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联性阅读,让学生思维更全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如果只靠现有的线性思维就不能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因此,非线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关联性阅读的理论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掌握关联性阅读的具体方法,并在具体的阅读中熟练运用,这样才能打破学生刻板的、机械的、单一的线性思维方式,并逐步形成灵活的、创新的、多样的非线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关联性阅读;思维;方法;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6-0007-02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课文的内容总会让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解读这样的课文,学生不是揣摩教师的意思给出所谓的“正确答案”,就是“贴标签”似的。有时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就课文学课文,关联不到已经学过的课文,使阅读教学孤立、单一。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现有的这种直线的、单向的线性思维不仅不能帮助他们解决,而且还制约着他们阅读体验的深化。“单一” “被动”地认识事物的思维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新理念下的阅读需要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入手,根据需要选取适合的阅读资料帮助自己理解。而关联性阅读是培养学生非线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一、关联性阅读的认识
  “关联”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事物相互之间发生牵连和影响。”丹·斯珀波和迪埃珏·威尔逊提出的关联理论从语言哲学、认知心理学、交际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对语言交际做出阐释,把认知和交际统一起来。“关联视角”是指从事物相互之间发生牵连和影响的角度观察问题。“关联性阅读性教学”就是指从文本之间的知识联系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学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利用关联视角的方法进行自我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效的关联能力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关联的对象可以是连续性文本,也可以是非连续性文本。当然,学生的这种思维能力需要教师通过课堂的渗透、引导、实践慢慢地培养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关联性阅读的理论,可采取比较阅读、群文阅读、扩展阅读等教学形式。这些教学形式打破学生刻板的、机械的、单一的线性思维,使学生获得灵活的、创新的、多样的非线性思维。这样就教会了学生阅读方法,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关联性阅读是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的一种自主阅读理解的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文章需要、自身疑问、教材特点、不同文体等自主搜集相关的阅读材料,从而多角度、深层次地为自己的阅读理解服务。
  二、关联性阅读的方法
  我校语文教研组进行了关联性阅读的理论学习。每个语文教师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展开反思,以解决学生阅读的瓶颈问题。我们从课例入手,集体观摩学习,展开研讨,确定哪些课文适合采用关联性阅读教学、运用什么方法进行关联、应该把握怎样的度等问题。
  在深入研究之后,我们梳理出关联性阅读的基本形式,以培养学生关联性阅读的思维。
  首先是文内关联:前后文的关联,开头结尾的关联,情感变化的关联,主次之间的关联,写作手法及表现形式的关联;其次是文外关联:与生活实际关联,与自身经历关联,与所学课文关联,课文与原著关联,相同题材、作者、内容、表现手法关联等。
  当然,这么多关联性阅读的方法,不是每篇课文都适用,要结合具体文章具体分析。
  三、关联性阅读教学实践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很传统的课文,学生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它的时代背景离学生太远,学生不能理解老班长的行为,导致对人物品质的感悟不深。在教学中,我就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找到老班长硬咽鱼骨的情节并读完后,一个学生说:“老班长为了给战士们补充营养,自己吃鱼骨头。我觉得老班长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当我再让学生深入解释怎么就“舍己为人”时,他就不知道怎样说了。这种“贴标签”的理解让我很无奈。在接触关联性阅读后,我不断在课堂中实践,收获颇多。再次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利用关联性阅读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感悟老班长的品质。关联性阅读为学生阅读理解打开一扇崭新的门。请看教学过程。
  1.学生抓住“捧”这个字,结合第15自然段感受到老班长钓鱼的不容易;联系五年级学过的《草地夜行》一文,发现黑夜摸鱼的危险,即使这样不容易老班长也没有放弃。因此,学生批注“尽职尽责”一词,认为老班长是一个尽职尽责的人。这里是关联文本中后面的文段和其他课文内容来进行理解。
  2.一个学生在前个学生理解基础上进行补充,从自己课前搜集的长征资料中提取出这样的信息,建立关联:“红军过草地的时间正好是雨季。松潘草地沼泽多,是最危险的地方。”联系老班长摸黑钓鱼,她感到老班长是冒着生命危险来给小战士找吃的,所以批注是“舍命为战友”。这里是关联长征资料来进行理解。
  3.三个学生都抓住“硬咽鱼骨”“皱紧眉头”这一情节来理解,但所谈的角度不同。一个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和前文内容说道:“虽然鱼骨坚硬无比,但为了完成任务老班长必须吃。”另两个学生结合长征材料、自己生活、前文的外貌描写等谈老班长不吃鱼骨就会有死亡的危险,所以为了任务必须吃。这样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老班长是一个对革命任务高度负责、忠于革命的人。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理解到这里已经可以了。但在课前质疑中,有的学生说:“老师,在生活中我没看到过舍己为人的人,看到更多的是关心、帮助他人的人。我也不太理解老班长为什么要为他人而舍去自己的生命?”针对这一问题,课前我要求学生搜集革命時期最感动自己的故事,并思考:“他们有哪些地方感动你,有什么共同点?”
  在课堂上,当学生理解文本后,我提出问题:“同学们,‘硬咽鱼骨’已经超出我们常人能接受的范围。你觉得是什么支撑着老班长把鱼骨硬咽下去的?”结合课前阅读,学生对 “信念”这一抽象的词语有了具体、形象的感知。他们在邱少云、杨靖宇等英烈身上找到了和老班长共同的东西,虽然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但学生明白“信念”的力量是可以战胜一切的,甚至包括自己的生命。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整节课中,学生已经建立了系统的关联性阅读的策略,运用得游刃有余。
  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需求,运用关联性阅读,培养了高年级学生非线性思维的能力,使他们多角度、深层次地理解了文本内容。只有关联性阅读,才能使学生走出思维的桎梏,形成一种网络化、立体化的思维结构。
  四、关联性阅读的效果
  在课堂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把这些方法运用到阅读理解中去呢?通过一篇篇文章的教学指导,学生逐步从被动关联到主动关联,学会运用关联性阅读的方法。
  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我们感受到关联性阅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阅读思路,使原本单一的内容形成网络联系,使学生的理解更加全面、立体。关联性阅读不仅是一种阅读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受益于课堂、受益于读书,而且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发生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种思维方式带入生活中,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判断,形成创新思维能力。
  (责编 韦 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932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