养的商务人才应该是面向国际社会的,服务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代化、本土化、专业化、多元化的人才。由此国际化商学院必须依据此培养目标对现有的专业名称、课程设置和管理过程进行全新的修订,使其更加突出创新性、实效性和国际性。人才培养应借鉴国际优秀商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逐步明确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课程设计要彰显个性,努力打造专业特色;重视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使信息技术应用、外语、多元文化融入整个专业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人文基础。
  2.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构建科学的、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要培养高层次、国际化的商务人才,必须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设计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科为基础设置专业,拓宽专业口径,打通学科专业限制,为学生打下宽广厚实的知识基础。加强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重视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努力做到与国际社会接轨。
  在实践过程中,课程国际化通常有以下方式:(1)课程中增加课程的国际性内容,增加许多外国的知识和国际观点,加大国际知识、比较文化和跨文化理解的比重,同时,及时把国外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补充到各个学科教学内容中。(2)安排教师海外实习或教学旅游;聘请外国学者授课;开展国际性的校际交流;扩招外国留学生,等等。
  3建设一支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商业理念的师资队伍。
  注重教学质量,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严格员工遴选与考核,面向全世界招募优秀管理人才、学术人才,严格员工的工作业绩评估,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商学院要把人才引进工程与本土人才教育培训相结合,注重教师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增加商科教师的互动和交流。需要改革商学院教师科研与实践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商学院与外方合作院校、公司、企业之间流动;丰富教师队伍的结构,引入有丰富市场实践经验和良好理论基础的优秀管理人士兼任商学院教师,推动教师社会化进程。尤其是在师资结构上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原则,一方面邀请国外一流学者来华做兼职教授或短期讲学,另一方面以多种形式派遣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进修交流。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因为社会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的要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人才培养的质量观也在不断地变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群体也许与原有的培养目标有很好的符合程度,但不一定就符合已经变革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因而人才模式的改革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郑群.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和构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
  [2]吴玉强.中国商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理念和模式再探讨.科技信息,2008,(11).
  [3]纪宝成.我国高等商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4]刘彬让.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5]曾满超,王美欣,蔺乐.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07).
  [6]王敏丽.浅论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江苏高教,2003,(02).
  [7]杨春春,刘俊萍.中外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7).
  [8]佛朝晖.中外高校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建构.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06).
  [9]吴家清主编.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10]王剑波.跨国高等教育与中外合作办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04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