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祁海赟
摘 要: 随着现代教育的技术的飞速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病已为社会所深刻认识,加强素质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共识。本文以素质教育的内涵为基点,从体育的角度,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基本内容,以及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 身体素质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为了改变应试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来的扶正理论,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的基本属性和在此基础上通过人的社会实践逐渐积累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素质教育不是教育的分类,而是科学指导思想,是一种观念。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即更好地完成自然的人向社会转化,这个社会的人应具有适应社会、改造社会所需要的全面素质,即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素质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是每个个体都必须接受的基础教育。
二、体育教育的实践活动
体育教育在注重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是实现体育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而且是全面提高体育专业的教学质量,体现体育教育特色的有效途径。然而,近年来一些学校不重视体育工作,平时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重视不够,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较差。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加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下功夫,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人们的认识过程,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经过两个飞跃。人的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产生和体现出来。体育专业的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对培养发展他们的能力、智力和创造力具有独特功能。从实践活动中培养能力、能力升华是体育人才必备的素质。
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实施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多种多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近年来,一些学校开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往往把视线放在课内,忽视了课外活动这个培养学生能力的好阵地、好形式。重视开展课外活动,强化运动技能的形式,使学生有机把握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实现认识的飞跃,而且可以使学生开拓新的知识领域,提高获得新的知识,驾驭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断提高文化课成绩,更可以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独立思考和用于创造的能力。
学生根据自身能力、个性、特长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不仅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充分发展个性、爱好特长,它也是发现人才、因材施教和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事实证明,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续,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各学校领导、教师应高度重视,建立组织,层层落实。课外活动应纳入教学计划中,并编排课外活动总课表,应切实解决好活动实践、地点、辅导员的选派问题,这样才能保证课外活动的顺利进行,才能使一部分学生发挥出它的潜能,也能使我们发现人才。
三、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是关注主体性发展的教育,体育教学的开放性与活动性为发展学生主体人格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供了客观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法的使用上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体育知识。在体育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可行性、组织教法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上,把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体育教学应围绕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协调发展进行,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塑造个性品格,使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1.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严格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行为。在开展各项体育游戏的时候,教师应利用对规则的学习、理解培养他们遵纪守法、辨别是非的能力;根据各种不同的教材特点,培养他们的各种意志品质。如体操、障碍跑等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接力跑和篮、排、足球等集体项目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敢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健美操和体育舞蹈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2.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间的交往是一种能力,未来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协调配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协调好自身与学生间的相互关系,既要使学生养成服从命令听指挥的习惯,又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学生个体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小集体之间的关系,应着重培养学生摆正个人的位置,妥善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增强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的积极竞争意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正是为其步入社会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体育中的各种竞赛,是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进行的,在比赛和游戏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不断进取,超越自我。在体育比赛中,胜利与失败并存,教师对学生进行胜负观教育尤为重要。胜不骄、败不馁,在胜利中找不足,继续前进;在失败中找教训,以顽强的毅力去争取胜利,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失败与挫折振奋精神,克服困难,做生活的顽强者。
4.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创造,人类就不会进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教学方法,多提问,积极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技术,要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发展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使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个体能力存在差异,主客观条件的影响等因素,一些学生跟不上教学的节奏,从而产生心理负担。教师应细致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运用事物发展的规律,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善于发现他们细微的长处,有意识地让他们展示特长,树立信心,使他们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6.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人的基本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度、柔韧性等方面,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全面地发展这些基本素质,而不能单纯地或过于注重发展一种或几种素质。
7.加强体育文化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除了进行体育基础知识教学外,教师还应加强教育保健、自我评价、医务监督,以及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相关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理论的熏陶,使学生加深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文化品位,从而更好地促进体育运动的开展。
8.培养终身体育能力。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来,如何科学地进行自我的锻炼,警惕伪科学的渗透,成为当前人们的迫切需求。体育教学应充分适应当前形势,加强学生自我科学锻炼能力的培养,特别要注意的是体育教学不能停留在课堂,要把青少年课余自我锻炼习惯的培养当作一个重要课题来开展,只有在学校期间打下自我科学锻炼的基础,形成终身体育观念,我们的全民健身运动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
9.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体育教学必须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要想使学生对新学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就应根据教材特点,运用新颖、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10.正确的示范及讲解。
根据学生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练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持久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进行正确的示范和生动简练的讲解,进一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实施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1.科学的政治教育理论基础。
首先,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懂得辩证法,了解、懂得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教育的各项法规,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其次,要全面掌握现代教学理论,能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开展体育教学,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高尚的职业道德。
有强烈的事业和高度的责任感,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能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广博的业务知识。
从理论到实践能全面掌握体育教学的种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技术,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不断的学习和搜索,努力掌握一切最新的体育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等。
4.丰富的文化素质。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众多学科交叉关联。体育教师除掌握体育本身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加强文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修养,以便在教学中能做到语言丰富,讲解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和号召力,从而不断地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99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