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双自主”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雪妍

  摘 要: 在当前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已逐步重视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探究活动,借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作为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成果,“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研究试验,在我国已经得到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专家的肯定。科学课教学改革与发展,有必要沿着“双自主”教学的思路展开。
  关键词: 科学 “双自主”教学 思考与探索
  
  《科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兴趣,倡导运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在探究的过程中触动其心灵、引发其思考,进而引领学生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在当前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已逐步重视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探究活动,借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试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作为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成果,“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简称“双自主”教学)的研究试验,在我国已经得到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专家的肯定。科学课教学改革与发展,有必要沿着“双自主”教学的思路展开。对此,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与探索。
  
  一、双自主教学的内涵和本质
  
  双自主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打破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培养方式,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着眼点,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于实践之中出真知,并将社会融于课堂,将学生置于社会大背景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双自主教学与传统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抛弃了教育只从社会需要出发,把受教育者作为工具来培养的传统观念,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即坚持人是教育的起点,同时也是教育的归宿,按照人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进行教育。
  
  二、创设学生“双自主”发展的环境
  
  开展“双自主”教育实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和适宜的氛围。要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去思考那些有价值和挑战性的问题;解放学生的口,让他们说出心中之所想;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实践,探求未知。“双自主”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求异、发散思维,注重发扬学生的创造性。由于创造性是潜伏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物质,不可以也无法从教师直接传到学生,而需要渗透、需要学生自己悟。可见,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灌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室里让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虽然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创设融洽的学习氛围。在“双自主”实验初期,我对这一点的认识和理解是比较肤浅的,认为课前与学生“做做游戏+课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课外拓展性作业”,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可是当冷静下来反思教学时,我发现这种形式的融洽并不能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师还是主体,学生还是跟在教师的思维后面进行单一、机械的思考,缺少个性化的理解与感受。教学本身是件快乐、轻松、有成就感的事,师生双方都应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发展。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因此,教师在课前就要以轻松的话题和学生聊聊天,先使学生紧张的情绪松弛下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像崔永元一样,作谈话节目的主持人,言语中多些尊重、幽默和诚恳。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发展时空。
  在“双自主”理论的指导下,我摸索构建了科学学科的“动手操作,亲身实践”模式……这些模式的构建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自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以后,我感到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一节课40分钟讲得口干舌燥,而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遇到问题先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相信学生能学会。只有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我才画龙点睛地加以点拨。这样既能缩短教师讲授的时间,延长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又能让学生记忆深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种成功教学模式要想发挥作用,还在于教师善于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我开展了“做学生的朋友”、“蹲下身子和学生交谈”、“把每个孩子都看成是一个宏大的世界”等活动,并推行“学生自学、提出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教师点拨、升华问题”的课堂结构,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发言的权力,每个发言的学生都能体面地坐下。由于课堂气氛民主,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教学效率也有了很大提高。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自学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学习方式,80%的学生当堂便能消化新知,20%的学生通过课下作业与教师辅导也能达到教学要求。现在上课已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可见,“双自主”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而精心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宽容理解的环境,使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里自由畅想,“让每一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努力探求知识的真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压抑下被扭曲的个性得到舒展,进而得以健康和谐地发展,让每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自主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质的有效途径
  
  我们强调搞好科学实验教学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配合课堂学习,使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于不断使实验教学科学化,着眼于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教材中的科学实验,是科学史上许多重大发现的简化模拟,其中体现出一些伟大科学家的进取精神和思维方式。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活动,手脑并用,培养他们进取开拓的品格、科学思维的能力、科学地观察分析事物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作风,这些都是构成一个人良好素质中很重要的一些基本因素,有些甚至会影响人一辈子的行为和成就。儿童、青少年一代的科学素质直接影响国家未来整体科技水平和民族创造力,现在的中小学生,要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和各类人才,应从小开始进行科学启蒙,让他们利用实验教学条件,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为今后进一步提高科学素质打好基础。
  “双自主”理论告诉我们:每一名学生都是天才,每一名学生都能进步。所以我将教育教学工作成败的标准定为:是否使每一名学生都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面向全体、分层要求”的精神,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的思考;给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一些具体的小问题,以树立他们的信心,使每一名学生都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而不是参观者。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第1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72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