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学生阅读思维方法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康海全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自由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现行考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强且分值加大,这些无不说明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突出地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在于使他们具有敏锐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深广的思维空间。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文本信息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刺激反应,创造时机,唤醒、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下面的一些方法、途径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提高阅读的效率。
一、运用导语激活
一堂课如一篇优美的散文,漂亮的开头能引人入胜;一堂课如一池春水,良好的开头如一粒石子,能激起学生思维的千层浪。除用诗歌导入以外,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诸如实物导入、设疑导入、猜读导人、反常导入等。阅读课中,只要我们因文而异――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根据教师的特长等情况巧妙施导,就能创设情景,营造气氛,调动情感,引发思考,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二、通过诵读激活
诵读激活,是指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有声语言转化课文的文字语言,从而对文章进行理解、品味和记忆的教学方法。正确的诵读有助于领会课文内容,体味文中的感情。诵读时,“以意逆志”,“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通过重音、停顿、语调和节奏处理等听觉艺术,能把课文的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和观点主张酣畅地表现出来。
三、通过标题激活
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是标明文章内容的简短语句。因此,抓住它,往往能纲举目张,把握全文,窥见全篇,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就可以把文章的标题作为激活点。第一步,抓住标题中的“游”字,引起学生对游踪,以及与游踪紧密关联的描写点、描写重点的思考。泰山游记,古今不乏佳作,本文之所以不落窠臼,独具风格,就在于写的是“雨中”登泰山。一个“雨”字引出一篇佳作,全文紧扣“雨”字,或明写,或暗点,不仅借“雨”写景,缘“雨”抒情,而且借“雨”组织材料,谋篇布局。对上述内容的教学都可以通过标题中的“雨中”二字激活。最后,抓住题目中的“泰山”二字,引导学生归纳雨中泰山的特点,并总结全文。
四、通过多媒体激活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语文教学的形象、直观、生动化提供了实现的物质保证。在教学《米洛斯的维纳斯》时,教师可一面启发学生思考:若给断臂维纳斯续上手臂,可以有那些姿态?一面将学生的设想投影在屏幕上,这样学生的思维便会迅速活跃起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以直接的、形象的刺激,能够点燃他们思想的火花,使之燃烧起来,形成探究的燎原之势。
五、通过文眼激活
关于文眼,清人刘熙载《文概》中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指出,文眼即文章构思的凝聚点,是作品脉络层次的关键之语,它往往能“一字穷理,定全篇主脑,片言居要,连通体脉络”。因此,抓住“文眼”,常常能激活学生思维。
六、通过讨论激活
叶圣陶先生指出,讨论能使学生享有独创成功的快感;作比量长短的思索;预习的时候集中追求解决问题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对于激发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都有很高的价值。确实如此,在讨论式教学中,师生之间,有融合,有交锋,甚至有争执不下的驳难,但正是如此,才更易激起学生仔细探究阅读材料,寻章切点释疑的兴趣。
七、通过示范和比较激活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对教材的讲解、分析和挖掘,能引导学生深入地揣摩、领会、探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实现语文学习的迁移。
爱因斯坦说:“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而只能从理智的发明同观察到的事实两者的比较中得出。”进行比较阅读,能激发探索的兴趣,开拓思维的空间,启发思辨的新思路,从而获得独特的认识。教学中,可用于激活思维的比较点是很多的,如选材、结构、章法、技法、用语等写作技巧,以及写作风格的比较,等等。
教学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可将其与高适的《别董大》相比较,以领会两首诗的主旨和情调。两诗虽然均为送别诗,都是七绝,都是先景后情,由景而情,但两诗的切入点、运笔和落点不同:王诗不写依依不舍,没有细语叮咛,不言日后相思,而写秋雨连江,楚山孤寂,突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的情调悲哀怅惘,借送别以明心志;而高诗写景“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荒寒黯淡,重在以景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之情,无哀怨之语,情绪激昂,胸襟开阔,借送别以劝友。通过这样的精细研读,学生的思维会迅速扩展,突破原有的认知模式,形成“叶叶相交通”的思维网络,获得创造性的认识。
八、通过联想、想象激活
爱因斯坦认为,联想和想象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力。在阅读中,教师借助联想和想象,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他们能联想出或再造出与语音符号相应的栩栩如生的形象,生动地再现、灵活地填补、大胆地延伸文本的内容,获得对文章的切实理解和真实体味。
阅读是以文字材料为对象的特殊活动,它需要阅读主体充分发挥能动性,积极进行创造性的智慧操作,只有如此,才能将文字符号负载的内容、信息转化为头脑里的认知。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新”字上出彩,“巧”字上下功夫,“激”字上做文章,使阅读能力在课堂这一主阵地上得以深化和优化,形成阅读教学的最佳状态。如果教师经常性地“扔些石头”、“播些火种”,在激活学生思维前先激活自己的教学思维,学生就会思维敏捷,教师本人的教学就会真正走出一条费力少而又能达到较高教学效果的捷径。
综上所述,激活学生思维的方法、途径很多,且它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使用也往往不是单一的,多种方法、途径综合使用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才能把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激活,实现阅读的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00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