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引导学生做一个知行合一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敏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又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它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具体而言,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而且要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上“善”。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的最高理想就是让我的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自从我当班主任以来,我就一直在为之努力。
  一、培养角色意识
  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我首先对学生的教育就是培养角色意识,或者叫身份意识。
  对所有的学生,我要他们明白什么是“学生”。所谓“生”,我把它解释为“小男人”或“年轻的男人”,“生”前面加一个“学”字,就是学习的男人。古代女人不能读书,只有男人能读书,才有此称呼。现在应该指所有读书的人了。是学生就有学生的职责,就有作为一个学生的本分。警察不抓罪犯、消防员不救火,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学生的本分就是努力学习,自觉守纪,认真完成老师安排的各项任务。如果一个学生不能完成任务,则必然要受到纪律的惩罚。世界上没有不完成工作还受到尊重的人,永远不会有不把自己的事情干好而受到表扬的人。
  所以我要求我的学生找老师谈话必须站在“学生”这一立场上与老师谈话。如果只认为自己是一个“一般的”人,还说街上的小青年都可以干什么,为什么我们不能之类的话,我就会当着他的面告诉他,我拒绝与你对话,我要他永远明白自己是什么,该干什么。在我的班上不读书的人永远不能趾高气扬,他们只能羡慕那些努力学习,品德优良,不断进步,得到老师和同学们尊重的人。
  二、进行诚信教育
  这有三个层次的教育和行动。第一是知道了学生的本分,就应该按学生的学习要求做;第二是在一些事情上老师和学生“签订合约”,大家都按合同办事;第三是答应了的事必须认真完成。如果学生做不到,则先给两次机会,第三次起开始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做法就是先讲好、先制定好规矩,这些规矩和规则不管是纸面上和口头上的都同样有效;不管是完善或不完善的,只要是老师和同学们认可的就都是有效的,学生和老师们必须遵守。这样一来,学生在做任何事情前,都知道自己该不该干,该怎么去干,如果违纪了,他自己知道要受到处罚,虽然心有不甘,但也无可奈何,心里的抵触情绪要小得多。我鼓励学生对规则提出意见,可以通过向校长、年级分管、家长、报社、电视台等投诉,要求修改规则,但在改变之前,必须遵守。
  三、努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何为“责任意识”,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该学生自己做的事,就该自己做而且必须做好,做不好就要承担责任,这是你推不脱、逃不掉的。我认为作为一名学生,成绩当然有用,但有的东西更有用,那就是对人生的态度,对自己人生负责的态度。
  我让学生分清楚:读书是谁的事,出钱是谁的事,教书是谁的事。家长不拿钱让子女读书,家长失职,老师不上课或上课质量差是老师的责任,可以控告家长,你可以要求换老师。可是当家长和老师都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学生就应该完成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任务。我始终认为,老师的工作就是一座灯塔,一盏明灯,是去指引方向,引导前行,甚至可以去当开路先锋,为学生开辟一条前进的道路,但我们不能去背负他们前进,不能为他们挡去一切风雨,而应该让他们在风雨中成长。我会把所有的后果讲给他们听,把生活的点点滴滴收获告诉他们,会把学习不好的种种结果展示给他们,让他们去体会。俗话说:“把人扶上马,还要送一程”,我认为,一个学生已经来到学校,算是有了一匹马了,老师认真教书,就是送人一程了。作为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绑在马上,而要牵着缰绳,跟着马一起陪他跑。美国女作家菲希尔说:“母亲不是孩子赖以依靠的人,而是使依靠成为不必要的人。”借用这句话,老师也不是赖以依靠的人,而是使依靠成为不必要的人。
  四、努力认真地教会学生辩证地看问题,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生一般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遇到老师批评很多学生都认为是老师歧视他,我马上运用辩证法,问他一些问题:我原来认识你吗?我为什么会对你有偏见,我俩人前辈子有仇吗?上课你真的一点没动?你什么都没做老师就把你叫到办公室来了?这样便让学生明白那些事情是他自己违犯的,如果你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自觉遵守纪律,那么老师永远也抓不到你。
  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我认为学生的平等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学生,家庭、背景、身材等一切都不是评价标准,你是否受欢迎、是否受老师尊重、你在班上的地位都只能与学生这个身份挂钩,没有任何人会因为学生之外的因素受到歧视。另外,我对平等的实现还有不同的理解。对待违纪的,偶尔一次的轻声提醒一下或拍拍肩膀,甚至可以是开开玩笑就行了,对经常违纪的就要严厉批评,甚至送到学校处分,只有通过这种不平等的做法才能真正达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通过以上措施,学生能更好地把知和行统一起来,实现知行合一,不断上“善”。
  
  参考文献:
  [1]百科名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64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