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阅读是理解所读文章内容的一种能力。阅读能力是一个积极参与的过程,涉及猜测,预测,检查和自我提问等能力。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有三个主要的原因:1.生存的需要。2. 为了学习和获取信息。 3. 为了休闲娱乐。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具备阅读的能力,我们不断努力学习、积累的结果就是为了更好地阅读,更深入地阅读。
  要学好英语离不开阅读,它对增进语感,提高写作水平,开阔视野等等都很有帮助。要提高阅读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浓厚的兴趣,你才能自觉地在英语的学习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这正是学习英语所必需的。翻翻英语书就会发现,每一课课后都有大量的练习,这也就表明了多做练习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这庞杂的题海中,兴趣是最持久的动力,推动我们前进。那么如何培养英语阅读的兴趣呢?下面有几个办法供大家参考。
  1.请教师为你选择难度适中、趣味性强、时代性强、生活气息浓的文章去读,或自己到新华书店去买一些英汉读本,短片经典名著,这样不用查字典也能学到新词汇,从而提高自己英语阅读的兴趣。
  2.英语阅读能力提升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首先,你要懂得文章的字面意思,这也就需要大量的词汇做后盾,需要平时的积累。其次,要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我们可以大胆去猜测和推断。最后,对作者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一块对我们提的要求最高,只有大量的阅读所培养出的“语感”,才能抓住文章的要点和中心思想。这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你就能逐渐完成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同时还可以体会到克服困难所带来的喜悦。
  3.自己给自己创造一个阅读环境。你可以邀请你的同学和你一起去阅读,然后再进行交流,谈体会、谈心得,也可以和同学一起把阅读材料改编成表演剧,在英语课上表演给同学看。这样,你就会体验到集体的力量,也可找到阅读的动力。
  阅读还有个精度和广度的问题。广泛阅读无疑必不可少,但精读亦不可缺,一些优秀的篇章我们可以作为借鉴,把它背下来,以丰富自己的语言,写起文章来有血有肉,否则总是三句不离其宗,枯燥无味。所以阅读要精广结合,哪一个都不能偏废,否则会影响效果。
   阅读要把握好两个字:“精”与“泛”,精读和泛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所谓“精读”,就是要求逐字逐句地咀嚼文章,弄清楚每个词、每句话的确切含义,仔细分析文中的种种语言现象,记熟文中的词汇和短语,并知道该如何使用它们。同时,也要求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布局谋篇的―― 一句话,要吃透文章。所谓“泛读”,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阅读量要大,一是指阅读面要广。初中的学生,不可能像大学生那样抽出大量课余时间来读许多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弃泛读,我们可以每天挤出一些时间来阅读一两篇文章,并完成它的配套问题。
  目前,初中学生遇到的考试题型主要分为以下四种: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任务型阅读和缺词填空。
  完形填空其实并不难。第一步应是通读整篇文章,弄清它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和中心思想,然后再填空。填空时先将有把握的空选好,之后,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攻克难关。若实在选不出来就读一读上下文,凭语感――所谓的“感觉”――填好,不要为一个小空而花费过多的时间以致剩余时间太少而乱了后面的方寸。而阅读理解题也并非很难,现在这个题型“量大”的特点已越来越突出。为了既能提高做题速度又保证正确率,你可以先看后面的问题,然后再阅读文章。这样带着问题去读文章,就会对有关问题的细节重视起来,提高效率。另外,由于一般的阅读理解问题设置的顺序与文章内容的顺序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先看前2~3个问题,以免不能一下子记住那么多问题而分散了注意力。有的问题多是推断、归纳中心思想或询问文章标题。推断题要注意文章细节,而且在题支中的有文中提到的内容肯定是错误的;对于归纳中心思想或询问文章标题的题目,则必须找对文章的中心句,答案就在其中,不过是换了个表达方式或是简缩在一个短句、短语中,便成了中心思想或标题。
  任务型阅读是阅读理解题的一部分,它是近年来出现的新题型,它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后对文章中的某些内容或整篇文章做出概括,是一种读写结合题。所以大家在做这类题时首先要弄清完成的是什么任务,然后有的放矢地去阅读,最后进行归纳与总结。
  一般任务型阅读的题型多为细节题,好的方法是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读文,把细节画出来。 还有一种题型是归纳题,它又分两类:一类是段落性的,一类是概括中心内容(全文性)。第二类较难,不过是有解决方法的,都是要通读全文,至少3遍。
  总的来说,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一定的语言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知识。学习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生活在信息技术发达的21世纪的学生们,有多种途径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等,广泛的兴趣爱好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责任编辑 黄 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7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