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实践课中健康行为培养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对体育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了学生在体育课程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提出了体育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面向新世纪,体育实践课程涵盖了生理、心理、道德、哲学、美学、健康等学科,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立足于对学生健康行为的培养,深入研究了高中体育实践课程,并提出了体育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健康行为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体育;实践课程;健康行为;培养策略
体育实践课程是以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实践课程。它将学生的健康发展放在了教学的第一位,强调体育实践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更好地实现对于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让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提升体育实践课程的延伸性,同时也强化体育课程对学生学习生活状态的改善效果。
一、体育实践课程的属性
体育实践课程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体育运动实践过程,有其独特的教学属性。主要可以概括为:技艺性、情意性、自然性以及人文性。
(一)技艺性
所謂技艺性,拆开来讲就是体育实践课程的运动技术属性以及艺术美感属性。体育运动既包含了运动的技术性,也有极强的竞技性,同时也具有艺术的美感。在体育实践课程中,主要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实施多种形式的运动技术教学。主要是将学生容易掌握、比较安全而且对于学生身体锻炼非常有帮助的运动技术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许多高中体育项目如体操、武术以及一些新兴项目都有极强的审美趋向,在运动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运动的艺术美感。除了这些项目,田径、球类、游泳也因为肢体动作的美感体现出一定的艺术审美特性。
(二)情意性
体育实践课程既依赖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对学生的主观意识和情感也有很强的改变和影响。在体育运动的过程学生会不自觉地将自身的情感融入运动当中。例如,在训练投篮技术的时候,会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当进球之后会比较兴奋;在长跑运动当中,看见别人比自己跑得快,就有超过的冲动,当身体非常疲累的时候也要咬牙坚持,激发学生的坚韧情感;当学生学习压力非常大的时候,进行冲刺跑、踢足球等比较剧烈的运动,会很大程度上调整学生的心态,平复学生紧张的情感等。在体育实践过程中,体育运动本身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倾向。
(三)自然性
体育课程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涉及人身体的构造和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体现一定的自然科学性。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体育实践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就要求课程内容要涉及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在课程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怎样正确地进行体育锻炼,还涉及学生的饮食、睡眠、选择锻炼环境等方面的知识。体育实践课程的理论知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身体的自然属性,了解自身负荷的承受节点,避免学生因为超负荷运动带来身体上的损伤。
(四)人文性
体育实践课程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体育运动中学生的运动意识、体育观念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教学。学生的运动意识和体育观念能有效带动学生的行为习惯。体育实践课程中教师通过设计组织教学内容,渗透对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强化学生通过运动锻炼身体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实践课程对于学生社会适应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通过体育锻炼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度,在学生克服运动中的困难,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品质。(2)在体育运动的竞技合作当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通过集体性竞技运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3)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让学生拥有更饱满的精神以面对学习以及以后工作中的任务。
二、体育实践课程中学生健康行为的特点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学生的健康行为应该是有益于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的行为。从运动技术方面讲,健康行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运动技巧,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从体能负荷方面来讲,健康的体育行为应该在学生能够承受的体育负荷之内,让学生在适当的锻炼中稳步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从锻炼相关活动层面讲,学生应该注重体育锻炼的时机,正确配合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穿衣习惯,能够根据周围的环境合理调整体育锻炼规划。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
体育运动对于学生的人格素养也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健康的行为能够有效强化这一影响效果,让学生塑造更加优秀的人格品质。从性格方面讲,健康的运动行为,能够有效改变学生胆怯、害羞等不良心理,让学生在酣畅淋漓的运动之中,强化认同感,培养自信心;健康的运动行为能够让学生在克服运动中的“痛苦”过程中体验自我超越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性格品质。从心理素质方面讲,健康的运动行为能够有效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发散学生心中压抑的情感,从生理的畅快感影响学生的心理。
(三)具有持久性和延伸性的特点
体育实践课程中学生的健康行为应该是一种良性循环的行为,具有持久性和延伸性。健康的运动行为绝不是短期的行为,由于体育运动锻炼的特点,只有长期坚持锻炼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健康的运动行为应该具有持久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局限在体育课程之中,也不应受到场地和器材的限制,健康的运动行为应该具有灵活的可变性,能够让体育实践课程的教学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当中。
