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柔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秦 艳

  摘 要: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一种管理形式,其核心就是奉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本文阐述了现代柔性管理的重要性,以及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如何构建柔性管理模式。
  关键词: 柔性管理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运用
  
  一、现代柔性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进步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社会对于教育管理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管理上。过去我们常把对教师的尊重片面理解为师生之间的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信奉“师道尊严”,使师生关系扭曲,甚至对立。“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一出现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一种管理形式,其内涵是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取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的一种管理方式。柔性管理主要采用教育、激励、引导和暗示等非硬性的工作方式,在大学生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积极性,使其自觉地接受外部规范化的约束管理,最终目的是强化和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调动学生的个性潜能,从而有利于学生提高自我的心理管理、行为管理、环境管理和形象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它强调的是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大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1.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各方面都要坚持与时俱进。
  现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已不满足于呆板地接受一些定性的东西,而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对于各种德育内容,他们已不满足于“知其然”,而更希望“知其所以然”。当代学生不需要简单的说教、灌输,不要向他们直接说明“你应该怎么做”,而应该通过积极引导,使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的道德判断。
  2.以“学生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更新是实施柔性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重视满足大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之形成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3.大学生个性差异是实施柔性管理的重要因素。
  跨入新世纪,“个性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境界,在我们这个富于社会取向的教育国度中的影响也日益高涨起来。大学生群体固有共性,但处在成长过程中的青年大学生因其心理品质、社会经验、成长环境和性格特征不同所以呈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性,特别是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个人可塑性非常强,个性特征显得非常突出,如果用整齐划一的刚性教育方式往往效果不佳。这就要求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柔性管理措施,对不同个性心理特征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育管理方法。
  二、构建柔性管理模式
  要使柔性管理在大学生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构建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完备的柔性管理模式,使柔性管理发挥整体功能,增强实际效果。
  1.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建立和谐的教育工作体系。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导航人,学习成才的指引者,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学生权益的保护人和教学科研的承担者,在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要注意以下几点:(1)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与合理要求,而且要重视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倾听学生的意见。对家庭经济情况、学习成绩、社会关系不同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对偶尔犯错误的学生,不能小题大做,态度生硬,而要以引导为主,批评为辅;对后进生,不能冷嘲热讽,而要多鼓励,多帮助。(2)了解学生,切实了解学生对当前社会新思想、新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以及遇到突发事件和困难时的情绪变化,并针对不同的情况及时加以解决或疏导;要了解学生的性格、脾气、情感特征、学习基础、家庭状况,以及对外部事物刺激的心理反应;要了解学生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自我发展需求,并针对不同情况予以引导、限制或规劝;要利用各种方式,建立渠道畅通、反应灵敏快速的信息网络,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思想信息。(3)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为学生需要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调整提供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通过正面引导、模范典型来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内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操。因此,我们提倡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是放弃而是更加坚持理想信念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导地位,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弱化而是更加强化。(4)要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班级管理队伍,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和组织管理能力。这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环节,要制定出适合的各种管理规定,来规范、约束、引导学生的行为,使学生通过各种制度的遵守、外塑、认同而后习得,达到内心的自律与对制度的自发维护。
  2.建立柔性管理评价体系,实现柔性决策。
  建立柔性管理目标,优化管理评价体系。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是管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管理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管理评价的结论也将对评价者的行为和情绪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一方面,任何人或群体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既有积极、正确、光明的一面,又有消极、错误、阴暗的一面。另一方面,就人的心理倾向来看,往往希望个人的表现得到正面的肯定。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因为对学生的行为评价过于量化,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等消极因素,而柔性管理主张进行模糊性的评价。因为柔性管理的对象是人,人的思维和行为活动不可能用一个精确的数字表示它,而实施模糊性的评价体系恰恰能够做到尊重和信任学生,体现人文关怀,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评估活动中来,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同时,柔性管理还十分注重对过程的动态评估,随时发现大学生身上展现出的闪光点,及时纠正他们的偏差行为,不断进行反省与阶段性的总结,力求改进与完善,而非仅仅对最终的管理结果消极地作出调整与适应。因此管理者在管理中要运用民主、科学的柔性决策方式,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使管理目标,即“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中不知不觉地实现。
  3.加强大学生心理管理。
  柔性管理中的心理管理是指在一定时间里,根据多数人的心态所形成的心理指向,通过实施一定的影响,引导人们形成共同的心理意志,发挥精神的作用而进行的管理。当前高校有相当比例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抑郁、心理脆弱、学习和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已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成才,加强大学生心理管理刻不容缓。首先,要通过定期邀请高水平的心理专家开设心理辅导教育课,使学生在专家的引导下,通过讨论、演讲、观摩等有效活动方式了解自我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其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中。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之成为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再次,要广泛开展网上心理咨询活动,开辟校园心理网站,提供一个丰富心理卫生知识、咨询心理问题、治疗心理疾病的广阔平台。最后,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现实,磨练意志品质,塑造刚毅品质,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学生管理中实柔性管理,需要全体员工共同的、积极的参与,其不是一个部门或个别几个教育工作者所能实现的,而是建立在学校教育教学及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上。我们要共同努力,改变单向式的教育方法,坚持教育与管理互动,充分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光明,林雨.浅谈大学生柔性管理艺术[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2]张旭虹.关于大学生柔性管理的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3.
  [3]林雨,赵光明.浅谈大学生柔性管理艺术[J].淮南工业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4]张继忠.浅谈班级管理班主任的要求[J].教学与管理,2002,(7).
  [6]张仕英.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柔性管理[J].药学教育,200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53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