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休闲动机\休闲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关系述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彦宏

  摘 要: 我国自1995年5月1日起实行5天工作制,它意味着大部分的人将有1/3的时间在休闲中度过。大学生群体是一个休闲时间相对较多的群体,他们的休闲动机有什么特点,其休闲动机对其休闲满意度又有何影响,他们的休闲动机是否通过影响休闲满意度进而影响其主观幸福感,这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 休闲动机 休闲满意度 主观幸福感
  
  1.核心概念的界定
  1.1休闲动机概念的界定。
  休闲动机指引起、引导和整合个人休闲活动,并导致该休闲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它是产生休闲活动的主观原因(李仲广等,2004)。本文中对休闲动机分类的理论基础来自于认知理论中的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eci提出的。Deci和Ryan(1985)认为,自我决定不仅是个体的一种能力,而且是个体的一种需求。个体拥有一种基本的内在自我决定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环境。
  1.2休闲满意度概念的界定。
  有关休闲满意度的研究中,研究者大都采用Beard和Ragheb提出休闲满意度的定义。Beard和Ragheb(1980)认为休闲满意度是个体在进行休闲活动时所获得的正向看法或感受,它是个体对自己目前一般休闲经验所感受到的整体满意或满足的程度,并提出休闲满意度包括6个结构,分别是:心理层面、教育层面、社会层面、放松层面、身体层面、美感层面。本文采用Beard和Ragheb提出休闲满意度的定义。
  1.3主观幸福感概念的界定。
  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本文采用Diener(1984)对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即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的评价,它包含两个主要成分:情感与认知。情感成份是个体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的情绪体验,分为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正性情感包括诸如愉快、高兴、兴趣等情感体验。负性情感包括忧虑、抑郁、悲伤等体验。Diener提出的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得到许多研究者的实证支持。郑雪等(2001)认为,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黄希庭等(1999)认为,幸福感是人们根据个人的标准对自己的生活质量的整体性的、肯定的评估,它包括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
  2.休闲动机、休闲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2.1有关休闲动机的研究。
  近年来,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休闲动机展开了研究,其中主要集中在休闲动机的分类和特点上。
  2.1.1休闲动机的分类
  2.1.1.1一般休闲动机分类。Tinsley等(1979)以因素分析的方式,从45种休闲需要中提取9种动机因素,分别为自我实现、友谊、权力、补偿、智力提升、社会服务、运动、自尊与自我控制。
  2.1.1.2具体休闲领域休闲动机分类。国内外对具体领域的休闲动机的实证研究多针对某一特定的休闲活动,如旅游、体育运动等,通过对参与休闲活动的特定人群的调查,分析其参与休闲活动的动机。Beard和Raghed(1983)对120位16岁以上的游客进行旅游动机调查,发展出了一套测量儿童休闲动机的方法,他们将游客的旅游动机归纳成知识性动机、社会动机、主宰的诱因和逃避的诱因四类。
  2.1.2休闲动机特点研究
  陈文长(1996)以德国慕尼黑大学学生为研究样本,探讨其运动性休闲参与动机的差异性,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年龄及不同参与兴趣的受试者在休闲运动的参与动机方面达到显著性差异。
  从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国内对休闲动机的分类研究大都集中在特定休闲活动上,较少有研究考察一般性休闲动机的分类,从休闲动机的特点研究来看,研究者所选取的样本主要来自国外以及中国中国台湾地区。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此外,还缺乏以中国内地大学生为样本的研究。
  2.2有关休闲满意度的研究。
  有关休闲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特点和影响因素上。特点的研究集中在对性别特点的考察上。Riddick(1986)认为:休闲满意度在性别、年龄上存在显著差异。罗明训(1998)以分层随机取样法对1025位桃园县国小六年级学生休闲活动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女性在美感方面的休闲满意度高于男性。
  2.3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成果颇多,本文着重讨论其影响因素。许多学者很早就从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诸多方面展开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分为以下五种:人格因素、社会关系因素、文化因素、经济收入因素和休闲因素。本文着重阐述休闲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在休闲时间越来越多,物质享受不断得到满足的现代社会,休闲生活的品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有不少研究证明休闲与积极情绪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例如:Lewinsohn和Graf的“愉快活动疗法”(1973)发现,休闲活动能对被试的情绪产生积极影响。为了证明休闲与幸福感之间的因果关系,Balatsky和Diener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结论,休闲活动是主观幸福感的最重要来源(转引自邱林,2004)。各种具体的休闲活动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是休闲生活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的主要方面,具体涉及体育运动、看电视、听音乐、旅游度假等。Hills和Argyle(1998)用牛津幸福感问卷对经常参与运动、看电视、上教堂和听音乐的人,以及不怎么进行这些休闲活动的人进行调查,发现经常运动的人的幸福感显著高于不常运动的人。因此,度假,以及对假日的期盼所引起的放松和其他的良好情绪成了生活中幸福感的经常性来源。
