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英语学习与母语修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悠扬

  摘 要: 英语学习热潮对母语学习产生了冲击,本文通过对该现象的成因分析,阐述了英语学习和母语修养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英语学习 母语修养 成因分析 关系
  
  前言
  
  在这个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的社会,人们的学习观念也往往随着这个导向慢慢发生着变化。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的经济腾飞,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再将视野局限于国内,而是更多地投向西方发达国家。面对西方经济、文化的冲击,国人更多的选择是欣然接受。走出国门成了许多人的梦想和最佳选择,在这样一种心态驱使下,英语的学习首先成为一种时尚,接着成为一种热潮。在英语热潮的环境下,母语的地位受到撼动,人们的母语修养开始下滑[1],如何保持母语的地位、如何让国人重视母语修养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
  
  一、英语过热现象
  
  改革开放至今,英语一直是中国教育的重点,与语文、数学并列为三大主修课程。三十年来,这种趋势历久不衰,并有强化的倾向。目前,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学校里,人们对英语学习的状况的确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许多孩子在母语还说不流利的年龄就开始学习英语,为学好英语不惜以牺牲母语为代价;初、高中学生以优秀的英语水平为自豪的理由,却在汉语言表达上频遇尴尬,甚至连最基本的标点符号以及简单的“的”、“地”、“得”都不能正确使用;在大学里,英语教学是贯穿始终的,英语专业生过专业四、八级,非专业生过大学英语四、六级,学生的奖学金、评优甚至入党等活动都与英语成绩直接挂钩,所以大学生们拼命学英语,为通过这些过级考试也为获得一些奖项;还有学生为了出国花去大部分时间准备雅思、托福考试;在校门外,情况依然如此,公务员考试、职称考试、资格考试等也让国人卯足了劲学英语。毫不夸张地说学英语如今成了中国人的一项全民活动。
  学习本身是好事,学英语同样如此。可是,凡事皆有度,面对如此的英语热潮,当国人如此投入地学习英语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发现了一个很令人担忧的现象: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认为英语比我们的母语重要,过于重视英语学习而忽略了汉语学习。在2004年由上海市文联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联合主办的首届“卡西欧”杯翻译大赛上,一等奖空缺,唯一一个二等奖被华裔新加坡选手姚登南夺得。本次参赛原文是美国当代作家厄普代克的短篇小说《纤弱娇妻》(Delicate Wives),国内外近700件参赛稿件参加了译文评比。将文章用恰当的中文传神翻译出来,按理说应当是我国参赛者的强项,然而匪夷所思的是新加坡选手击败了中国参赛者,也就是说外国人的汉语水平比我们自己的还高。这让我们感到太意外、太遗憾,事件过后我们不得不去反思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
  
  二、对现象的思考
  
  英语热、母语冷的局面形成已久,其起因是多方面的。我们须认真对待并思考:
  从人们的思想认识领域来看,语言受重视的背后是经济文化的强大。恰恰英语具有这种优势,这是以美、英的强大论、先进论为直接背景的。这两个国家在近现代积累的财富、表现出来的国家富裕,使得英语在目前全球范围的教育学科中占据了一个相对主流的地位。经济导向性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文化教育的方向也随之而转。英语不仅是一种语言工具,它也是文化的载体,逐渐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一旦我们的母语优势缺失,人们的意识形态随之发生质的变化,那么这将会是一件令人万分恐惧的事情。
  从母语教学方面来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说:“大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把学生被应试教育‘败坏’了的语文胃口给重新调过来。”应试教育模式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未能在汉语的学习当中体味汉语文化的魅力和乐趣,不言而喻,中小学语文教学不应该瞄准应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根本。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改革,半个世纪以来没有解决。”吴伯箫先生说过:“理想的教材不容易编。被全国采用并得到一致赞扬的教材,不但解放以后三十年没有,就是从辛亥革命以来七十年也没有。”从众多专家学者的话语中,可以得出一个概念,就是我们的母语教学改革,实在是一个“老、大、难”的课题。
  再者,英语学习被提升到了一个政策性的高度,这也是英语过热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年来,不管大小机构、学校或团体都将英语的重视程度提到了相当的高度,不管是升学还是就业或是晋级都将英语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衡量指标,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人们的英语学习热必然形成。更为不可思议的是社会上流行一种观点“不懂英语的人不是人才”,在国内一些行业,即便在本职领域有再高的造诣,如果英语不娴熟,也可能登不了大雅之堂。为了“适应”这个潮流,学生们花过多精力和时间学英语,母语的习得难免就大打折扣。
  
  三、正确处理英语与母语的关系
  
  我们这里谈及英语热的问题,目的并不是削减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情,只是希望用一种更为冷静和理性的思维来看待它。我们不希望以母语水平的下降为代价来换取好的英语能力,这种代价过大,得不偿失。而是希望母语与英语和谐相伴,共赢共发展。
  汉语,我们的母语,是中华文明传承至今的伟大载体。而我们作为华夏子孙,有什么理由和权利不让我们的母语继续发扬光大?进入到21世纪,我们需要与世界对话,并且要向世界传播我们的母语文化和华夏文明。因此我们必须懂得:母语是基础,英语是工具。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2][3]
  加强母语修养应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英语学习过热必然导致广大学子、家长的“母语无用论”的错误观念,从而不注意母语修养的提高。流畅的汉语表达能力是外语学习尤其是翻译所必需的,试想如果一个教师连普通的汉语文章都写不好,又怎么能译出“信、雅、达”的语句呢?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任何“厚此薄彼”的学习方法,都违背了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不可能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
  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需承担起主要责任。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言行产生直接影响,他们自身的母语修养能让这门课程的魅力得到较好的展示,也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倾向。语文教师要有较好的英语能力,而英语教师更应当具备高的母语水平,他们不仅要充分利用好手中的教材,更需要让学生通过翻译和鉴赏来亲身体验英语的地道优美和母语的博大优雅,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这样母语和英语教学才可以相得益彰。[4]学生通过比较两种语言的异同,可以加深对母语和英语文化的体会,从而提升学生的母语和英语水平。另外在读英美文学作品的时候,更应该去体会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诗词歌赋的神韵,它们既能提升人们的审美情操也能引导人们对人类社会作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样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就不会忘记我们自己的文化,就可以做到英语、母语学习相长。
  
  结语
  
  现代中国需要英语,更需要母语。母语是文化和文明的载体,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依靠的是母语,只有将母语的功能发挥到更大,文明的程度才会发展到更高。因此国人在努力学习英语的同时,要切记英语和母语的关系,积极加强母语修养,这才是我们的文化根基。
  
  参考文献:
  [1]段红霞.外语教学要与母语教学和谐为伴[J].西部科教论坛,2008,(8).
  [2]宋志强.浅谈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报,2000.
  [3]金环.浅谈外语学习中重视汉语修养的意义[J].中国地质教育,2006,(3):46-48.
  [4]王春霞.试论英语与母语的平衡及互补关系[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26-1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8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