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海云

  摘要: 创新教育,是以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力军,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积极思考与探索,努力使“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充满激情,思维活跃,勇于探索,真正成为21世纪所需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创新教育 主体意识
  
  创新教育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各个国家都把它作为提高民族竞争力和国力的基础问题来抓。“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教育教学工作者的肩上。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英语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呢?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认真思考,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创新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力军。教师自身具有了创新性思考和实践的能力,才能带动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创新、锐意进取,敢于冲破妨碍改革创新的清规戒律,突破思维定势的困扰,养成求异思维以及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意识,积极开展创造性工作。
  
  二、学生主体意识的开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成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师生平等民主合作。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创新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一)充分利用时机,激发探究欲望。
  “善于利用教学时机是所有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当学生们表现出学习兴趣,闪现出一个灵感或是课堂上出现了一个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时,教师要巧妙地把新话题与正在讲的问题联系起来,使他们表现浓厚兴趣的同时,竭尽所能地思考、讨论、辩论,激情四射。事实证明,提供“人人动口”的机会,激发“人人探究”的欲望,为培养“人人创新”的精神构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运用创新思维,开发创新能力。
  由于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层出不穷的新问题,需要用各式各样的新的方法去解决。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学校教育迫在眉睫的事情,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运用了徐永前先生介绍的常用创新思维方法,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1.发散思维。变换思维角度,充分发挥大脑想象力,使思维像旋转水龙头一样,由一点向四面八方辐射,从而产生多种答案。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引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2.联想思维。就是根据事物之间有类似特点而进行的从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方法。教师可帮助学生把有类似特点的若干问题像“串珠珠”一样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有系统的知识网。
  3.迁移思维。这是一个逐步获得新知识、形成新能力的过程,教师可从这方面逐步加以引导,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归纳、总结,由原来的认知逐渐产生新的认知,最终形成新的能力。
  4.想象思维。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形成,必须有他们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没有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没有思考的存在,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放飞想象,创造独特,产生新颖的新形象、新思路,让学生兴趣盎然,在表达新思维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三)加强情感渗透,提高人文素养。
  “创新过程不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教师应该结合课上内容,引导学生对相关的思想、情感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但是,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程,是一个时代的新课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更新知识,敢于创新,并持之以恒地把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贯穿于教学始终,自觉努力地把学生培养成自主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孟万金,官群.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第一版.
  [2]罗恩・克拉克.出类拔萃.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
  [3]徐向前.中学生创新思维训练.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11,第一版.
  [4]陈龙安.创造性思维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96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