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ESP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亚林

  摘 要: 专门用途英语是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它在高职院校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教学现状令人深忧。本文根据一项问卷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从课程要求、教学模式、教材选用、师资建设、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索了高职ESP教学改革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高职ESP教学 问题 改革路径
  
  一、引言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也称专门用途英语,顾名思义,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1]随着各专业领域对英语的特殊需求的逐步加大,ESP教学也成了英语教学的一个独特的领域。虽然ESP教学强调目标明确,以能力为导向,与职业紧密结合,但在高职院校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有的学者从理论上阐述了高职ESP教学,如张亚梅[9]、李勇军[4]等。有关ESP教学应用于高职院校的实证研究很少。本文对高职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并根据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探索了高职ESP教学改革发展的路径。
  二、问卷调查反映出的问题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物流管理及旅游管理两个专业的100名学生。其中10人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30人已通过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45人已通过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问卷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本人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32个选择题;第三部分是开放式问答。问卷统计结果反映出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生对ESP的了解程度偏低。学生对ESP非常了解的只占3%,比较了解的占3%,基本了解的占20%,不太了解的占74%。
  2.学习兴趣不太浓厚。学生对ESP学习兴趣浓厚的只占14%,学习兴趣一般的占64%,对ESP不太喜欢甚至厌恶的占22%。学生在课后用在ESP方面的学习时间也可以反映出这个问题。每周学习5小时以上的学生只占6%,学习3―5小时的占9%,学习1―2小时的占34%,基本不学的占51%。经常有意识地去查阅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资料的学生只占6%,一半以上的学生几乎甚至从来不会有意识地去查阅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资料。
  3.教学手段单一。66%的学生认为ESP教学是以普通教室授课为主,并非以多媒体教学或者实践教学为主。
  4.考核方式不太科学。学生认为ESP的考核方式是以笔试为主,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ESP的考核方式不太科学。
  5.课程设置不太合理。调查结果显示ESP课程每周课时是2节,ESP课程的开设时间只有一学期。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安排不太合理。
  6.学生对教材的评价不太高。只有5%的学生认为ESP教材很好,40%的学生认为ESP教材比较好,45%的学生认为ESP教材很一般,10%的学生认为ESP教材很差。
  7.学生对ESP教师的意见:不够专业;口语不好;上课不生动;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互动活动少;没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没有因材施教。
  三、高职ESP教学改革路径
  1.制定高职ESP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3](以下简称《基本要求》)里提到了ESP教学:在完成了《基本要求》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这既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可使他们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的应用。但是,教育部门还没有制定出像《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那样规范、全面的,将适用对象、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测试方式等一系列问题都囊括其中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许多教师不清楚ESP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要教到什么程度,学生也对ESP缺乏必要的了解。我国高职院校ESP教学设置随意性大,缺乏整体性、阶段性、连贯性;教学内容五花八门、零碎松散、缺乏系统性,我认为教育部高教司编写切实可行的《高职高专ESP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已势在必行。该“要求”应对实施ESP教学的英语语言基础能力的起点(包括语法、词汇及听说读写译能力等)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制定出ESP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测试形式,编制出具有高职ESP特色的交际范围表、语言技能表、语法结构表、核心词汇表等,作为各高职高专院校制定ESP教学大纲、编写教材、评估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2.转变高职ESP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中主要采用的是“语法分析+英汉翻译”的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方式为:分析专门用途英语中某些句子的语法现象;比较单词或短语的用法;逐句翻译成汉语以解释句义。这种模式并未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低下。高职ESP教学的实施不应是一种以传授语言知识点为中心的“精读型”的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必然会造成“满堂灌”的现象。我认为可以采用“三结合”的具有高职特色的ESP教学模式,即“互动+合作+实践”教学模式。互动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与老师、同学之间进行课堂交互活动,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互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并且要运用得当,比如说:课上开展专题讨论,组织看录像,个人或小组发言。教师还可采用案例教学,创设真实语境和设计真实情景任务,增强学生对专门用途语言的语域、语体、专业知识、语言技能的感知和内化。高职ESP教师可与专业人士建立合作教学关系,这样有助于ESP教师获得最新的相关专业知识并且详细了解行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状况,更重要的是,ESP教师可以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以培养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高职ESP教师应当带领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外实践活动。例如,ESP教师可带领旅游专业的学生到教学实习实训基地的酒店、旅行社去实践,使学生有机会看到酒店员工和旅行社导游与外国客人进行英语交谈的情景,学生自己也有机会与外国客人用英语对话,体验到英语的真实语言环境,同时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实用性,并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3.规范高职ESP教材
  据调查,我国现有的ESP教材还很少,大多数是学校ESP教师自行比较选定的,有原版引进的,也有国内改编的,还有教师自行从文献、期刊或因特网下载选编的教材。对于国内现在使用的高职ESP教材,有学者指出了它们存在的缺点,主要是认为这些教材在包括交际能力在内的英语实用能力培养方面不能令人满意。同时,国内ESP教材还存在其他的不足:五花八门,随意性太大,没有体现教材的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卢艳华等[8]认为一套教材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除了要包含某专业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做到选材和练习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相互衔接。郭曦[8]指出:现在的专业英语教材基本上都使用真实材料(Authentic Materials),即采用英美原文,同时为了配合专业内容的需要,以专业内容难易程度为标准来选择并安排相应的文章顺序。这样一来,就很难保证教材前后文章语言难度的合理梯度分布,对学生在课文理解上造成了很大困难。另外,专业英语教学素材的有些内容与基础英语教材内容相重复,没有突出专业特点也是问题之一。我认为,我们应根据高职学生的兴趣与需求、语言水平、专业知识含量等变数来决定编选教材。教材内容应该紧扣能力培养目标,而不是英语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简单相加。教材内容要来自与专业相关的真实语料,练习设计和课内外教学活动都应体现专门用途英语的社会文化情景。“真实的语篇”加上“真实的学习任务”才能体现ESP教学的特色。[6]在编写教材的时候不妨参考一下学生的意见:多范文;有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实用点;图文并用更好;列出详细的术语词汇表。

