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刍议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盛红庆

  摘要: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旋律。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也是在不断创新中一步步升华的。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创新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旨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充满学生主动学习的气息。
  
  一、巧妙设疑布局,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火花
  
  恩格斯指出:“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人的思维是珍贵的,而创新思维更有其价值。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契机,善于提出一些疑问,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大胆创新。古人云:“善问者如敲钟,叩之小者则小鸣,叩之大者则大鸣。”这就是说,教师要善问,掌握提问的技巧,如果信口乱问、形式呆板,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抑制。因此,教师在设计这些问题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各种兴趣的价值莫过于用疑问引起兴趣。兴趣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催化剂,是培养创新素质的优质酵母。如在讲解《做情绪的主人》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红楼梦》中林黛玉终日多愁善感、忧郁猜疑终于聚郁成疾而死的悲惨剧情,设计如下问题:假如林黛玉是一个乐观开朗的女孩,她的健康状况会有改善吗?平时生活中你是怎样排解不良情绪的呢?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很感兴趣,注意力非常集中,求知欲会空前旺盛,思维也会非常敏捷、活跃。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有学的愿望,进而大胆尝试创新。教师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使学生在对“疑”的探究中创造性地思维,能促使他们创造能力的发展。
  2.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现象,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例如在讲解《学会合理消费》时,教师可以先提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是怎么花“钱”的?学生一定会发言热烈,譬如:吃穿消费、自费旅游和听音乐专场演出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再设问:当看到小商贩们叫卖“跳楼价”、“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若学生回答别错过机会,教师就应该及时反问:你购买到的商品真的是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吗?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情绪更高涨,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教师可进一步设疑,让学生讨论:“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种消费方式合理吗?这样设疑讨论不仅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独立思考、敢于挑战的创新意识。教师
  只有通过精心设疑,活化教材,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再创造。
  
  二、开展小组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新课程提倡生生互动,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合作学习最大的优势在于教学中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共同参与,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有效体现。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学会共享他人的学习成果,有利于学生形成尊重他人的可贵品质。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发散性很有益处,小组合作中所特有的自由讨论方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如在讲解《防患于未然》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把学生提出来的问题筛选成两个主题:(1)认为自己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想法为什么是非常错误的?(2)如何从德和法两个角度来预防违法犯罪?这两个主题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如果不进行合作学习,就很难回答完整,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难题也就迎刃而解。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为主线、以合作为手段的互教互学互助的创新教学过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求异思维在合作讨论中得到自由、充分发展。他们时而独立钻研,时而相互争论,在“钻”和“争”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提高主体创新意识。
  
  三、运用好活动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创新氛围,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课,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活动课把教学的时空让给了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都得到发展,也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例如《理智面对学习压力》这一课,教师可以采用“辩论赛”的活动课教学模式。教师以“学生在学习中该不该有压力”为主题,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在活动课上双方引经据典,现身说法,争得面红耳赤。经过几番唇枪舌战的辩论,教师点评,终于统一了认识:学习压力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但如果学习没有压力,就会使学生失去动力。因此,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我们要自觉适度加压,增强学习动力。这样既可拓宽教学内容,又可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自信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机智,培养学生过硬的实践创新能力。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基础教育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思想品德教师要大胆改革,善于创新,以负责任的精神投身到新课程改革的熔炉中去。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陈玉琨主编.研究性学习多样化模式.丛书.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12.
  [3]韩震主编.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06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