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习兴趣,实施有效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蔡红兵
摘要: 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这些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走向学习成功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应该上好绪言课、加强实验、优化教学方法、开展好课外活动,从而真正达到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学习兴趣 有效教学
有一项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的智力因素相差无几,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差异才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这些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走向学习成功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化学是令学生颇感乏味枯燥、望而却步的学科。因此,教师要重视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培养,从而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就此谈几点实践经验与思考。
一、以上好绪言课为契机,激发学习兴趣,实施有效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有效教学,就初中化学而言,首先必须上好绪言课。教师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要把教学难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因此,教学程序如下:制趣―初立志―讨论―实验―自学―辨析―再证志。例如,新课伊始,笔者在向学生介绍化学这门新的课程时,将氢气球放飞到教室上空,问:“氢气球缘何能飞?”“如果用气筒打气的气球是否能飞呢?”“用气筒打气的气球不能飞。”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而对于“为什么”,却面露难色。笔者不作答,而是给学生再变个魔术。学生精神为之一振,课堂气氛又被“魔术”二字调动了起来。随后笔者再做实验,用澄清的石灰水一杯,特意向学生说明这是一杯“清水”,然后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气,顷刻间杯中的水变成了乳白色,好似牛奶,学生见之惊喜不已。“真的是牛奶吗?”他们提出疑问,笔者否定了。紧接着笔者又让学生见识了茶水变墨水的“魔术”,把学生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起来。笔者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说,要想知道这些“魔术”的奥妙,就要学好化学。至此,水到渠成,学生对化学有了初步的印象,而且知道以后自己可以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加兴奋不已。利用学生喜欢上化学的热情,笔者又演示了课本中的四个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让学生初步了解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笔者还举例介绍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阐述了我国化学工业的过去与现在,介绍了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以此激励同学将来为我国的化学事业贡献力量。由此可见,上好化学第一课对于激发学生兴趣、确立学习信念、提升持续学习动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以加强实验教学为龙头,培养学习兴趣,实施有效教学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主要特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的两个部分。
(一)演示实验:生动、鲜明是演示实验的特点,会对学生学习化学产生促进作用。
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是课堂演示实验成功的保证。教师要做到规范操作,控制好速度,使学生充分观察实验过程。但是,学生很容易形成只关注实验而忽视学习的习惯。为此,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提高其观察和学习能力。教师要不断优化实验方法,认真做好课本中的演示实验,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亲手进行一些易观察,且方法比较简单的实验。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有些化学概念,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仔细地观察和认真地分析,这样他们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有时学生会感到记忆困难,但如果把实验反应具体化,学生仔细地观察到整个反应的发生,那么,他们就容易形成深刻的记忆。例如,在教学氢氧化钠的性质时,教师可做这样的实验:把酚酞试液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待颜色变为红色后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待红色褪去后滴入盐酸,会产生气泡。教师在整个实验完成后,再讲清楚反应原理,这样学生就易于掌握了。
(二)学生实验:教师的演示实验带给学生的是生动有趣,而一旦学生亲手做实验那就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1.分组性实验。首先,分组实验课的教学目标要切实可行。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理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是学生分组实验课的三种目标。教师和学生都要围绕这三种目标来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次,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确保实验成功,掌握实验的条件和关键,对实验的内容教师要进行预试,同时,准备好实验的各种仪器、药品和器材和实验时要求学生注意的事项,做好巡回指导的准备。此外,教师应要求学生对实验的内容认真预习,使他们对整个实验过程有个大致的了解,为独立进行实验打好基础。最后,教师要组织指导好学生的实验。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并掌握好实验进程,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客观地做好实验小结。
2.探究性实验。在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同时,教师还要把验证性的实验变为探究性的实验,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把做实验、观察实验、思考实验同步进行,再经过仔细的分析、严谨的归纳和认真的总结,促使他们在深刻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化学的一些原理和规律。例如,在教学《酸的性质》一节时,笔者结合教材具体内容,针对学生易犯的错误设计下列实验:氧化铜加上水,稍微加热,没有反应;而当氧化铜加上酸之后,再加热,就发生反应,而且生成为蓝色的溶液。这一简单的实验告诉学生氧化铜溶于酸但不溶于水。
三、以优化教学方法为抓手,提升学习兴趣,实施有效教学
化学原理和计算与化学实验的生动有趣相比显得枯燥乏味多了。而优化教学方法不但能够改变教学中枯燥乏味的状况,而且可以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质疑答疑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听题判断法等多种富有启发性教学方法。比如在每章结束或临近期中期末考试复习时,教师可用对抗赛法。教学完一章后,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题目写在投影片上,要求学生稍作准备之后进行小组之间或男生与女生之间的对抗赛。教师放投影片开始竞赛,并记下各组的得分。反复地讲题或者是反复地做题是无法达到对抗赛法教学的效果的。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有积极的作用。此外,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化学计算的教学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而且效果会很好。
四、以开展课外活动为载体,发展学习兴趣,实施有效教学
化学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还要协调好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广泛性和持久性,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动力。为了搞好化学课外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选取好活动内容,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例如,笔者选定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的测定作为课外化学活动内容。活动前笔者准备好一些身边熟悉的水果(如橙子)和蔬菜(如大白菜)作为原料进行实验测定,然后让学生对它们的维生素C含量作比较。通过测定实验,学生掌握了使用量筒、托盘天平及滴定管的方法和过滤操作的使用步骤,真正懂得了作为维生素之一的维生素C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兴趣盎然。
笔者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深刻感悟到,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激发、培养及其持久性和广泛性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只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地运用到化学教学工作中去,就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有效教学就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师雪琴,康力平.试论影响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因子[J].化学教育,1995.10.
[2]曾清意.初中绪言课教案设计[J].化学教学,1995.4.
[3]张丽丽.关于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4]蒋蓉.化学课外活动的一点尝试[J].化学教学,199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5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