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和最佳时期,也是学生成长的奠基时期。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结合我区升级版“研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结合教学实践研究,笔者从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发言、认真审题、认真书写的习惯进行探讨,拟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习惯;语文课堂;课堂效率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以一种稳定的情绪状态有规律、有节奏地开展学习活动并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结合我区升级版“研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做好新时代教育。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和最佳时期,也是学生成长的奠基时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呢?笔者结合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和判断能力,可以使课堂教学更生动精彩,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就更加需要加强他们认真倾听的习惯的培养。在教育教学中,笔者向学生提出了“学会倾听走五心”的要求,即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教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能想其他无关的事情。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认真听完他人的话,随后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或补充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地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当然,教师在要求学生学会认真倾听的同时,教师自己也要先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欣赏他们的闪光点。无论学生的解答是否正确,当他们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结论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思路说给大家听。对学生叙述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否定,而应满怀期望地鼓励,富于机智地启发与引导。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过程。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良好的倾听习惯一定会内化成学生的素养,会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
  新课程改革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师生平等地对话和交流。课堂上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加深对听课内容的理解;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际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不积极发言的学生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胆子小,自尊心强,不敢发言;二是性格内向,不喜欢发言;三是缺少方法,不知道怎样发言。实际上,不爱发言的学生并不是可以忽略的中间地带,他们也有丰富的思想,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作为教师,更应该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热心点拨、积极鼓励、创造条件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教师坚持下去,他们的性格才会开朗起来,课堂氛围也才会活跃起来。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多使用一些导向性的语言鼓励这部分学生,如:“我佩服你举手发言的勇气。”“哦,慢慢来,说错不要紧。”“说得不完全正确,但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再好好想想。”“真棒!说得不错,小脑袋有认真思考,继续努力!”……
  积极发言是学生上课认真,积极学习的表现,它会使学生处于一种活跃的思维状态,更好地锻炼逻辑分析能力。不仅如此,积极发言还可以锻炼口才和胆量,为学生的成长做好铺垫。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不但能有效落实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也能打造高效课堂。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学习、积累和反思、巩固、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着重要求学生读题。例如,一些低年级的学生不认识题目要求中的生字,结果就不能正确地理解题目含义。于是,笔者给学生提出“字字出声读题慢”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这能帮助他们做到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雖然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是做题目时往往会掉以轻心,不能很好地把握文本的中心。对此,做题时可分三步走:第一步阅读文本,解决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为流利、顺畅地阅读扫除障碍。第二步,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画出题目的重点词语,如“中心句”“过渡句”“比喻句”“拟人句”“近义词”“反义词”等关键词语,这些词语在做题时起着重要作用。第三步,仔细推敲字、词、句的准确含义,可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时代背景”“结合生活实际”等常用的阅读方法进行理解。只有学生在审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是无捷径可走的,只能在学生自己反复的练习、教师的指导中逐步养成。在今后教学中,教师还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要做学生的表率,及时教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这样才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郭沫若先生认为:中小学生,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良好的书写习惯,即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特别重视学生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训练,而且为了方便学生熟记于心,笔者常常把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等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比如,坐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两足安。写姿:胸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眼离本子一尺远。握笔姿势:老大老二对对齐,手指之间留缝隙,老三下面来帮忙,老四老五往里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方法有很多种,最主要的还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意识到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的重要性,主动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俗话说:“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当然,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花更多的耐心去浇灌。相信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习效果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7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