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冲

  初中学生升入高中,要进入新的学习,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的基础学科,继初三之后还要深入学习,但由于初中只是零散地学习化学知识,学生并没有真正进入化学的正规学习,记忆型的知识占一定比重。如何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值得化学老师思考。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注重查找高中化学知识与初中化学知识衔接的主要问题,查找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使学生做好学习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特点比较
  1.概念抽象。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入手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很大程度上是记忆型,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习惯于以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高中除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侧重抽象思维,在抽象思维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主动地接受和自觉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如氧化―还原反应现在初中基本不提了,只在金属的冶炼中提一下CO是还原剂,连氧化还原这个概念都不提,更不用说什么是氧化剂了。
  2.进度快,反应方程式复杂。
  初中进度相对高中较慢,比如酸的性质教学,物理性质学习一节课,酸的化学性质学生做实验一节课,教师归纳还要一节课,其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练习巩固、反复默写订正,才有可能让大部分学生掌握。每一章节结束还要再反复巩固,可以说初三化学一直是一个记忆的过程,学生学习是比较痛苦的。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显著增加,进度加快,化学方程式增多,多数反应超出了初中掌握的反应规律,比如高中所讲的硫酸,一节课就把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浓硫酸的特性都讲完了;初中一直讲只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可以跟酸发生反应,到了高中却又要学习Cu跟浓硫酸的反应,要写他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还要分析里面氧化―还原反应,这在理解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难度,学生如果不及时消化,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相当被动。
  3.内涵深,联系广。
  初中只要学习一个质量守衡定律,内容相对较浅,高中要学习元素周期律,如物质的量,使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渗透整个高中化学计算的学习。再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学得好可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能使学生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探索、研究后面的化学知识,培养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高中化学解决问题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只是从一个方面看问题,而高中化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在学习碱金属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利用家庭中的条件,你有哪些方法可以区别两种白色粉末:食盐和纯碱。通过对两种白色固体性质与用途的讨论,学生思维活跃,大胆想象,思维扩散,想到很多区别法。如口尝是否有咸味,洗涤油碗是否去污,加入面粉蒸馒头是否变得疏松多孔,放在桌上是否潮解,等等。这样学生学习了怎样解开放性问题的方法,知道有些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实践了怎样由初级解决问题的方法过渡到较高级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法的衔接是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关键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以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后,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的主动学习知识转变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在高一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除了要研究初中化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还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心理发展程度。教师应依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采取“低起点,高落点”的教学策略,注意创设学习台阶,分层次落实教学要求,争取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逐渐适应高中课程学习。例如在进行物质的量浓度教学的时候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学生在初三学习质量分数的时候,对溶液的配置,溶液的稀释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物质的量就相对轻松了。为了更好地搞好衔接教学,教师还要精心备好课,力求教学形式不拘一格,尽可能使课堂生动活泼、有趣,对教学内容中重点知识的讲授方式要反复推敲,精心安排课堂上师生的互动。在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应用教法,寻求更有效、更灵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提高能力。
  总之,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不断发展的,知识的学习也应循序渐进。许多知识的学习要逐步深入,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搞好初高中衔接,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让高一学生尽快适应化学学习,使他们入门,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70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