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差异的商务英语翻译信息对等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卿 瑜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跨文化意识的整体构建,揭示了由文化差异而造成商务英语翻译信息丢失、扭曲的现象,强化了翻译中信息对等研究的重要地位。讨论并提出了文化差异条件下跨文化信息调整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商务英语 翻译 文化差异 信息对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商务成为我国商务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国际商务英语是人们从事国际商务活动时经常使用的英语。它是以国际商务为语言背景的应用性英语学科。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语言的交流必须建立在文化的理解的基础上,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语言也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语言中不仅储存了一个民族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同时还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特征。因此,商务英语的翻译理论研究,重点在于研究英语在异国文化差异的条件下,使用过程中由于行业、团体、功能等因素而产生的变体及其规律。
一、跨文化意识的建立
在国际上的经济交流就意味着将与处于异国文化熏陶下的人们有着频繁的接触。而英语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已成为国际商务、国际通讯和互联网的最佳媒体。作为全球商务语言,英语却具备很强的多样性和易变性,这就导致英语以多种形式存在并具有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在跨文化交际形成的信息源→编码→信息传递→解码→反馈动态环节中,信息在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编码,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解码,译者作为跨文化意识的载体在信息传递中起着桥梁作用。这样的编码、译码形式不同于机器译码,是建立在人对文化理解的主观基础之上的,包含着人的意识对文化的反馈。因此,建立跨文化意识对于商务英语的翻译准确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西文化主要是在对事物认识、对颜色和数字内涵的理解上存在着文化差异。在对事物的认识上,源语文化在概念上有明确的实体,而目的语文化不加以区分或恰恰相反,使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出现文化背景差异条件下巨大的落差,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商务活动造成影响。比如,中国人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把“龙”看成是民族的图腾,代表着神圣、尊严,蕴含着希望、吉祥,因此,中国的众多商务品牌引用了“龙”。然而在西方神话传说中,dragon(龙)不是中国人心中的吉祥动物,而是表示邪恶的怪物,是魔鬼撒旦(Satan)的化身,所以,在翻译的过程要特别注意,不能使用“dragon”直译。
中西方在颜色上的文化内涵也各不相同。尽管人们对颜色所蕴含的意义认识相似,但由于各国所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相异的缘故,因此颜色所蕴含的意义大相径庭。例如,蓝色在西方文化中有忧郁、消极的含义,美国有“蓝色星期一”(blue Monday),指心情郁闷的星期一。blue sky在英国是“没有价值”的意思,但蓝色在中国文化中却并没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与之类似,红色在中国是很被人崇尚的,它象征着吉祥、喜庆,然而西方文化中的红色“red”则是一个相当贬义的词,它象征着残暴、血腥、灾祸等。不注重这些细节,必然会造成商务会谈中的不愉快,从而给商务交流带来损失。
在对“数字”含义的理解上中西方也存在差异,不可忽视。在西方,“十三”被认为是非常不吉利的数字,其原因就是与《圣经》故事中耶稣被他的第十三个门徒犹大出卖有关。所以,在西方,人们通常避免使用“十三”这个数字。而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则没有这种特殊的文化含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九”与“久”同音,“九”经常用来表示“长久”;“六”为六六大顺,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吉祥数字,然而“666”在《圣经》里却是魔鬼的象征。
可以看出,要想进行成功的国际商务交流,译者就必须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和风土人情,了解跨文化及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构建商务领域的跨文化意识。
二、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信息调整
商务交往往直接和经济效益有关,因此,翻译的准确性原则在商务英语翻译中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文化差异而在翻译过程中进行的跨文化信息调整的重要地位也更加凸显。这就要求必须对两种语言的文化进行对比,这种对比具体体现在在目的语中寻找“对等语”的过程中。奈达先生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原则提出,翻译的目的应该是原文和译文在信息内容、说话方式、文体、文风、语言、文化、社会因素诸方面达到对等。宋华学者也认为,“多年来,译界学者提出功能对等、等值、传神化境来作为翻译实践的标准。而译者发现在翻译中遇到的真正困难不在于语法或句子结构,而是来自于不同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语言活动中的负迁移……深刻理解各自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才能跨越语言鸿沟,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承载的思想与涵义”。为了达到这种文化信息的对等,就必须调整翻译中的跨文化信息,避免由于“文化冲突”而产生的不必要的商业经济损失。
1.如果源语中的指称对象在目的语文化中根本不存在或罕见或被忽视,则通常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例如:汉语里有许多用数字开头的词语,像“三心二意”,就要译为“halfhearted”。
2.如果源语文化在概念上有明确的实体,但译文有可能导致对源语文化的误解,或者对正确理解原文的风格造成重大的损失,那么对译文进行必要的调整来反映原文的联想价值就十分重要。例如,“玉免”译成了“Moon Rabbit”而不是“Jade Rabbit”。原因在于“玉兔”是我国神话中陪伴吴刚在月宫桂花树下的兔子,所以,它已经成为月亮的代表。
3.和目的语中同一个指称对象可能由字面意义不同的词语加以指称。例如,英语的black tea,翻译成汉语是“红茶”。而不是“黑茶”。这是因为中国人注意的是茶水的颜色,而英国人重点放在茶叶的颜色上。
结语
传统的翻译重点放在语言方面,集中在词汇、短语、句子等的翻译技巧训练上,忽略了文化差异方面所造成的问题。然而文化差异的存在是客观的,从事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人员必须在外国文化和本文化中找到一个切合点。成功的翻译绝不仅仅是了解了语法、词汇等语言基础知识后就能做到的,翻译时必须进行文化信息调整,尽力减少语言间“代码转换”过程中文化信息的丢失。只有这样才能使商务背景下的两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自如地转换,才能把我国更多的商品推向国际市场,使我国的经济更快更广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中去。
参考文献:
[1]帅建林.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信息等值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
[2]李良春.商务英语翻译中的不对等性[J].现代企业教育,2008.
[3]岳中生.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差异浅析[J].商业研究.
[4]李平.国际经贸英语教程[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
[5]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3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