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留珍

  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的产生、形成与发展都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的。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化学实验既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又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验有助于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与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如何应用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创新等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对化学实验比较喜欢,主要是觉得化学变化的现象新奇有趣,但是喜欢并不等于会观察。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具备了良好的观察能力,观察兴趣才能被培养起来,并持续下去,学习才有主动性。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并引导学生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观察是十分必要的。实验教学时,教师需要在充分保证实验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1.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迪。在观察活动开始时,学生往往带着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但是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好奇、好热闹,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往往不能明确目的,分不清主次,甚至会忽略了本质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实验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重点、有目的地观察。
  2.提高学生精确、全面的观察能力。
  在一个化学实验中,其现象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如变色、沉淀、燃烧、爆炸、发光、发热等现象。因此,观察不仅仅要用视觉,还要用到听觉、嗅觉和触觉。教师应指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应用感官,带着问题多角度细致地观察,以获取全面的信息,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细心观察,准确地捕捉到实验中的每一个现象,培养全面观察的能力,激发观察兴趣,树立观察实验的自信心。
  3.提倡边观察边思考。
  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应不仅仅局限于实验中所能直接感知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对所能感知的内容进行认真的思考。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观察,深入思考, 使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从而使认识过程由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钠的氧化反应实验中,我向学生设疑:刚切开的金属钠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放置片刻后为什么表面会变暗呢?是不是有什么新物质生成了呢?如果有新物质生成,那是什么物质呢?反应类型呢?另外,钠在燃烧时,试管中的钠为什么会先融化成球状再燃烧呢?这是钠的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呢?
  
  二、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新的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我们应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注重实验的创新与探索性,如设计问题的情境,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实验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在整个活动中应能自己找出实验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仪器,体验知识获取的过程,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特殊功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新问题时开始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还应充分发挥实验设疑作用,使实验内容和所学知识具体化、条理化、问题化,启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有效的积极思维状态。例如,我将必修1教材中Al(OH)3的制备和性质验证实验改为探索性的由学生自己分组完成下面三个实验:
  1.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10ml 0.5mol/L Al2(SO4)3溶液,分别滴加氨水,直到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2.继续向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加NaOH钠溶液和氨水。
  3.将第二步实验中不溶解的白色沉淀分装在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NaOH钠溶液和HCl溶液。
  学生经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表现出了很大的操作兴趣,同时进入了科学探索的情境中,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思维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同组同学之间讨论得出结论: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实现了学习铝的重要化合物――Al(OH)3的性质这一教学目标。同时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疑问,如:①Al(OH)3能与强碱反应,也能与弱碱反应吗? ②制取Al(OH)3时,用强碱好还是用弱碱好? ③从哪一组实验可以证明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等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问题的产生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要尽量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我们应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原理积极展开思维,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操作技能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些学生理论分数非常高,但实验考查时手忙脚乱,不知从哪里开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致得不到应有的现象,甚至由于错误操作损坏仪器,乃至发生危险。加强实验训练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做好三方面工作:①基本仪器的使用,了解常用仪器的功能和使用时注意事项。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包括:仪器连接、布局合理,便于观察,操作准确等,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把关。③多提供给学生动手的机会,例如,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多渠道培养其实践能力。
  
  四、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加强定量实验的研究是新课程中一大特点。在完成实验操作的同时,还应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利用实验现象和数据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例如,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的中和热测定实验,学生要记录至少三次平行实验的起始温度和终止温度,算出温度差,并取三次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最后结合相关常数和公式求出中和热数值大小。当然,我们还应要求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实反映实验结果,找出结果偏小或偏大的原因,研究探讨出现误差的原因。整个实践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能真正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还可以培养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要正确认识新课改的目标,树立正确的实验教学理念,认真研究新教材实验教学,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多动手、勤动脑,敢于创新实验,在实验中不断培养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超越自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50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