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计算机基础教学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教育信息化的学习环节中,随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教学优势。探讨适应计算机基础课程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加快计算机基础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是开展职业中专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教学 指导思想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应用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一)整合理论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发挥最大效益。教学系统内的整合有两层含义:广义的整合是指使分化了的学校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及其成分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体的过程;狭义的整合是指以学科科目为中心的整合,即针对学校科目割裂知识的弊病,立足于学科内容改革,目的在于建立学科之间有机联系的理论体系。我们所讨论的整合是指狭义的整合,这种整合思想把各学科课程作为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它不是把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是在考虑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几门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使各门学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职业中专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是基于上述理论,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将学科学习任务融入计算机课程,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二)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景中带着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基于课程整合思想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正是借助其他学科中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来驱动教学。任务是学科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计算机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在计算机基础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课程整合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让学生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知识领域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从提出问题开始,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结束,其一般过程为:
在该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参与认知过程;而职业中专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多是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的,两者在问题情景的创设、问题的解决过程上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因此,将“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应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一种创造性尝试,同时还可实现计算机基础与其他课程的有效整合。
三、学与教的策略
为了保证“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在教学实践中还要采用相应的学与教的策略。这些策略运用得当,会直接提高教学效果。
(一)学习策略
基于整合的教学模式要求学习具有如下特点: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习过程是以自主探索为主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
*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
*计算机是主要的学习工具。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学习策略:
1.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
学生一旦有了问题意识,就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兴趣,同时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因而有一种想要学习的心理倾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新知识往往是从其他学科知识或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产生一种要解决这些问题的愿望。
2.以小组协作学习的形式,积极参与问题解决过程。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任务主要通过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完成。小组协作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一般小组由3―5人组成,各小组按照学生对探究主题的兴趣进行分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研究课题。在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获取、分析、处理信息,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将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
学生要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工具处理信息、表达思想及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主要体现在:(1)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2)情景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3)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工具,(4)知识构件和创作实践的工具,(5)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的工具。随着学习资源的不断丰富,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获取学习资源已经成为新型学习模式的重要特征。
(二)教的策略
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应用以下教学策略:
1.创建良好的问题情景。
良好的问题情景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对问题情景的体验中产生问题意识,发现并提出探究的问题。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提供必要帮助。
教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是以指导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的。具体学科任务的解决是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进行的,但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教师要把握时机,从旁领导,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迁移。
3.进行及时的评价。
为了保证问题解决的顺利进行,还要对学生问题解决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只是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应该转移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同学间的相互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92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