  综上所述,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正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休闲生活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之一,从休闲生活方面考察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更多的研究集中于具体的休闲活动方式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而从休闲的其他方面,如休闲动机来进行的研究几乎没有。
  2.4休闲动机、休闲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三者关系的研究。
  我在对休闲动机与休闲满意度的关系研究中发现,休闲动机与休闲满意度存在显著相关。Kao(1993)指出,休闲参与时的内在动机与休闲满意度呈正相关。Deci和Ryan(1987)也说明了内在动机与休闲满意度的关系,指出如果个体越了解自我内在需求,则越可能在休闲时找到适当的方式满足其需求,从而获得更高的休闲满意度。此外,休闲动机也会对休闲活动参与有影响。黄仲凌和高俊雄(2005)在对中国台湾大专学生休闲动机与休闲满意度的关系研究中指出:休闲动机的五种型态与休闲满意度存在显著相关,其中无动机、外在规范与休闲满意呈负相关,投入规范、认同规范和内在动机与休闲满意度呈正相关。
  在休闲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中发现,休闲满意度是测量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Iso-Ahola(1980)认为休闲满意度越高,主观幸福感也就越高。Mannell等(1997)认为,当个体获得较高休闲满意度时,对整体生活会有较高的幸福感。黄长发(2006)在有关中国台湾大学生休闲满意度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大学生的休闲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吴崇旗等(2006)在探讨休闲参与、休闲满意度及主观幸福感三者的线性结构关系时发现,休闲满意度可以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
  3.对已有研究的总结
  从关于休闲动机、休闲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文献中不难发现,在它们各自的或两两关系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了许多参考和启示,但是已有的研究中对它们三者及其关系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1从休闲动机的特点研究来看,研究者所选取的样本主要来自国外以及中国中国台湾地区。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此外,还缺乏以中国内地大学生为样本的研究。
  3.2已有研究明确了休闲动机与休闲满意度存在相关,且休闲满意度能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但休闲动机是如何作用于主观幸福感的路径并不明确。
  因此,以中国内地大学生为样本探讨休闲动机、休闲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路径是有研究价值的。
  
  参考文献:
  [1]Beard,J.G.,& Ragheb,M.G.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983,15,(3):219-228.
  [2]Deci,E.L.,&Ryan,R.M.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M].New York:Plenum,1985.
  [3]Diener,E.,Fujita F.Resoources,Personal Striving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A Nomothetic and Idiographic Approach[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5,68,(5):926-935.
  [4]Mannell,R.C.Leisure satisfaction.E.L.Jackson,& T.L.Burton(Eds.),Understanding leisure and recreation:Mapping the past,charting the future[J].State College,PA:Venture Publishing,1989:281-301.
  [5]陈文长.德国慕尼黑大学学生运动休闲参与行为,参与兴趣及参与动机之研究[J].嘉南学报,1999,22:123-134.
  [6]黄希庭,郑勇等.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4-125.
  [7]李仲广,卢崇昌.基础休闲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35.
  [8]林忠程,李志峰.文藻外语学院学生运动性休闲参与动机之研究,中国台湾运动教育学会九十一年度会暨论文发表会议手册[N],2003:68.
  [9]罗明训.桃园县国小六年级学生休闲活动的调查研究.国立台中师范学院国民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J].1998.
  [10]郑雪,严标宾,邱林,张兴贵.幸福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96-97,136,164-1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83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