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实现分层教学的步骤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亚清
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和实验表明:学生由于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的相互影响,其智力因素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差异当成资源来利用,实施分层教学。
实施英语分层教学实际上就是以进步为前提,层次为基础,竞争为手段,辅导为重点,实现目标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实施英语分层教学具体分为以下步骤。
一、施教前的分层
1.对学生进行分层
在七年级新生入学的最初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根据学生在听课和练习中体现出来的基础知识、接受知识的能力、学习态度和习惯等因素动态地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比例约为3∶5∶2。然后将这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班级座位分成四个小组,任命A层次的学生为小组长,负责该组B、C层次学生的背书、重默、作业辅导和答疑释问。并且以周为单位,对各个小组的背书情况、默写情况及作业情况进行评点,形成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各层次与各层次之间的竞争。
2.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布朗等人研究发现,凡是设定学习目标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比较优异而且富有积极进取精神。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注重分层训练。例如,A层次学生在全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提高。B层次学生重点以掌握教材内容为主,力争不存在缺、漏、忘、记忆混乱等现象,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层次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二、施教中的分层
施教分层是根据班级的具体学情,授课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这样既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又能因人而异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中要注重把握课堂提问和课堂操练两个策略。
1.注重把握课堂提问分层策略
课堂提问要注重层次性和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例如:在学习阅读材料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有层次地设置10个左右的问题。前三道题的提问范围不超过句子的字面意思,直接可以从阅读课文中找到答案,由C层学生解答,做对了就给予表扬,使其得到成功的激励。由B层学生回答中间的5个根据课文内容可以间接获得答案的问题,答对了给予鼓励,增进其递进意识。对于A层学生则要求能正确回答前面的8题,还要会回答最后两个拓展性的问题,并在这基础上要求他们达到能口头讲述课文主要内容的水平。这样,既唤起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2.注重把握课堂练习分层策略
课堂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因此课堂操练也要有层次性,而操练又包含听、说、读、写四种形式,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合理安排呢?以口头对话练习为例,鼓励A层学生脱离课本,自由交谈,进行自编对话,以Pair work和Group work为主要形式;对于B层学生,则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关键词替换训练,给他们足够的表演的机会;鼓励C层次的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让他们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三、施教后的分层
1.课后作业的分层
课后布置的作业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究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课后辅导的分层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A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并且指导他们阅读课外英语书籍,如浅显的英语原著等,不断扩大他们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提高自学能力。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C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与浅讲多练,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可以了。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既尊重个性,体现差异,又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既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某些心理障碍,避免学习时“优等生主动,中等生被动,后进生不动”的局面,又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使“要我学”的学习观念转变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程度,从而真正实现英语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达到全面提高英语教学成绩的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75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