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培养音乐听力的重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 红

  音乐是听觉艺术,它是依靠乐意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对比、变化,有规律地组织起来,形成音乐形象,通过听觉器官来感受的一种艺术。因此,发展学生的听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是歌曲教学还是欣赏教学,都要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知要素的表现力和音乐形象的差异。当今的音乐教学在以素质培养为目的、以发展能力为原则、以学生参与为形式、以普及提高为宗旨的形势下,对学生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教唱几首歌曲、欣赏几首乐曲的格调中。
  学生的音乐素质则表现为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必须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鉴于这一观点,我们认为音乐学科素质教育的提高与听觉能力的培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做到有节奏地歌唱,就要听;要提高学生的音准观念,做到唱歌不离调,唱谱音程准,就要听,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开阔音乐视野,就要听;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就要听。
  音乐听力的培养,是音乐教学中的基础与核心。听力的重要性是由音乐艺术的性质与特点所决定的。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进行音乐听力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凡是成功的音乐家,无不具备超群的听音能力。少年时期的聂耳,曲子过耳不忘,瞎子阿炳无疑是靠听力进行创作和演奏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抓住契机,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听力训练,是不可忽视的素质教育内容之一。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是用耳朵来听的。可见听力的培养在音乐欣赏是多么重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既然是听觉艺术不言而喻,听力的培养自然是音乐教学中的基础与核心。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是流动的,一下子就会过去,这就需要有敏锐的听力才能听懂音乐。音乐是感情的艺术,这个感情是用耳朵听才能感觉到的。
  马克思说:假如没有一双音乐的耳朵任何音乐都没有意义,如果听不到音乐,感受不到音乐情绪,把握不住音乐形象,那就是乐盲。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听力呢?一般而言,音乐听力训练可有如下几种方式:
  首先,我们根据教学班学生的情况,重点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内心听觉的培养。在视唱过程中,我们既要唱,又要听,听是为了更好地唱,唱是听的延续,但听比唱更为重要,听能纠正唱的毛病,而唱只能在听的基础上发挥,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渐渐便养成了善于听的习惯,而内心的音乐听觉呢?它是长期的、有意无意的外部音响刺激下所形成的内在音乐形象的积累,是通过大脑对旧有音响形象经过再加工改造,形成新音响形象的心理过程。鉴于此,我在视唱教学了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发展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一是默唱:训练时以内心音乐听觉为依据,不出声地再现乐曲或音响的能力,最初的形成是默唱与出声唱交替进行:出声唱―默唱―直到整修乐曲全部默唱,我在教学时先从大小调音阶开始练唱,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默唱与出声唱我采取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小组、个人与全班、小组与全班的交替进行等方式,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思维非常活跃。这样,歌唱中的音准问题解决了。二是背唱、背写:收集电视、电影、广播中的各种音乐,通过回忆,请学生利用乐器、嗓音或书写形式予以再现。例如:有一次我在课堂提出请学生再现最近电视中出现的广告音乐,学生很快地打开音乐记忆的闸门,思维异常活跃,有的用口琴吹奏了“白猫洗衣粉”的广告音乐,有的用钢琴弹奏了“致爱丽丝”的片断的化妆品音乐,有的用人声演唱了“立邦漆”的广告音乐,等等,这样的形式丰富多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填充式,这是先由老师唱或在琴上弹奏乐曲,然后将乐曲的开头或中间部分写在黑板上,再由学生根据记忆用嗓音和口琴来填充,接续黑板上的空缺部分,老师弹奏的次数应严格控制,一开始时应反复多次,养成了音乐记忆力后反复的次数越少,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逐渐得到了提高,也就相应提高了感受音乐的能力。
  其次,在唱歌教学中我们常是以听唱法来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意境,演唱技巧。每新授一首歌曲,总离不开教师的范唱和录音范唱这一环节,以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这种感受是多种生理和心理功能协调活动的能力,再现为对歌曲的直接把握、领悟。有时新授歌曲时,中途经过几次聆听录音,用以唱准并领会歌曲的感情表达。再如:在纠正学生发声位置和口形的正确运用中通过学生的听辨来解决问题。我选用低位置的唱法和高位置唱法先后范唱几句给学生听,让学生辨别出声音的好听与否,还各请一名有自然明亮的、轻柔的、紧压的三种不同音色的学生上台演唱给大家听,对每人都指出其优缺点,这样,首先让学生在感性上有一个标准,然后再让全体学生学习一个通俗易学的练习曲,就是把从喉部挤出来的声音,形象地提到了头部上方眉心与太阳穴交点的部位,学生通过仔细辨听,自然地解决了歌唱中的难题,从而也提高了辨别声音好听与否的能力。
  最后,我尝试在欣赏教学中对学生的听觉能力进行培养。音乐是通过声音来抒发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愿望和感情的,要理解音乐,必须具备音乐的听觉能力。音乐不是直观的可见的实体形象,它不像图画是可见的造型艺术,也不像电影,是可见可听的综合艺术,它是由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引起人们的联想,从而获得一个仿佛可感觉到的形象――“视象性”是由人们想象产生的。音乐教师的任务即善于运用音乐课,提供学生欣赏音乐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邀游。那么,怎样使学生从想象中提高听觉能力呢?一是从自然界中各种音响出发,引导学生想象,客观事物中包含着无限丰富的音响,这些音响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具有自然美。
  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自然音响,如:鸟鸣、小溪流水声、马啼哒哒、时钟走动的嘀嗒响等组成音乐片断,加上画面上的提示,让学生听了音乐去想象,这样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就会感到,音乐并非神秘莫测,而是很有趣的,而且可以听懂。这样,以后音乐欣赏出现了模拟自然音响,学生很快就能听辨出来了。另外,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启发学生。如果从学生洗涤中熟悉的内容组成音乐欣赏,学生容易接受也感兴趣。如:出示一幅孩子们童年顽耍时的情景图,我启发:今天我们一起重回音乐儿童乐园,音乐儿童乐园里有很多童年时代的小朋友,有各种各样的玩具,有各种各样的游戏节目,然后我弹奏《童年情景》中的片断,让学生讲出感受到了什么?玩什么?怎么玩?这样反复听,反复想象,学生在想象中提高了听赏音乐的能力。
  总之,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必须在训练学生技能技巧的同时,重视对他们进行听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手段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听觉能力,记住大音乐家舒曼的金玉良言:发展听觉最要紧不过了,从小就要学会听辨音和调式,注意倾听钟、玻璃窗、布谷鸟等发出的声音。
  绝大多数音乐教师都是使用风琴、钢琴、手风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来组织教学的。因而,听琴能力的训练是最基本的听觉训练,可不失时机地提高听琴音的能力。在每次的听音训练之后,都应进行畅谈体会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感受和体验能力,激发学生学好音乐的兴趣;相互借鉴和启发,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使听力训练有所发展和升华。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有计划地进行听力训练,逐步增强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为学生学好音乐插上理想的翅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90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