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中职文化课教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好文化课对提升中职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职生职业发展的高度,而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更需要综合素养高的技能人才。分析了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现象背后在思维观念、学习能力、课程设计等方面深层次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大宣传、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素养、强化教学评价等建议。
  关键词:中职;文化课;教学;建议
  一、中职教育中文化课的主要作用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有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五门课程是目前中职学校实行最多的公共基础课,也是本文中所谓的文化课。
  文化课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知识功能和服务功能。所谓知识功能,是指其为学生升入高职或者高等院校继续接受教育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即中职学生通过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达到升学的目的。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中职学生的文化课水平提出了新要求,指出“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所谓服务功能,主要是知识功能的延伸,一方面是通过文化课的学习,更好促进学生中职教育期间专业课程的学习,提高其专业课程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是通过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融入终身教育的理念,使其在就业后依然能够拥有学习的能力,促进其在专业领域的发展。
  中职文化课课程的作用非同小可,它们各自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中职语文使用的教材是根据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分3个模块,即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基础模块坚持下列编写思想: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促进学生发展;二是淡化“学科本位”,彰显职教特色;三是务实求真,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基础模块侧重于“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职业模块侧重于“服务学生专业学习”;拓展模块侧重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这种既立足于整体,又有相对独立性的模块式教材体现了鲜明的职教特色。
  以基础模块在教材中的课程设置为例:每个单元由单元导语、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构成。每一项的实践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例如,基础模块下册第一单元的设计,单元导语告诉学生,本单元关注的内容主要是人性美的文章。一个人要完善人生,离不开对人性美的感悟、发现和追求。然后概括各篇的侧重点,揭示了人性美的丰富内涵:人性之美或美在境界,或美在善良,或美在爱的付出,或美在对爱的感恩。展示了《合欢树》《善良》《人生的境界》《父亲的手提箱》各篇的主题内容。还有表达与交流的内容以及写作的重点,最后是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安排提示。这让同学们通过阅读该内容就能明确本单元的目标所在,更有明确的方向性。
  数学这门课程,将当前教学改革的精神以及“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内容要求与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努力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基本概念和原理叙述准确,科学事实与社会现象描述清楚,引用的数据、图表等材料可靠;具有较好的知识实用性,结构合理性,教学实用性和使用灵活性等特点。
  英语课既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又注重与高职招生、对口升学及相应的英语水平考试相衔接,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理念和特色,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对于中职生来说,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汉字录入与编辑正是这样一门课程。它也是计算机中文应用的基础课程和基本技能之一,每一位学生都应该熟练地掌握它。
  职业生涯规划课,不仅把“我的梦,中国梦”作为起始课“开启充满希望的人生”的核心内容,以中职生要“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作为全书的收尾,而且在全书中全面渗透,强化了“中国梦”的理念,引导中职生在“有梦,追梦,圆梦”的过程中,达成“我的梦”与“中国梦”的高度契合。
  二、当前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文化课对中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但受多种原因影响,目前,中职文化课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存在文化课被大量删减的现象。当前,文化课被删减现象比较突出,有的学校只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主干文化课,有的甚至不开设文化课程,不仅削弱了文化课的地位,而且极大弱化了文化课对专业课服务的服务功能。二是多数学生学不进去文化课。老师们普遍反映,学生上操作性强的专业课比较认真,但不爱上文化课,课堂纪律差,课上睡觉或玩手机现象较多,文化课教学成效差。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学校教师的原因,又有学生自己的原因。
  一是学校教学理念落后,在就业指挥棒下过度强调专业课教学。学校更注重的是专业课的发展,而忽视了对文化课的教学,导致“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理念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被极端化。反映在教学评价中则表现为,学校对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或措施,学生只要能拿到毕业证能找到工作就行,这样的定位,直接导致学校文化课科目毕业的门槛很低,让师生无法从思想上重视起文化课。
  二是学生在主观上没有意识到文化课的重要性。文化课学习对学生职业的影响是在长时间内起作用的,具有隐性特点,对于刚刚完成义务教育尚未成年的中职学生来说往往不能充分认识这点。如中职语文的教学,学生的认识停留在仅仅是多学了些文章而已,感受到的只是枯燥、乏味,没有认识到这种学习对其语言表达、阅读、沟通方面潜移默化的作用,更没有认识到,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情操得到陶冶。数学作为理性思维的重要学科,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逻辑的严密性、空间的想象力等,其作用的体现同样具有隐蔽性,导致学生认为学而无用。对于英语,更是如此,中职学生普遍认为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活就行了,又不去跟外国人打交道,学英语干什么,何苦浪费时间。可以说,中职学生共同的特点就是對自己的定位依然是简单的劳动,没有想到创新和发展,而创新和发展恰恰是我国高层次职业技能人才所必须的。   三是中职文化课程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特殊性。相对于普通教育中的学生,中职学生大部分文化底子相对薄弱,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好,这是中职学生最根本的特点。这样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经历使他们对文化课有了一种天然的排斥性,导致其继续学习文化课的意愿不高。在教材设计上,课改前中职文化课教材往往是普通高中语数英教材的简化版,相对于中职学生显得刻板、规整,没有考虑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低、学习能力不强的基本特征,也没有考虑到中职文化课重在应用的特征,与中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不紧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中职学生对文化课学习的积极性。
  四是教师教学方式落后,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目前,大多数中职教学还是传统的基于教室的秧田式课桌排列的教学模式,课上老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以“授”为主,并没有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也没能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学效果不佳。
  三、提高中职文化课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是政府加大文化课在中职教育中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学校、教师及学生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教育主管部门通过文件、论坛等方式,积极宣传文化课的重要性,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充分认识到学好文化课的重大意义,改变其文化课可有可无的错误观念。尤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化课的基石作用,文化课对其综合素养提高的重大作用以及对其职业生涯高度的重大影响。
  二是要改革文化课程设计,使其更加适应中职学生。改变以往简单简化普通高中教材的做法,在中职文化课教材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并听取中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科学评价其接受程度和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尽量安排浅显合理的教材内容,使中职文化课教材贴近学生需求,既满足知识性,又能学用结合。
  三是創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如,在必修课外开设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哲学、文学、艺术、法律等选修课,包括《诗词赏析》《创造与创业》《社交礼仪》《心理健康》《美学艺术鉴赏》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学习,不仅能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也使其情操得到陶冶,个性得到体现。又如,可以引进学分制教学模式,学生修满学分,达到要求可以提前毕业等。
  四是加强对中职文化课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改变教学模式、方法,首先要改变教师的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集中培训、轮训、网络教学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对中职文化课教师进行培训,帮助其拓展视野、提高认识、增强技能。
  五是加强文化教学评价,从制度层面保证文化课教学正常开展。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文化课教学的考核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从教学时间、内容、模式、方法、成效等多方面,分层次进行考核评价,督促学校为文化课教学提供条件,激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方法,最终提高文化课教学成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98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