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主动识字, 自觉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绘春

  自学校开展乐学课堂教学研究以来,我更专注于乐学课堂教学。我教学小学低年级,首先需要把握低段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并在第一学段识字学习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建议中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也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评价建议中提到了“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我谈谈在日常的识字教学和课题实践中的总结和反思。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作了尝试。
  一、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因文施教,因字施教,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开放,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越来越灵活,这就决定了老师传授的知识不能是死板、教条的。课堂教学要还学生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低年级语文教学识字量很大,每课都有十个左右的生字要求会写,还有七、八个甚至更多的字要求会认。如果单纯靠老师一个一个地教,不但学生没有兴趣学,而且学习效果不好。当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字和简单的识字方法后,我就引导学生尝试分组讨论自主识字。现在,拿到一课的生字,我都根据这课生字的特点来组织教学。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重点指导,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一般都是让学生看看哪些生字可以自学,需要老师指导的有哪些,然后老师重点说说几个难点字。其他的生字,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学。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后,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识记不同的字。如采用“猜认生字”、“组合生字”、“叫字排队”、“送字回家”、“读词赏画”、“读文找字”、“孪生聚会”、“玩玩字卡”、“找找朋友”、“换衣服识字”、“邮差送信”、“同中求异”、“变魔术”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帮助新入学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
  如:“玩玩字卡”:学生小组协作学习,通过玩字卡认读生字。摆――边摆边读,一人一张,不会的可请教小组同学;读――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学生齐读自己的字卡,可找出难认字拿在手里或摆在一旁;考――学生互相考认字卡,自己不会的跟人学,别人不会的想法教;收――学生在小鸟声中快速收字卡,边收边读。
  又如:“找找朋友”:如在教学“妈”字中,我根据合体字的规律,把它们分别制成偏旁部首、独体字两个部分的卡片,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边跑边说:“我是‘女’字旁,谁来和我做朋友?”到讲台后另一个同学马上也拿着卡片,边跑边说:“我是个‘马’,小马的马,我来和你做朋友。”两个人把“女”字旁、“小马的马”组合成“妈”字。接着让学生说说“妈妈”的“妈”为什么带“女”字旁,有学生说:“如果是单人旁,就成了男的,男人不可以生孩子做妈妈的。因为妈妈是‘女’的,所以带‘女’字旁。”让学生明白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读音的识字规律,整体地识记汉字,并在有了三、四百字的汉字积累后,自己发现和总结汉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形声字等提高识字效率。另外,还可鼓励学生区别同音字“妈妈”的“妈”和小马的“马”的相同点、不同点。
  再如:“猜认生字”:自古以来,中国的许多汉字均可编成字谜。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学生猜测字谜的关键是学会按汉字结构规律猜想,这是巩固识记汉字的一种方法。通过猜测,学生可加深对字形的记忆,巩固所学汉字的有关知识。如“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字;“人在高处走,云在脚下行”是“会字”;“一边绿,一边红,红的怕水,绿的怕虫”是“秋”字,等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编字谜,学生猜字谜,编口诀、儿歌、顺口溜牢记字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教学识字,既能加深学生对所学汉字的记忆,又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再再换“衣服”识字:一般在学习新字前,用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教学效果,使用于形近字的学习,如学习“泡”字时先出现熟字“跑”,然后用“足字旁”换下三点水为“泡”,老师问:“你认识我吗?‘包’换上‘三点水’,这件新衣服是什么字?”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学生不但学习了生字,而且复习了旧知识,有利于区别形近字。
  在识字的课堂上,经常有这样的精彩闪现。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在日常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营造这种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主识字,在乐中学,学中乐。采用这些生动形象、趣味无穷的游戏学习的方法,学生兴趣高昂,记忆深刻,识字效果还不错。
  二、构建开放自主的识字环境,联系课内外,沟通校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自能识字。
  我非常注重课内外的结合、校内外的沟通。让语文学习延伸到生活实践中,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努力贯彻体现“识写分流、多认少写”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如:在学识字1一课时,学生从词串中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过这些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课外的扩展中我让学生再说说自己了解的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人们有什么习俗?学生列举了元宵节、二月二、七夕节、重阳节、腊八等,还说了很多有趣的习俗。学生还饶有兴趣地创编了词串,一点儿不比课本中的逊色。在这项扩展中,学生不但丰富了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创编词串认识了更多的字。比如:赏月、汤圆、鹊桥、插茱萸、长寿等。
  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多读课外书、动手制作粘贴报、查阅字典、背诵古诗文等,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地识字。冯昊雨是一个上课从来不会听讲,完全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似乎有些怪异的男孩,他整天泡在书堆里,简直忘乎所以。但每次考试他的字词方面一般不会丢分,每次听写也都难不倒他,而且每次课上一涉到课外知识的拓展时,他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小手也举得最高。上学期刘海天是一个每次听写红圈最多,也从不见他阅读的孩子。随着识字量的增多,他渐渐喜欢上了阅读,而且常常会在阅读时露出不同的表情,或喜或忧或愁,更让我高兴的是在他的听写本上更多的红“?菁”代替了红圈。方彭优优是个聪明又特别好动的孩子,他的阅读量很大,最近他高兴地告诉我,《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共12本,他已经读完了。还有《五、三班的坏小子》、《冒险小虎队》等书,这些书都不是带拼音的,但书中大多数字他都认识,遇到个别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解决。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而阅读是增加识字量的最有效途径。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孩子们越来越喜欢阅读,也一天比一天学得开心快乐。不过还有部分孩子还是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或根本就不喜欢阅读,我想更多原因应该是他们的识字量有限,且不愿借助拼音去阅读。如果拼音学得不扎实,那么阅读就更不会流畅,对故事情节的了解和把握就更会受到局限。为什么更多的孩子喜欢听大人为他们讲故事、朗读,我想原因恐怕也在于此。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阅读能力形成得早,理解能力则发展得快,学生自学的能力就强。只有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自学能力时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从实质上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越好。而阅读能力的尽早形成和自觉阅读习惯的养成,会使孩子就在这一复一日的阅读中,就在体验着一种又一种别样的生活中,就在享受着文字带给他的快乐中,识字量增加了。那些词汇、段落、章法、结构,就潜移默化地悄悄地进入了孩子的脑中,出现在孩子的口中、作文中,那些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就会悄无声息地化为孩子自己的东西。也许读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不能觉察,但如果坚持三年五年,就一定有所变化,这就是书的滋养。一位文学家说,我们读书,书里面并没有直接讲修养、讲哲学,但是,一种美妙的修养和哲学在阅读过程中毫无痕迹地渗入你的身体,渗入你生命的深处,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让你气质高雅,让你与众不同。
  为学生创设识字的情境,在书本中、生活中、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形成主动识字、自觉阅读的习惯,是我不断追求的目标。我相信,在课改实验这条道路上,没有阳关大道,但会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