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袁 超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利用新的教学理念,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为成功学习生物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培养 兴趣 提高 效率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提高课堂效率,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亮起来,调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挖掘,去研究,去总结,从而获得快乐,提升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呢?我认为应从下面几方面人手: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为了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转换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节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使师生之间互相理解,人际关系和谐,就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才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学生对教师表现为尊重、信任,积极配合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对学习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善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反之,若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则会由厌恶教师进而厌恶学习,那么,即使是难度不大或者很有趣味的教育内容,也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二、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
1.创设生活情境,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教学应实现由课本向生活的转变。为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把课本生物变成生活生物,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和可操作的生活材料,让学生在特定的活动中充分感受体验,使抽象的问题生活化。例如在讲“蛋白质代谢途径”时,我先讲了这样一件生活小事:许多同学早上都喝牛奶,但多数都是空腹喝,光喝牛奶不吃其它东西,其实这是不对的,牛奶的营养都浪费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吃点面包再喝牛奶。这样一讲,学生马上来了精神,想想自己也常这样喝牛奶,为什么不对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蛋白质代谢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空腹喝牛奶,其营养成分(氨基酸)到哪里去了呢?作为能源物质被分解以提供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那么如果先吃点面包情况又怎样呢?这时候能量就可以由面包(糖类)氧化分解来提供,氨基酸则可以用来合成各种组织蛋白、酶或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被人体利用。这样一讲,学生就恍然大悟,既增长了生活常识,同时对蛋白质代谢的途径也有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让生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以问激趣。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在学习时教师不要把教学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而要向他们提供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研究,并由学生自己收集证据,从而有所发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设计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探究,以问题引导学生交流与合作,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创设竞赛情境,以赛促趣。
中学生争强好胜心理特强,将“竞争机制”引入生物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兴趣有极强的催化效果。对此,我尝试了“课堂抢答积分制”,以学生的随机分组为单位,课堂提问或复习以每组轮流回答或抢答的形式展开,答对的为该组记分并当堂公布每组得分结果。课堂抢答,树立了学生显示自我、争胜好强的意识,人人积极思索,举手抢答,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活跃,学生的激情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效率。
三、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的学科特色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的教学。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生物课往往容易走上“满堂灌”的老路。这样的课当然是不受学生欢迎的,更激不起学生的兴趣,要改变这种状态,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讲的机会,多给学生一些自由表达的机会。我们在讲授一堂课的新课内容之前一般要复习前一堂课讲的内容,这就可以叫学生自己上来讲,上台讲的学生当然神经紧张兴奋,下面的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高度集中起来,随着讲台上学生的讲述,一同回顾前一节课的内容,一旦有错,下面的学生马上会帮他纠正过来,这样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复习的效果也会很好。对于有些比较典型的,概念易混淆易错的题目,可以叫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各抒己见,摆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在共同的探讨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采用多元化评价,激励学生
教师首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旧观念,应向“素质鉴定”观转变。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价值,保护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评价范围上,应从片面的只限于智能范围的单一性评价向全面的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综合性评价转变。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评价。例如,可评价学生对探究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能否根据问题提出假设、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实验,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能否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与交流、能否独立思考和是否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等。在评价方法上,要从以考试测验为主、片面强调定量分析向注重观察与调查、了解内在因素的定性分析转变,要注重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特别重视形成性评价。例如,对于学生所做的实验,不仅要看其结果,更要看其过程。在评价功能上,应从片面强调刺激学生的个体竞争意识功能,向注重激发学生的团体竞争意识和自我竞争意识的功能转变。
总之,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利用新的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是学好生物的重要保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0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