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后现代主义的大学生英语阅读价值观分析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丽军
摘要: 后现代主义(Postmodemism)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流行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其影响业已波及哲学、文学、政治、艺术、历史、教育等诸多领域,影响下的社会阅读生态环境,以及对社会大学生的英语阅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英语阅读内容、文本阅读及超文本内容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大学生英语阅读价值观分析对策
一、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指称19世纪50―60年代以来体现在西方后现代艺术、社会学、哲学等在内的社会、文化、哲学思潮,它表征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思想态度、一种思维范式,是启蒙时代以来所确立的现代精神的反动与转向。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思维方式的中心性、权威性、单一性、禁锢性,提倡非中心性、多元性、异质性、创新性等,为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开启了新的思考方向[1]。后现代主义思潮及其影响下的社会阅读生态环境的嬗变,对当下社会大学生的阅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所营造的后现代主义气氛在大学生校园文化中渐成气候,深刻地影响了当代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的价值取
向。
二、基于后现代主义的大学生阅读价值观
在市场经济、就业竞争压力作用下的实用主义哲学影响下,大学生阅读正从“诗意地栖居”――注重人文知识修养的阅读转变为“数字化地生存”――注重实用的阅读[2]。与此同时,教育的市场化也影响着不少教育管理者的办学理念,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将大学视为培养社会各方面工作人员的“职业训练场所”,忽视了对经典文明的传承和弘扬,忽视了大学对学生人格修养、精神涵育、道德生成的教育功能,这种实用主义办学理念也使大学生课外阅读呈现功利性趋势,加重了大学生“后现代”倾向[3]。
1.阅读价值的多元性。
随着对现代社会的反思,人们发现人类的主体性、个体性的张扬,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多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向着多元化和开放化发展。后现代主义所具有的“反对实质化”、“去中心”、“不确定性”、“反整体性”、“零散性”正是这一历史潮流的集中体现[4]。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以“怀疑”和“否定”为特征,对现代主义的单一、固定、封闭、简单、僵化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完全的抛弃,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福柯、利奥塔、德里达等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以“建设性”为主要特征,倡导开放、平等、多样,注重建设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鼓励多元的思维风格,倡导对世界的关爱,代表人物有罗蒂、格里芬等[5]。
2.阅读价值的自我创造精神。
后现代主义的所谓人的自我创造精神包括:其一,世俗性。即强调关注现实生活,关注群体意识,鼓励人们从世俗力量中汲取精神活力,超越一切凝固的抽象道德教条,主张建立一种科学的道德规范,使一切人都能够更轻松地生活。其二,宽容精神。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所提倡的道德价值标准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对其它文化的道德价值标准保持一种开放性,以避免“残酷”(cruelty)。其三,超越资本主义精神。尤其那种自我对永恒的浮士德式的追求,将自我消解于创造之中。其四,彰显人生的意义。后现代主义认为,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人能超越偶然而达到必然(真理),而在于人能将发生在他身上的偶然转变成属于他自己的偶然。反之,如果一个人只是别人或已有模式的复制品,那么他就丧失了人生意义[6]。
3.阅读价值的社会性和实用性。
兴趣的产生和发展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大学生兴趣的选择也是其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反映。从调查得知,文学类、英语计算机类和专业辅导类是大学生最经常阅读的对象,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中对实用性的英语、计算机类课程及专业等读物的关注,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现实,这也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体现。当前社会各行各业对英语、计算机等人才及知识的广泛需要,成为大学生兴趣发展的有效内驱力,也反映了大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关系认识的现实和实用的态度。
4.阅读价值的娱乐性和消遣性。
个体兴趣自身具有娱乐性和消遣性的特征,对满足大学生课外业余活动和闲暇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大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和自身社会化不可或缺的途径。例如大学生对文学类课外读物的兴趣,满足了他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生活,并借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和表达自己对生活憧憬的美好意愿和情感,这与他们强烈的探索人生、探索生活需要联系在一起。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大学生对文学类读物的过多重视,而埋头于对他人生活的解读,忽视了自己的现实生活,这也显然不利于大学生个体素质的提高。
三、基于后现代主义的阅读价值观对策
1.倡导经典阅读,重视人文学科。
大学培养的人才绝不是仅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工具式人才,而是具有深度精神追求的人,他们应该既具有智慧,又不失高尚人格和清明的理智;他们既能推动社会新思想,也能合理接受人类文明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今教育管理者应该引导大学生在追求知识中跳出“趋利避害”的狭隘功利性、工具性意识,扩大阅读视野,从经典书籍中掌握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富有价值的人文知识,使他们在智慧、道德、情感、意志、社会责任等方面达到较高的标准。
2.由单纯注重文本显性知识的传授转向对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关注。
阅读文本不仅有可以表述出来的显性知识,还有不能表述或不清楚的隐性知识,如个体的信念、情感、鉴别力、判断力等,是主体对某种特殊问题或任务情景的一种直觉综合或把握[7]。因此,阅读目的要改变以往单纯注重学生显性知识获得的取向,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心理发展、精神养成,使学生成为既具备丰富的知识、聪明的头脑,又具有高尚的品格和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个体。
3.阅读结构型态从封闭的线性结构到开放的网络结构。
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阅读过程中,人们不再严格地按照逻辑顺序和编排顺序进行阅读,而是根据思维和关联思想节点的变化进行不停的转换。在网络阅读中,学生面对的不再是线性的教材,而是一个开放的、非线性的、动态的阅读环境。教学内容不再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而成为一个知识资源库和数据库。在这个知识资源库当中,不仅不同的知识类型可以用文字、声音、动画、图像、视频等不同的方式进行组织,而且可以把理论知识、技能知识、个人知识、经验知识连接成一个整体[8]。
4.进行正确的阅读价值取向引导,渗透后现代人文关怀。
传统阅读对理性的过分强调又使人们走向了它的反面,从根本上否定了教育中的情感参与[9]。人文教育在诸多方面已演变成为一种“训练”,这种教育缺少对学生灵魂的震撼。极有可能造就出一批“有知识无智慧;有目标无信仰;有规范无道德;有欲望无理想”的社会成员,使他们陷于危险的境地:精于科学,荒于人学;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网情,荒于人情;精于商品,荒于人品。而这与素质教育的宗旨和目标相去甚远[10]。因此,当代大学生阅读教育中应有正确的阅读价值取向引导,渗透人文关怀和人性关照,具备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和智慧。
后现代主义的学术思想,在阅读阐释和文学批评的层面上,对大学生英语阅读指导有一定的启发、指导作用。大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应有意地去除糟粕,取其精华,能在这种多元化文化和反传统的文化背景中,始终朝着人类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337.
[2]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297.
[3]冯骥才.中国文学需要“现代派”.上海文学,1982,(6).
[4]李文阁.回归生活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66.
[5][10][美]波林・罗斯诺.张国清译.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48.
[6]李冲锋等.对话:后现代课程的主题词.全球教育展望,2003,(2).
[7]张国清.中心与边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51,160,161.
[8][美]小威廉姆・多尔.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1.
[9]李文阁.回归生活世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本文为湖北经济学院2009年青年科研资助项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0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