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建忠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作者就此结合自己的实践和认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培养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思维过程是指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是其具体表现。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师,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兴趣
  思维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浓厚的兴趣,将使学生百折不挠,成为学习的极大动力。学生学习任何事情的最佳时机,是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和本人教风的特长,做到精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剧烈思维的热点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善于将课题转化为学生认知中的矛盾、内在的需要,还要不断设疑、激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让学生从情境中激发求知欲,从情境中产生问题。教师可采用的方法有:以旧引新,沟通引趣;提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兴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等。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
  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教师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试题以后,要求学生不仅要说出得数,而且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不应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应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而且能发展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的方法,是值得商榷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使学生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1.分析与综合
  总的来说,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所谓综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建立起来。综合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条件入手,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恰当地采用分析或综合的思维方法,有利于沟通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建立起清晰的思维脉络。当然,根据具体问题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更会提高思维的效果。
  2.具体与抽象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应放在逐步过渡上。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操作意识,提高操作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法。
  3.求同与求异
  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1)对同一知识进行变式比较,即求同。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将平行四边形变换不同的位置进行比较。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能认识到几种图形尽管摆放的位置不同,但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即“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因为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
  (2)对易混知识不同点的比较,即求异。例如: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经常要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但是,按比例分配和分数乘法这两类应用题又存在一定的区别,即前者要通过总份数把比转化成各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计算;而后者通常是直接或间接具备所求问题的分率。
  显然,通过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不但能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能发展学生多极化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
  四、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必须通过练习培养,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解题练习,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而言,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同时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教师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
  设计练习题时要有针对性,根据培养目标进行设计。例如:为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教师可以考虑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如:“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要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就要分析偶数里面有没有质数。要弄清这一点,学生就要明确什么叫做偶数,什么叫做质数,而后根据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去分析能被2整除的数里面有没有一个数,它的约数只有1和它自身,联想到2既是偶数又是质数,这样就可以确定上面的判断是错误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时代的要求。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思维因素,时时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积极适当地调整“教”与“学”的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杜得勤.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科技信息,2007.5.
  [2]任永法.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读与写杂志,2007.12.
  [3]侯秀菊.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科教文汇,2006.10(下半月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59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