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健美操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 敏 徐开亚

  摘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形势下健美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作为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应该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树力“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健美操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健美操是一个新的运动项目,它以其强劲、雄浑的力度、新颖别致的动作、铿锵欢快的音乐与舞蹈融为一体,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具有观赏价值。健美操融“健、力、美”为一体,是人的形体、动作、造型、音乐等诸多因素的全面展示,是创造美的一种复杂劳动,它要求练习者具备一定的创造动作的能力。因此,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提供必需的条件。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很难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力培养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创造能力就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是求变的意识和综合选择的能力,也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对学生进行创新素质培养,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更新观念,切实转变教学的方式方法。只有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出创新,学生的素质才能有创新的成分。健美操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我对健美操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一些观点。
  
  一、健美操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1.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健美操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涵盖音乐、操化动作、讲解示范,教与学的多变过程。教师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师只有掌握了系统的健美操理论,才能具备好的教育方法、措施和手段。教师只有掌握了心理学的知识,才能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的规律去实施不同的教育。教师只有掌握了教学方法,才能认真备教案、备学生、备课堂,为健美操的学科教学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
  2.创新教学思想
  我们要认识到当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力,不墨守成规,能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具有能激发学生创新渴望的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但要求学生完成“模仿性”练习,而且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产生新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健美操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要求我们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跳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必须真正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改革课堂教学结构,选择最佳课堂教学方法,树立全方位的学生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就拿健美操教学来说,成套动作的教学过程是需要经过反复练习和记忆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创新的思想,就能大胆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进行分段或者分解动作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动作以后再进行动作的成套串联,这样不仅能降低教学难度,而且能使学生树立学习难度动作的信心。
  3.创新教学模式
  学习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和实践的差异,学习方法也各有千秋,不可以使用一个模式。“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在健美操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模式、对比教学模式、师生交换模式、学生相互指导模式等。教师选择好恰当的教学模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热爱学生不仅是这一关系的基础,而且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健美操教学过程是一个具有极强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学生教育活动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设计上,而不是在课堂上控制学生。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尊重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学互补。在教学中,处在主导地位的教师和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导”是“主体”的主导,“主体”是“主导”下的主体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形成教与学的和谐共振,才能形成民主、平等的主体关系。教师要为人师表,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于与学生沟通的职业人格品质。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意识,即人的思想中对事物的创新愿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师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维创新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创新意识寓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健美操专业方面的书籍,学习掌握前人的优秀成果,掌握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以引导和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
  2.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借助想象力对类似事物进行推断,人可以认识事物,发展创造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教师对学生的“异想天开”不能泼冷水,而应该多鼓励、赞扬。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就会被激发起来。青年学生的想象力不仅面广,而且具有大胆的创新性。健美操的创编可以为学生提供发挥想象力的平台,给学生提供自由创造的机会,同时丰富学生的生活。
  3.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人的精神对特定对象或某种事物的喜爱和趋向,是人在探索、认识某种对象的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乐趣。这种乐趣能够使人们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促进人们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达到忘我的程度。达尔文说:“我一生主要的乐趣和唯一职务就是科学工作,对于科学工作的热心使我忘却或者赶走我的不适。”居里夫人说:“科学的探讨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真的美丽,其本身给人的愉快就是报酬,所以我在我的工作里面寻得了快乐。”巴普洛夫说:“感谢科学,它不仅使生活充满快乐和欢欣,并且给生活以支柱和自尊心。”为了培养学生对健美操产生极大的兴趣,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精心设计教案,选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基本动作,既有助于学生掌握动作,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之以情,授之以趣。教师对学生即兴创编的健美操要进行表扬和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步对健美操产生兴趣。
  4.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就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它不仅是一种智力活动,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而且表现为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创造能力人人都有,只要相对自己的过去有所发展、有所突破都可视为创造。教师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创造潜能靠培养、靠挖掘,尤其需要给他们创造宽松的、适宜他们成长的环境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因此,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要想方设法把他们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让他们了解社会,走向大自然,深入生活,让他们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都是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体现在日常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学生的亲身实践。
  5.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人格健全的学生,所思、所做、所言协调一致,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并能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今天的学生,将担负明天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这要求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渊博的知识,更要有献身科学、献身人类的内在动力和坚强意志,要热爱祖国和人民。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勇敢精神、独立性、自信心、兴趣爱好等各方面进行培养,善于鼓励学生的主体思维,努力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健全人格。由于学生的潜在优势和兴趣爱好不同,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选择,不拘一格培育人才。
  创新能力是新时期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重要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心里学家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应该从兴趣入手。学生中蕴藏的创造能力是无限的,教师的任务在于不断地挖掘这种潜力,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条件,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晖.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卫生职业教育,2007.17.
  [2]朱建荣.激发主动参与意识着力培养创新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2009.06.
  [3]袁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探索[J]扬州大学学报,2009.05.
  [4]白宝善.谈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1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