三、高中体育实践课中健康行为的培养策略
结合高中体育实践课程的特性以及健康行为的特点,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培养学生健康行为的策略。
(一)重视体育运功技能培养,发展学生体育运动爱好
在体育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非常依赖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才能有效发挥体育运动的功效,有效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健康行为的持久性和延伸性特点也要求体育实践课程应该积极发展学生的运动爱好,让学生具备参加体育运动,培养健康行为的内在动力,让学生能够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发展学生的体育爱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当学生对于某些项目感兴趣的时候,教师不要采用“放养”的姿态让学生进行运动,而是要积极指导学生的运动技能,让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真正魅力,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拿篮球运动来说,许多男孩子都喜欢这种运动,但是学生自发组织的篮球运动往往没有什么规则可言,在运动技巧方面也存在较大欠缺,很多学生因为不能够快速融入篮球运动当中,或者因为不会带球、投篮产生“望而却步”的心理,压制自己的兴趣。如果教师针对性地进行篮球规则和技术的训练,让学生在具备一定运动技巧的基础上再去参加篮球活动,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灵活机变的运动快感,参会更加积极参与活动当中。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健康行为,就要注重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爱好。 (二)增强理论知识教学渗透,强化学生健康行为观念
学生的健康行为一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的自查和反省。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明辨什么样的运动是不良的,什么样的运动是健康的。这时就需要体育教师在实践课程中,适当渗透理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对人体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对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影响有更加明确的认知。通过这些理论知识学生能够准确掌握自身的运动负荷节点,合理安排体育锻炼计划,避免因为不良的运动行为损害身体健康;丰富学生的健康知识,能够让学生正确处理饮食和穿衣方面的问题,避免出现刚吃完饭就剧烈运动或者剛运动完出了许多汗就盲目脱衣服等不良行为。健康方面的知识能够指导和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运动行为。此外理论知识的渗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让学生在观念层面更加重视身体素质对将来生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决定性作用,让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三)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指导学生体育健康行为
体育健康行为的身体素质提升特点以及人格品质塑造价值让我们认识到,终身体育对于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教师在体育实践课程中要强化对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强化学生终身体育的健康观念。首先教师要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细节当中,合理指导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帮助学生制定在高中学习中切实可行的体育锻炼计划;其次教师要有一定的监督和督促手段。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建立身体锻炼“互助小组”,共同锻炼,共同进步,并监督和鼓励;再有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体能进行测评,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给身体带来的变化,利用“及时反馈机制”;还有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人体质和体能的不同“因材施教”,深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当中,结合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对其进行评估和指导,让学生对自身身体素质有明确的定位,帮助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目标,强化学生参见体育锻炼的内在动力,从而强化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实现健康行为的长效性
学生的健康行为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长效的影响,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是贯穿于人一生的正确行为。从教学观念方面讲,教师要在实践课堂当中多渗透有关终身体育观念的思想,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他们将来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影响,在生活中形成强化身体锻炼的思想,让体育健康行为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从教学内容方面看,教师要主动结合学生将来学习和工作可能遇到的问题,教给学生一些非常实用的锻炼技巧。例如,学生学习任务比较重,平时总是低头学习,对于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可以教给学生一些适合利用零碎时间,占用场地又比较小的身体锻炼动作。再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余时间和生活周围场地的综合情况,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锻炼身体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诸如俯卧撑、仰卧起坐、蹲跳这些锻炼动作的规范性以及锻炼量的把握技巧。
总之,教师在体育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要充分结合体育实践课程的特点以及健康行为的特点,从发展学生体育爱好,强化学生健康观念以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等入手,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体育运动行为。
参考文献:
[1]张大伟.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周刊,2019(3):147-148.
[2]黄建强.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的构建[J].体育教学,2018,38(12):37-38.
[3]商则杰.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1):74.
[4]杨兆恒.高中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J].体育师友,2018,41(5):60-61.
编辑 冯志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18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