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学生体育健康课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维沂
摘要: 培养中职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中职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体育教学中的厌学现象急待解决。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是抓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是被动的,毫无创造性的。本文针对职中学生的学龄、生理、心理等特点,从快乐体育的角度考虑,通过丰富教材内容,建立三维立体的教学评价体系、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途径,简单论述了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如何培养学生的练习兴趣。
关键词: 中职学生 “体育厌学” 快乐体育 兴趣 培养
兴趣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表现,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正确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生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应“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学校体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其它学科相比,具有较大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践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课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部分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依旧存在,常有部分学生上体育课不主动,对教师布置的练习内容缺乏积极性,多采用应付的态度,有的学生甚至找出种种理由请假或逃课。因此,如何减少甚至杜绝“体育厌学”现象的发生,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学生在体育课中体验快乐,已经成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中职学生“体育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1.主观原因。
学生产生不喜欢体育课的主观原因,主要是对体育的价值缺乏实际的感受,对体育活动缺乏愉快的情愿体验,没有培养起体育兴趣和特长;多数家长对子女百般呵护,并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重视文化成绩,不重视体育,体育课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时间紧了可要可不要”;班主任对文化成绩优异学生偏爱等原因,都进一步滋长了学生怕苦怕累的思想。另外,也有部分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差,担心完不成动作会遭到同学嘲笑或老师批评,这种厌学情绪不是因为对运动本身的反感,而是来自于心理的障碍,来自于心理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2.客观原因。
体育教学内容陈旧、单一,体育教学内容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并且多次重复。体育教学评价标准单一,不切合实际,学生的体育基础、运动能力本身存在很大的差异,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于考核的要求轻易就能达到,不愿再学;运动能力特别差的学生无论怎么样努力却不能及格,从而也产生厌学情绪,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只是以成绩为标准,忽视学生的努力、上课态度、兴趣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只重视结果,忽视学习过程;只重视近期的显性效应,忽视远期的隐性效应,影响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阻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形成。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组织形态落后,教学组织重视教法,忽视学法。一些学校体育设施条件还不够完善,场地器材陈旧、匮乏。教师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运动能力、文化素质、教学态度、语言艺术、思想品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体育教师采用“放羊式”的教学,学生学不到知识,从上课集合到下课的整队解散,课中不闻不问,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对体育课兴趣较低的原因。
二、对快乐体育的思考
1.快乐体育的内涵。
从体育学、心理学的观点看,快乐是一种心理体验,是人类情绪中的重要性情绪,需要的满足是激起快乐体验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你任何时间都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无论如何都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除,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人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无济于事。”
2.实施快乐体育激发培养学生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制订新颖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要熟悉学生的年龄特点,改变体育教学中成人化的现象是提高体育教学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现在职中的学制是三年制,根据这个学制教师可把学生大至分成三个阶段:一年级为低年阶段,二年级为中年阶段,三年级为高年阶段,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分别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这样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1)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不久,他们对新的学校生活格外感到新鲜而事事感到不习惯。尤其是体育教学不再是以往的玩,而是要规规矩矩在课堂上学一些东西,他们很难适应这种突变的体育教育,在课堂中表现为不知所措,紧张产生厌学的心理。这时教学计划的制订尤为重要,内容不要单一,形式要广泛,要多采用一些轻松、愉快、欢乐的教学题材。例如:唱游教材,根据一年级年龄特点而确立体育课内容,与小学的体育游戏和音乐相似。这样学生易于接受,能在以往的玩中学习到新知识,并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利地适应新的环境。
(2)中年阶段的学生比较淘气,他们经过在学校中的一年以上的学习,对学校的人物、环境都比较熟悉了。他们爱玩、爱动注意力不集中,但对新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多采用欢快、新颖的题材,例如篮球、排球、技巧等,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产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3)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有他们独有的特点,男生喜欢学习高难度的体育动作,喜欢模仿成年人,喜欢寻根问底,教师要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女生有爱美、爱清洁的心理,怕锻炼是会弄脏衣服、弄乱头发。对此,教师在制订高年级计划时要多采用难度相对较高,集体项目多,教学分组的题材,例如技巧中的各种跳跃动作,各种垫上的翻连套动作,武术、球类等教材内容,保护男生的兴趣,培养女生的学习兴趣。
3.正确运用注意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动作,教师应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色。如投掷轻器械,可以比赛投准、投远,利用筐圈等器具,避免或减弱非学业所必需的对象和活动的刺激作用,可以使周围的环境尽量处于安静的教学场所内。
(2)教师可利用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意的能力,提高活动的目的性,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可强身体健康,激发学习动机,在学生做完动作后进行及时的表扬,使其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
(3)教师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三、提高中职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因素
1.建立三维立体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的标准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尊重个体差异,对学生区别对待,教师应考虑学习的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等情况,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建立三维立体的多种评价体系,对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如铅球教材的考核,教师可尝试规定某一远度为基准,投得准或接近基准线的分数高,看谁投得准,增加学生成功的机会,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改变学习态度,减少厌学现象的发生。
2.创建新颖的教学方法。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而且是思维的过程。教师通过体育活动既要增强学生的体质,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三基”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步骤、程序、规则、方式等,包括教法与学法。教法起到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概括、评价等作用,学法起到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它们是有机联系、不可割裂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或者为了建立某种新的学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法。
3.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现代教育观念强调教学过程不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更要育心育智,教师要通过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体育课堂上,教学也不再是只重教会学生各种运动的技能技巧,还要加强培养他们全方位如组织活动、适应环境、交流交往等多方面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认真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4.改善体育场地、器材。
我们应从思想上把快乐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促进政策投资,改善体育场地、器材,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重新设计、改进,因陋就简,但是要实用、美观、安全、排放有序,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各种需要,建设“快乐体育”园地(如快乐树、快乐墙、快乐角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练习的积极性。
要提高中职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教师单靠自己的努力是不足够的。首先,教师要使学生认识体育课的价值和重要性,克服心理和生理障碍,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其次,教师必须利用新颖、灵活多变的教法,精炼形象的语言表达,优美舒展的示范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使师生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最后,教师必须改善体育场地与器材,给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各种需要,如此才能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最终达到快乐体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等教材心理学教材编写组.体育心理学[M].1987.4,第一版.
[2]杨磊.浅谈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CP].教育教学论文网.
[3]张燕.体育课怎样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学生积极性[CP].教育教学论文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1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