  4.重视高职ESP教师素质与能力发展问题
  目前在高职院校从事ESP教学的教师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英语专业毕业并从事普通英语教学的英语教师;另一类是某专业中的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这两类教师在从事ESP教学中都存在弊端:前者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但缺乏对学生的专业领域和实际需要的了解,多进行学生需求分析而忽视对专业需求分析;后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但并非训练有素的语言教师,他们进行分析多注重专业需求分析而对学生需求分析较少。这些在需求分析上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ESP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开设专门用途英语需要一支特别的外语教师队伍。这些教师不仅需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而且要有一定的专门知识。这需要对现有的高职基础英语教师进行“转型”培养,毕竟高职基础英语教师占了ESP教师的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应采取措施鼓励外语教师攻读其他专业的学位,还要促进外语教师加强和专业课教师的业务合作,在专业知识方面得到帮助。单单具备必要的素质还不够,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实践证明,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好教学设计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利用种种可能的手段与条件激发学生的互动意识,促进其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专题讨论、小组学习、辩论会,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调研、个案分析、撰写论文等,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各种活动中得到强化与提高,实现专业研究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步提高与有机统一。[5]为了搞好ESP教学,教师不仅要从书本中获得新的知识,而且应该到相应的行业中去学习;学校需要对教师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定期培训,如邀请专业领域的从业人员来校进行教师培训,以充实教师的专业知识,丰富其真实语料来源,使他们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更高效地组织教学。
  5.明确高职ESP与EGP教学的关系
  ESP和普通英语教学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是一组对立的概念。EGP主要指学校中典型的语言课程,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语言的五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由于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只是潜在的、不确定的,普通英语教学只能把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作为其主要教学内容。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学习者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即由于特定行业的需要,学习者需要达到某些学科内使用英语的能力;二是有特殊的内容,即专门化的内容。ESP有独特的词汇、句法和结构模式,但它也是一门语言,其教学不仅包括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而且有明显的专业内涵,是语言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学习的结合。在ESP中,表现实质内容的语料载体随不同的专业学科方向而变化,使学习者学与用的联系更紧密[7]。范谊[2]认为,作为一种语言教学的路子,ESP和EGP既可以是并列的关系,又可以是接续的关系,即在发展学生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之上,再通过教学,进一步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工作能力。也就是说,ESP和EGP并不是相互排斥的,相反它们有很强的互补性。我认为在高职ESP教学过程中,应当渗透EGP的教学内容,因为大多数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比较薄弱。
  6.完善ESP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采用的ESP考核评价体系与传统EGP考核评价体系一样,主要是期末卷面测试,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高职ESP职业化和培养目标的技能性特点要求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以ESP职业交际技能评价为主,而不应拘泥于对孤立的知识点的考核。由于技能的形成具有过程性,因而评价体系也是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的跟踪评价。这样的评价体系既能起到考核评估的作用,又能起到反馈激励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调整和最终技能的形成。因此,高职ESP考核评价体系应增加过程性考核比例,减少终结性考核比例。在过程性考核方式上做文章,即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所需英语的侧重点不同,在平时学习检测的手段上区别对待。把以往的30%平时成绩的形式由“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改为根据不同的专业进行不同的平时学习检查。例如:物流专业学生可以阅读一篇相关的英文产品说明书,或到物流实习实训车间把相关设备上的英文看懂,介绍给老师和同学;旅游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内容用英语对某个旅游景点进行介绍,真正体现高职英语的实用性,这些都作为平时成绩的记录,这样做能更好地激发和保持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
  四、结语
  高职ESP课程教学和相关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在教学体系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很大问题,因此,高职ESP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相信随着今后《高职高专ESP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出台和广大高职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高职ESP教学一定会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 &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范谊.ESP存在的理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43-48.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李勇军.高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18):128-129.
  [5]卢桂荣.专门用途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5):50-51.
  [6]王友良.专门用途英语(ESP) 研究综述[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08-110.
  [7]吴静.ESP 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湘南学院学报,2004,(6):79-81.
  [8]张惠.国内近五年高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践研究文献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09,(1):20-22.
  [9]张亚梅.高职ESP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181-182.
  
  本文系重庆市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基础英语与ESP教学相结合教学研究》(课题编号:ygzykt08-035)的系列阶段成果之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53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