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初一数学问题教学的有效对策浅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蒙年生

  摘 要: 本文简要阐述了在新课标理念下初一数学问题教学的必要性,评析了初一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同时就初一数学应该如何组织和实施问题教学提出了一些有效对策。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一数学教学 问题教学 有效对策
  
  前言
  现阶段的问题教学,在新课标理念导航下的初一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正如哈佛大学的名言:“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即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时下,不少国家的学校课堂是一种充满问题的课堂,其学科教学也是一种“问号式的教学”。
  
  一、新课标下初一数学问题教学的一般概述
  
  (一)渊源与内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提出了“发现学习”,现行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发现学习及其教学模式的衍生物,是在现代教育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各种传统或现代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时期的初一数学问题教学应以数学问题即教师或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为核心组织教与学;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围绕目标问题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思考、分析、探究、解决问题,其旨在不断培养学生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必要性与重要性。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陶行知早就言简意赅地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周军也曾在其《教学策略》中指出:“提问是最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它是学习和满足一个人的好奇心的当然的方式。”由此,问题教学方法的施行可以说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深化改革的需要,当然也是初一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的重要教学手段。
  
  二、新课标下初一数学问题教学的现实问题评析
  
  “0是表示有还是没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是一种常见的问题教学的设问方式。
  在具体施行初一数学问题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的局限性仍然不时地蚕食着我们依然幼稚的创新思维。其一,原有初中数学教材、大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残存,或多或少地抑止了教师思维发展的进程,束缚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十分不利于初一数学教与学的和谐发展,也与时代的创新发展格格不入。其二,原有的以考试为目的、以灌输为手段、以教师为中心、以死记硬背为特点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初一数学教学中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其现实的残缺存在与“强调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的理念大相径庭,已经越来越变成一种遏制学生自由探索、发现或提出问题的障碍。其三,不少教师的初一数学“问题教学”采取的是简单的“教师问与学生答”或者“学生问与教师答”的问答式教学,有的是教师一问到底,或者放羊式地、不加指导地、单一地让学生泛化提问,有的是教师设问“五无”,即无目标、无水
  平、无顺序、无层次、无新奇,因此不可能使学生在疑问与释问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自觉培养创新精神。
  
  三、新课标下初一数学问题教学的有效对策探讨
  
  关于新课标理念下有效实施问题教学的策略,我们可以按照以下逻辑思维展开探讨:
  (一)努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有效实施问题教学的前提。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习者个体在学习认知活动中,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困惑、焦虑与主动怀疑、探究的心理状态或倾向。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达尔文就不会从怀疑“神创论”中催生“进化论”,牛顿就不可能从“苹果落地”的简单常见问题中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可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现阶段,不少国家已经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我们的数学课堂如果依旧残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势必就会造就没有问题的课堂:六年级提问发言争先恐后,七年级老师“满堂灌”、学生“死水一潭”。因此,在初一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努力让学生喜欢提问或爱提问、好提问。例如,在“正数和负数”教学中,为了加深对该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可以预先让学生收看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气温图、观察温度计上的刻度、查找地图册中的地形高低地形图、查阅父母亲存折或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介绍他了解的知识,同时要求其他学生向他提问,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相互提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意识。
  (二)教师精心组织设问,是有效实施问题教学的基础。
  为了有效实施初一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教学,教师必须积极超前准备与目标提问相关的设问因素。这里的设问包括教师如何提问与如何引导学生提问。
  一般来说,衡量初一数学问题教学提问效果的关键,主要是考察提出的问题能否帮助教师最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十分注意提问的策略。第一,提问的针对性即提问的对象与层次:根据不同层次或不同特点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提问,并通过不同的提问技巧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有理数的加法”教学中,我常设问:①正数与负数相加时,实质上就是把加法运算转化为“小学”的减法运算,对吗?②如果两个数都是负数,它们的和一定是负数吗,为什么?③如果两个数的和是负数,这两个数一定都是负数吗,为什么?教师引导有助于帮助学生在讨论中归纳出有理数加法的一般法则,良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第二,提问的水平:提出的问题必须与教学目标或内容、学生的需要和特点相适应。有些教师的提问常常停留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思维度缺少的乏味方式上,没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第三,注意提问的程序性即顺序性。例如,讲授相反数知识,教师要依次明确设问:相反数的定义;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怎样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第四,注意问题的可反思性或思想性。教师应根据知识的实际和学生主体的现状引导设计出学生跳一下就可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多边形”的教学中,教师可设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五边形呢?正多边形呢?不规则多边形呢?
  (三)学生敢于善于提问,是有效实施问题教学的关键。
  1.在初一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必须努力转变教育观念,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鼓励学生锻炼提问的勇气或胆量。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现代中学生的特点是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独立性和自主性强,好奇心强烈。但是,或受传统教学模式的熏陶,或出于学校统一管理的需要,或是教师本位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表现得循规蹈矩,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提问,即使是个性凸显的学生也会被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打磨得棱角浑圆。长此以往,课堂就演变成了“一言堂”,学生没有问题可问。相反,教师如果能够认真聆听学生即便是简单甚至幼稚可笑的问题与见解,正确对待学生的思维“叛逆”,而不讥讽嘲弄,这样一个宽松、和谐、开放和民主的课堂氛围就会是孕育天才的摇篮,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教学效果会明显提高。例如,在“三角形”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自学,引导其产生问题。学生常问:等腰三角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有几条?等边三角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几条?任意三角形呢?
  2.在初一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鼓励学生善于提问,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疑问,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想问问题或想提问题。
  怎样设疑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探究始于问题,问题源于情境。因此,教师要高度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诸如利用热点、多媒体、小实验、生产生活趣事等,改革知识的呈现方式和呈现契机,动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平衡状态,引发其认知冲突,诱发其问题意识,从而使其确实感到有问题需要去解决。例如,我们可联系股票曲线值的波动变化谈正负数、联系鸟巢体育馆的建筑构造谈图形等,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和质疑兴趣。
  (四)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是有效实施问题教学的保障。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曾精辟地谈到:“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那么,在初一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必须采取哪些措施以保障问题教学时“学生为本”理念的真正践行?
  其一,我们必须保证在学生有时间思考、有时间提问,不能一灌到底;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认真品尝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其二,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参加数学教学实践,包括观察、实验、参观访问、调查、室外考察、图形制作等活动,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自思、自疑、自问。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结语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需要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时期,初一数学的问题教学还有许多现实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摸索、去探讨、去解决。
  
  参考文献:
  [1]陈玉琨.课程与课堂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
  [2]李记林.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广东教育,2006年第2期.
  [3]周军.教学策略.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76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