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邢 月
摘 要: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景,研究探索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情境 主动探究能力
陶行知先生的“学教做合一”思想认为: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是统一的,都是以“做”为中心的,那么,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是可以“做”的。结合课堂教学,我们可以从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个方面去创新,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探究的能力。教师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如创设情境,用充满童趣的故事带学生进入学习。而学生应采用新的学习方式――主动提问、质疑,把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手中,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在这一立足点上研究探索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一、从教师的“教”着手,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寓学于乐。“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解决为线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诱导学生把学生新知的压力变为探索的能力,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设计一个圆柱体的纸箱用来存放物品,既想把东西存放多一些,又想节省些用料,4个学生听说后,都为自己设计了一个方案,到底谁的方案比较理想呢?是否表面积大,能放的东西就多呢?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圆柱的体积”。我通过这样一个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新课的内容上。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最后选出了最佳方案。以生活情境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学习了更多的知识,就会有更大的本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枯燥的概念、法则总是让学生头痛不已,背不出、记不住是最大的问题,往往教师的教总会有些给学生“灌”的感觉。要避免这种“背诵式”教法,最好的方法是先诱发学生的兴致,激发他们的热情。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我先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2x2-3x-4=0”,问学生这个方程有几个实数解。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有两个。”接着我让每个学生自己任意准备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先自己计算一下有几个实数解,然后来考考我,看我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有两个实数解,哪些只有一个实数解,哪些没有实数解。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似乎都想来考倒我。但我对学生所报的一元二次方程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出实数根的个数,学生感到十分惊讶和羡慕。接着,我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解方程,能准确地判断出一元二次方程实数解的情况吗?”学生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最大的愿望。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二、从“学”入手,鼓励学生“质疑”
1.新知提问。一堂课,出现了一些概念,一些新知识。同时,学生的头脑中总会有一些疑问,而这些疑问正是他们求知的目标和方向。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把新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或许他们头脑中的这些问题正是新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提出对新概念、新知识的疑问。
例如:在教学“用尺规作图时”时,在认识了圆规后,我让学生对圆规这样新物品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学生提出了“圆规只能画圆,怎样来作图?”“圆规怎样量长度?”“圆规怎样画一个相同的角?”等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新课所要解决的知识点。然后,我和学生围绕这一系列问题开展学习、讨论,从而完成了新课的教学。又如教学“分解因式”,出示课题后,我让学生对这个题目提问。学生提出:“什么是分解因式?”“怎样来分解因式?”“学习分解因式有什么用?”等有价值的问题,由此开展新课的学习。
2.操作提问。课堂中的操作并非是机械地动手,而是要在操作中通过动脑思考,指导操作,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必然有问题产生,操作时产生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提出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解决,共同提高。
例如:在教学“几何添辅助线证明”时,我出示了一道需要添辅助线的证明题,问:“这题该怎么证明?”让学生共同讨论这一问题,讨论之后,得出了“如果这里有一条平行线”或“那里有一条垂线”就好了。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出了怎样添辅助线。通过操作,提出问题,共同解决,学生对学习的自信油然而生,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了提高。
以上两点可以培养学生提问的良好习惯,但培养方法不仅限于此。在一堂课的任何时候,学生有问题都可以提问,我还鼓励他们提出一些书本上没有给出答案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质疑能力,学会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例如: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学生已经学会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这时生1提问:“为什么要把二元先转化为一元?”生2提问:“为什么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可以相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碰到了疑问并且大胆地提出来,这时全班学生都积极动起脑筋。我适时引导,学生共同研究探讨,最后通过大量的例子验证了规律的正确性,学生也更喜于接受自己研究的结果。
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发挥创新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服务,要通过巧妙的设计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质疑是学习永恒的动力,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也就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7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