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建仁
一、背景与思考
1.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是增效减负、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针对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社会反响强烈,省、市人民政府均强势出台减负严规,严禁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严禁双休日违规补课,严禁夜自修用于教学和考试,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等。减负严规引发了学校对教与学行为关系的新思考,引发了学校对减负后增效途径的积极探索。在实施减负后,教与学统一体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了,教师可控制的教学时间少了,课上不足课后补的做法行不通了,课堂效率问题突出了。在实施减负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靠老师领着、搀着前行的学法不行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意识缺乏的问题突出了。因此,如何进行教与学的合理设计与运作,促进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已成为当前增效减负、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课题。
2.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是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课程推进始终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按照新课程理念,课堂是一个师生互动、和谐共进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学习共同体”内,师生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向导”。因此,教师的“教”必须融入学生的“学”,做学生主动学习的促进者、问题学习的帮助者、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这是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由之路。
3.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是学校主动发展的项目工程。
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生源现状是,以学习基础和能力一般化的学生为主体,同时包括一定数量的学业成长相当困难的学生。我校一向以每一位学生的成功发展为目标,立足校情,谋求主动发展。课堂是学生成功发展的主阵地,如何在生源特点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与学的合理设计与运作,促进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是我校主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项目工程。
二、设想与创意
1.追求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立足教与学的全过程,从教学常规入手,通过备、教、批、辅、考、评、练各具体环节的设计和行动研究,实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目标上的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2.彰显教与学的校本特色。
立足生源、学情,通过教与学的校本化设计和运作,实施和完善“低起点、细分析、小跳跃、多反复、勤反馈”的课堂策略,不断积累经验,丰富内涵,推陈出新,彰显特色。通过教与学的校本化设计,推进以贴近学生为着力点的课堂改革,着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尤其是提高学习困难群体的基本素质。通过教与学的校本化设计与运作,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和“有助于学习困难群体发展”的学业评价,让学业评价机制成为助推每一位学生成功发展的动力机制。
3.实现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
着眼于教师成长和学校主动发展,通过教与学设计与运行的平台,聚集研究主题,促进学、教、研结合,扭转教科研片重个人行为和脱离实际的偏向,打造优质校本教研和优秀教科研团队,实现共享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三、内容和举措
1.优化集体备课的形式和内容。
集体备课是开展教与学设计与运行研究的主要渠道。在集体备课的形式上,我们坚持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的有机结合。每周集中二次,首次是各备课组以年级为单位集中备课,重点分析学情,探讨教学起点;其次是各备课组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备课,重点分析教材内容,进行教与学设计,实现学科贯通。在集体课的内容上,重点设计教学流程,研究教学目标的达成;再次是创造新颖的教材呈现方式,探究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最后是研究从问题到方法的教材处理,编制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教学设计。集体备课,让“教”贴近于“学”,让教师个人优势转化为团队力量。
2.推进学案制,实现教与学一体化。
学案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优化学习方式、促进教与学和谐统一的有效手段,是开展教与学设计研究的有效载体。我们要求,学案设计突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和支持,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为目标指向。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和活动应富有意义,有助于学生对概念、原理、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够贯彻学法指导,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学案必须包括“课前预习”、“情景设计”、“问题解决”、“随堂反馈”、“课后巩固”等内容。通过学案导学,实现课前课内课后教与学的一体化。
3.构建校本化课堂。
“低起点、细分析、小跳跃、多反复、勤反馈”是我校在分析生源、学情基础上形成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是教与学设计与运行研究中的一个具有校本特征的项目指标。要求教师把握教学起点,降低教学难度,关注例题、作业的选择和台阶、梯度的设置,重视多反复和迁移应用的手段,多采取即时训练、微型训练等小型快速的反馈方式。坚持以“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成功教育”理论为指导,彰显课堂的校本特色。
4.落实高效作业和及时反馈。
落实高效作业和及时反馈,是促进教与学和谐统一的重要环节。学校开展“优化作业训练”的专项研究,倡导灵活多样的作业类型和分层次要求,促进不同学生在不同层面上个性化地发展。在作业布置上,限制作业数量,确保作业精选,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作业批改上,坚持“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改,有改必评”,对学生作业中反映出来的倾向性问题,做好记载,重点讲评。双休日作业,遵循“少量”原则,学生返校即收,及时批阅。要求教师加强作业指导,帮助学生建立“错题订正集”、“典型习题集”,开展后续学习反思活动。
5.推进导师制,突出主动辅导。
导师制度是弥补班级授课制“批量”教育不足的“个性化教育”和“个别教育”,是教与学设计与运行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减负背景下,学校强化了这项工作,组织任科教师与教育培养对象结对,提高优秀学生的竞争力,缓解后进生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突出主动辅导,要求导师经常地了解目标对象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情况,了解目标对象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方法,帮助目标对象自我分析,心理调适,树立信心,激发斗志。另外,学校还应建立“导师制记录手册”。
6.革新学业评价。
革新学业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目标多元化的评价。它是教与学和谐统一的重要项目指标。学校努力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遵循“重结果,更注重过程”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学分认定和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采取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家长参评、学校综合评定等方式,优化管理流程,规范操作程序,积极实施过程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7.搭建实践反思平台。
搭建实践反思平台,推进“以学论教”,促进学、教、研结合,是促进教与学和谐统一的长效机制。学校围绕教与学设计与运作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可开展小型专题研究,如再现情景的手段,有效的提问能力,课堂预设与动态生成,适合学情的目标定位,合理新颖的知识呈现方式,高效作业设计等。还可举办“教师论坛”,引领教师聚集课堂,各抒己见,博采众长,实现共享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68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