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 对于高中生学习数学来说亦是如此。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主观能动性, 才能使数学知识“改头换面”, 由以往的枯燥、乏味转化为新鲜、有趣,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欲具有积极意义;当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之后, 他们在遇到数学难题时, 往往会一改以往“绕道行走”的态度, 变得积极主动、肯钻研起来, 这对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其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其数学品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了重点探究, 希望为高中数学发展、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提供崭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生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191-01
1.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多种教学方法开始在我国兴起。情境教学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了众多教师的青睐, 将其运用到高中数学课堂中, 为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和推广。教师在采用情境教学法时, 应讲求科学的方式方法, 从教材大纲和学生实际出发, 提高情境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授高中数学人教B版《集合的概念》一课时, 我便以一张学生军训的照片为参照物, 来进行情景创设:“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军训时的场景吗?”这个问题抛出后, 学生们反响热烈,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此时, 我说:“在军训时, 严厉的教官宣布:高一学生早晨7点到操场集合进行军训, 同学们想一想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吗?”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 引入将要学习的集合概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小组合作学习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数学学科中, 有些知识适合学生独立探究, 有些知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则更利于提高其学习兴趣。高中数学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时, 不应只是为了赶潮流而合作, 而是从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出发, 科学进行分组、设置小组任务等。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 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 实现组内成员异质、组间成员同质, 通过这种方式, 使每个组员都能“发光发热”。
3.巧设疑问,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诚如此言, 疑问对于激发一个人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应引起教师的重视。高中生与初中生、小学生相比, 虽然学习数学的年份较长, 但有一点三者是相同的即具有较强的好奇心, 喜欢问为什么, 对于数学未解之谜具有较大的兴趣。基于此, 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巧设疑问, 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授高中数学人教B版《等差数列》一课时, 先引导学生复习了上节课所写的数学概念和通项公式, 然后点明今天要学的知识是数列。之后, 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实数两个字, 在刚刚写下这两个字时, 同学们都感到非常奇怪, 因为这属于初中学过的知识。此时, 我让学生进行回忆, 让他们说一说在初中学习了实数的哪些部分?通过巧设疑问,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他们踊跃回答之后, 我就这部分知识与所学的数列进行了联系, 让学生们想一想在学习数列时, 能不能像学习实数一样, 研究他们的运算和性质。这样的巧设疑问,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营造氛围, 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课堂气氛沉闷、枯燥,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基于这一现状, 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营造一种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质疑、敢于发问, 不唯书、不唯师, 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5.结语
总之,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 教师应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 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这也符合数学新课程理念。在具体实践过程中, 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出发, 采用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习、巧设疑问、营造氛围方面着手,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到教学的点点滴滴中, 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义明.探讨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J].成功(教育),2012(08).
[2]王丽.浅谈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 (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