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班幼儿冲突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瑛

  摘 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幼儿之间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冲突。本文主要运用观察法对我班的幼儿进行观察,在观察、反思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冲突行为的成因主要来自幼儿自身特征、家庭、幼儿园这三个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幼儿冲突行为的对策。
  关键词: 小班幼儿 冲突行为 成因 对策
  
  在现代社会中,家长把幼儿送进幼儿园,让幼儿走出家庭接触更多的人,更多的是希望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与人相处、与人交流的本领,并能学习文化知识,而不是经常与同伴发生争吵、打闹等。
  然而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或各类教学活动中,时常可以看到幼儿之间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冲突。而幼儿之间的冲突往往使其情绪波动较大,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破坏班级气氛和常规秩序,令教师很伤脑筋。作为教师,我们时常教育幼儿要互相谦让宽容,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样才是好孩子。可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真的好吗?
  “世界上没有一样的两片树叶”,这一真理告诉我们面对具体问题就该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对此我觉得有必要对幼儿之间的冲突进行分析。经过观察归纳,我发现我班的幼儿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语言冲突。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事情,幼儿在很开心地交谈,不一会就会吵起来。
  第二,身体碰撞,摩擦冲突。
  在幼儿园中,幼儿们不仅会为语言的不合而产生冲突行为,有时候区域活动中场地的拥挤等情况也会引起幼儿间身体的碰撞或摩擦,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生冲突行为。
  第三,利益冲突。
  幼儿园的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很多的时间都是和玩具在玩,玩具的分配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切身利益,这时候幼儿往往也会发生冲突行为。
  第四,情感冲突。
  在幼儿的世界里有着他们自己的同伴,会和自己喜欢的同伴一起玩耍,小小的他们会有着他们自己的想法,情感体验在他们中间也体现了出来。
  针对以上出现的情况,我就依据实际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一、幼儿冲突行为产生原因
  (一)幼儿身心特征。
  4-5岁的幼儿在发展上的最大特征不外乎自我中心。独生子女的孤独与宠溺,再加上目前住宅日益公寓化,人们进出都是关门闭户,邻里之间缺少相互往来的习惯,在很多住宅小区内又十分缺乏适合幼儿玩耍的公共场所和设施,家长往往将幼儿放在家中独自玩耍,使幼儿从小就失去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因此,幼儿普遍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经验与技能。
  (二)幼儿园因素。
  1.幼儿园环境布置
  游戏材料、玩具数量不足,游戏空间和场地设置不合理等都是造成发生冲突的主要因素。幼儿的玩具多数时候是没能做到人手一份,或者说是没有足够多的量,投放还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这势必造成孩子产生冲突。
  2.教师解决幼儿冲突的方法
  教师看见孩子出了问题,轻则批评、否定,重则训斥、指责,即在没弄清楚冲突发生的状况时就盲目地进行干预,这时候老师更多的是扮演控制者。经常用严厉、强硬的态度来要求他们,长期处于这种缺少接纳、关爱、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中,幼儿开始嫉妒自己的同伴,于是常常出现冲突行为,如推倒同伴刚搭好的积木等。
  3.幼儿园一日生活安排
  (1)动静安排不合理
  小班幼儿较好动,坐不住。有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孩子长时间趴在桌上静息或在户外“放羊”,这种对幼儿神经系统长时间的抑制或长时间的兴奋,使孩子的情绪极为不稳定而出现较多的冲突行为。
  (2)时间安排不灵活
  有的幼儿常因吃得慢、做事慢等而影响正常活动的开展。而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呆板地规定了哪个时间段教师该组织什么内容的活动及每个活动内容该进行多久,整齐划一的开始与结束根本没法顾及幼儿的个别差异,这时每个幼儿因个别的差异而使活动秩序发生混乱,随之冲突发生的频率增加。
  二、提出解决策略
  (一)成人科学理解幼儿冲突行为,减少盲目的干预。
  在生活中幼儿间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许多幼儿一分钟前还是“敌人”,一分钟后又成了玩伴。这说明,幼儿间的冲突大多是可以在没有成人干预的情况下自行解决的。在玩耍中,幼儿的最大追求就是玩得开心或获得成功。为了满足这种愿望,幼儿可以马上发生冲突,也可以马上和好。
  (二)更新家长的育儿观念,采用正确的教养方法。
  对于幼儿的冲突行为,家长应更多地强调爱、平静、温和的教育,特别要注意培养他们的爱心及善良、谦让、合作等良好品格,逐步树立科学的养育观。家长可以通过每日离园前与教师的接触,对孩子在一日活动中的冲突行为与教师进行沟通。针对实际情况回家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情绪疏导,通过家园合作,降低幼儿与他人冲突的频率,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
  (三)幼儿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幼儿冲突的产生。
  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可适当弹性地调整作息时间。例如针对吃点心慢的情况,可适当延长吃点心的时间,针对先吃完点心没事干的幼儿易发生冲突的具体情况,教师可以投放可供幼儿自选的玩具材料,让吃得快的幼儿有事可干,避免等待。
  (四)丰富教师解决幼儿冲突行为的策略。
  当幼儿间发生冲突时,教师应信任幼儿自己有能力处理好,先冷静、客观地加以观察与了解。只要不太影响活动进行,不出现相互伤害的局面,教师还是不要急于介入和干预的好,以免剥夺孩子获得宝贵交往的机会,试着让幼儿自己解决矛盾。如果幼儿自主解决了,有的可以不过问,有的则需事后问清他们是如何协商解决的,对他们做得对的予以肯定和表扬,同时积极诱导他们遵从交往的规则,掌握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因为幼儿年龄小,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冲突虽然解决了,但幼儿的道德认识未必得到提高,所以需要成人适时加以点拨。
  幼儿虽然可以解决冲突中的一些问题,但由于幼儿思维、情感等发展的局限性,有些冲突仍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当。当幼儿自己不能解决冲突而有可能导致矛盾激化时,教师应稍加干预,参与解决矛盾。
  总之,教师对幼儿冲突应有辩证的认识,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让幼儿自行解决冲突,以便幼儿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谅解,学会合作,学会等待,形成初步的道德认识,促进其社会化的顺利进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74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