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思维差异给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晓红
摘 要: 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对于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学和学生的英语学习来说,一直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顽症。本文通过对英汉思维差异进行简要的分析,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培养独立学院学生英语思维方式的几种对策,力求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进行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 英汉思维差异 独立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 启示
英汉思维差异一直是英语语言学习和教学中一个重大的障碍,在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这种差异对学生深入学习英语所带来的困扰则表现得更加明显。怎样在教学中克服这种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思维作用于语言,语言也作用于思维。思维的发展推动着语言的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同时也推动着思维的发展”。[1]英汉两种语言所根植的地理环境和所承袭的文化传统,以及中西方的观念、意识和生活方式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就必然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使用者拥有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又直接而明显地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中。所以无论是英语学习的进步还是教学效果的提高,都要建立在对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有充分的认识和相应的对策的基础之上。
一、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
英汉两种思维方式最根本的差异在于:英语民族更注重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刘宓庆教授曾赞同说英语是有“阳刚之气”的语言,重逻辑,重理性,重组织。[2]这种特征使英语语言的表达形式更加工整、紧凑,而汉语民族更注重感性、悟性,对汉语语言的理解通常要依靠上下文,句子的结构也比较松散。
1.句法结构的差异
英语句子结构严谨,常用被动语态和it作主语以强调其客观性,而汉语则更加感性,更直观地表达事物,不注重主谓语结构,主观性强,而模糊性较大。比如:“下午开会。”这种没有主语的句子在汉语中很常见,听者因为有特定的环境,可以自己领悟到内涵的信息;而英语则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句子结构:“There’s a meeting this afternoon.”或“We will meet this afternoon.”英语习惯把要强调的部分放在句子或篇章的开头,而汉语则喜欢把看法或结论等放在末尾以示强调,如汉语表示:“要是不努力,你肯定不及格。”而英语一般则是:You’ll fail it unless you work hard.(你会不及格,除非你努力。)
2.篇章结构的差异
由于英语民族的思维方式更注重逻辑性,其篇章结构更紧凑,喜欢开门见山,重点突出;而汉语思维则常常“……借助直觉体悟,即通过知觉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地把握认识对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3]由此,汉语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目的时候,更多的是去感受,然后自己总结篇章的大意,而不是在文章中切实地寻找相关的证据。
二、英汉思维方式差异对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学习造成的影响
1.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
独立学院相当于“本三”,即本科第三批录取,录取的分数线比“本二”约低10―30分不等。这意味着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都要差一些。在教学过程和考试当中具体表现为:听不清,说不明,看不懂,翻不像,写不出。这当然与中小学阶段英语的基础打得不扎实有直接的关系,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即没有培养其应有的英语思维方式。
2.现状与问题
独立学院学生普遍没有建立起英语思维方式。以下是几个来自教学和考试当中的例子。
(1)口语
误:I very like this film.正:I like this film very much.
错误的表达不仅在普通学生中多次出现,甚至出现在转专业学生和拟报考研究生的学生当中。
(2)阅读
如:It’s high time to honor the heroes who helped liberate slaves by forging the Underground Railroad in the early civil-war struggles in America.
到了该纪念那些在美国内战早期通过地下铁路解救奴隶的英雄们的时候了。
学生在读到这部分文字时,大多数人的反应是无从下手,翻译不下去了。究其原因是不明白“It’s high time”是什么意思。所以当出现这种非常客观的论述时,他们大多摸不着头脑。
(3)翻译
如:你需要考虑的不是怎样去赚钱,而是如何弥补损失。
学生译文:You need to think about is not how to make money,but how to make up the loss.
由此可以看出,在翻译时,学生的思维仍然是汉语式的,一个字一个字地对应原来的汉语句子来翻译,而没有用或者说根本没有意识用英语的思维来考虑这个句子应该怎么组织。
3.英汉思维差异带来的困惑
英汉思维差异的存在对独立学院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尤其显著。
(1)挫伤了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独立学院的学生,本身英语基础知识就不是很扎实,在应对大量的、地道的英语文章和阅读时无从下手。利用有限的英语知识翻译过来的译文与标准的译文根本不是一回事。这种对英语思维方式的不适应经常性、反复性地出现,对学生学习英语的情绪和积极性、主动性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以致使部分学生放弃了英语学习。
(2)妨碍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一部分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的用词日趋正确,句式也工整,基本没有语法错误,阅读中英文原文的大意也隐隐约约有所了解,但由于英汉思维差异的存在,他们始终徘徊在英语国度之外,不能完全融入到英语世界当中。这种差异的存在也必将是他们后续学习深造过程中一个主要的障碍。
三、消除英汉思维方式差异的对策
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引进目的是让英语课堂的学习更生动,语言环境更逼真。但仅限于硬件上的引进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显然是不够的,笔者认为应该以多媒体教学模式为辅助,从教学软件的相关方面进行改革。笔者根据所任教的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和学生的特点,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建议从以下方面对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做些尝试。
1.教师培训
独立学院的学生对于教师课堂授课的依赖相对于“本一”“本二”的学生来说要大得多。绝大部分的独立学院学生主要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来完成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的。然而,大部分独立学院的英语教师没有英语国家学习或生活的背景,应该说这部分教师的英语思维方式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思维方式还是有较大差异的。而完善教师的英语思维方式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方式的前提条件。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独立学院应组织自己学院的英语教师到英语国家实习、观摩英语课堂授课;或在当地聘请有经验的外籍教师进行培训或现场观摩外籍教师课堂授课,体会地道的英语在课堂上的应用,并争取在自己的课堂上再现。
2.改革教材
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材大多与“本一”“本二”学生使用的教材相同。对于基础稍弱的独立学院学生来说,内容过难。笔者在与学生的沟通中了解到,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现在的教材太难,在课后都不会仔细研究课文,而只是背诵一下课后的单词而已。没有了教材的辅助,教师能发挥的空间大大减少,并直接影响到课堂的学习效果。独立学院作为大学教育体系中的一员,应该有其特色的教材和评价的体系、标准。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水平,选取篇幅适中、难度适当,主题鲜明、时尚,内容深入浅出的教材先让其能够读懂、愿意读懂,才能进而引导他们深入其中,并逐渐培养起英语思维方式。
3.改革教学方式
在保证多媒体教学的前提下,教师应注重情景教学,强调互动。很多学生表示愿意看英文电影,那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部分经典影片的片段,通过Role-play和电影里的仿真场景,让学生感受所学英语知识的实际应用和语感及褒贬色彩,等等。实践证明,经常看英语原版电影的学生在英语思维模式上明显要好于那些从来不看的学生,对英语文章的感受力和领悟力也更好,而在教师的指点下观看电影时学到的词汇的应用,学生的记忆是最牢的。
除了以上的尝试外,独立学院也应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的机会,使课堂上培养的思维方式在生活中得以应用和实践。独立学院学生英语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院、教师、学生三方面同时努力,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投入,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教训,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涛.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中国翻译,1999,(1).
[2]刘宓庆.思维方式、表现法和翻译问题[J].现代外语,1993,(1).
[3]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9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