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女研究生人口变量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钱宇凤

  摘要: 幸福感是基于个人对生活的感受、态度和评价而建立的,它是可以通过人们的情绪状态、满意程度来测量的,本文主要是探究女研究生人口变量与幸福感的关系,应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采用SPSS数据处理技术,对江苏南京四所高校一至三年级的304名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女研究生在学历、生源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专业、婚姻和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女研究生 主观幸福感 相关因素
  
  1.引言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科教兴,则民族兴;人才兴,则国运盛。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依靠大量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毋庸置疑,研究生作为最高层次的人才,肩负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是我国增强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量,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群。作为知识分子集中的一个高层次群体,他们目前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水平应该受到关注和重视。但由于研究生人群的年龄和学习、活动方式较之大学生和其他人群存在着较大差异,目前国内关于研究生的研究相对来说显得十分薄弱,尤其专门针对女研究生(硕士、博士)的研究就更少了。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女研究生作为未来女性人才的特殊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可缺少的生力军,她们不仅肩负着社会、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期待,而且承受着来自经济、学业、就业、婚恋等诸多方面的心理压力,这一系列的竞争和冲击不仅给她们带来困惑、期待和迷茫,势必还会影响她们主观幸福感的形成,从而影响她们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笔者根据调查所得出的各项数据,用统计学处理方法,对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进行分析,其目的是通过了解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实际状况,探索影响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以便更好地提高女研究生的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使之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和工作,让她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健康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方法
  2.1被试
  被试取自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南京林业大学四所高校的研究生(硕士、博士),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500名学生,统计中剔除无效问卷52份,最后获得有效问卷448份(有效回收率为90%),其中女研究生被试304份,男研究生被试144份。在总的问卷中抽取出女研究生的被试,得出的有效样本构成如表1所示。
  
  2.2研究工具
  2.2.1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Fazio,1977,简称GWB)
  该量表由美国国立统计中心制定,共33个题目。本研究中采用国内段建华①(1996)对该量表的修订,即采用该量表的前18项对被试进行施测,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和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和0.88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男性为0.91、女性为0.95,平均得分男性为75分,女性为71分,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烈。在本研究中女生在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
  2.2.2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Campbelletal,1976,简称IoWB)②
  该量表用于测查受试者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包括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总分范围在2.1(最不幸福)和14.7(最幸福)之间。根据姚春生(1995)等人的资料,本量表的重测一致性为0.849(P<0.001)③。总体情感指数与生活满意度的一致性为0.55,总体情感指数与另一种幸福感测查的相关性为0.52,平均分为11.8。本研究中,与总体幸福感的相关性为0.51,女生在幸福感指数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
  2.3研究程序
  测试时间为30分钟左右,测试前根据指导语向被试说明注意事项,并告之该测试为匿名测试,回答的问题无所谓对错,以保证测试结果的真实性。
  2.4数据处理
  统计方法主要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
  数据的录用采用Excel,处理采用SPSS13.0。
  3.研究结果
  3.1女研究生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与主观幸福感
  3.1.1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专业差异分析
  对不同专业的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做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见表2),虽然文史专业女研究生在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幸福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得分三个方面略高于理工专业的女生,但二者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差异显著性水平;文史专业女研究生在情感指数方面略低于理工专业的女生,但二者差异同样没有达到统计差异显著性水平。
  
  3.1.2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学历差异分析
  对不同学历的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做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见表3),在总体幸福感、情感指数得分方面,女硕士研究生低于女博士研究生,二者差异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而在幸福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方面,硕士研究生略低于博士研究生,差异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
  
  3.1.3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在婚姻状况上的差异分析
  对不同婚姻状况的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做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见表4),在总体幸福感、幸福感指数、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方面,未婚女研究生都略低于已婚女研究生,但二者差异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
  
  3.1.4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生源差异分析
  对不同生源地的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做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见表5),生源地在城镇的女研究生在幸福感指数、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方面要高于农村,二者差异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在总体幸福感得分上,二者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
  
  3.1.5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对是否独生子女的女研究生主观幸福感做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见表6),在总体幸福感、幸福感指数、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方面,是独生子女的女研究生都略低于非独生子女研究生,但二者差异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
  
  4.分析与讨论
  4.1人口统计变量学与主观幸福感的分析
  人口统计变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通常研究的方面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等变量。在本研究中,主要考察了专业、婚姻、生源所在地及是否独生子女四个人口统计变量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
  就专业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本研究还发现,无论在总体幸福感、幸福感指数、情感指数还是生活满意度方面,文史专业和理工专业之间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不同专业的女研究生幸福感水平大致相当。这可能是因为在研究生阶段,不管什么专业都不可避免要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论文压力、人际压力、工作压力及情感等问题,都要面对自己各种问题并着力解决,因此主观幸福感及情感指数在专业类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婚姻生活往往被人们视为幸福感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研究者就婚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研究,④上世纪70年代,Campell等人甚至将婚姻和家庭视为预测美国人主观幸福感的15个因素中最主要的两个。Brown等人的研究也表明,由于配偶所提供的社会支持,婚姻因素会有助于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我国台湾学者陈洛采用自编的幸福感量表和生活满意感量表研究发现,仅仅是在家庭和工作满意感方面,有婚姻生活者得分明显高于无婚姻生活者,在幸福感上两组得分差异不显著。邢占军、金瑜⑤研究发现,从总体来看,我国城市居民无婚姻生活者比有婚姻生活具有更高的主观幸福感,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许多已婚人士自己的婚姻质量评价不高。梅锦荣等人的研究指出,中国社会强调家庭取向,夫妻之间相互依赖、相互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因此已婚的幸福感比未婚的要高。但是,本研究发现,在总体幸福感、幸福感指数、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方面,未婚女研究生都略低于已婚女研究生,二者差异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虽然这一结论与已有的一些结论有部分的相似之处,但遗憾的是,本研究中这一结论很难说是可靠的,因为从调查对象来看,未婚人数有284人,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93.4%,已婚人数有20人,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6.6%,两组人数之间差异如此之大,很难保证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因此,要想真正了解婚姻状况与幸福感的关系,就应该扩大已婚对象的数量,遗憾的是限于研究的时间短暂以及这类研究对象不容易选取,本研究没有能够实现这一目的。

  关于生源所在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本研究发现,在幸福感指数、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方面,城乡研究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生源地在城镇的女研究生幸福感明显高于农村。这可能是城市和农村这两个不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某些差别的反映。对于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历来存在着一定的争论,一些学者发现,收入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他们认为,较高的收入会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更高的权力与地位等,因而主观幸福感较高;而另有研究表明,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一旦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经济的影响就很小了。我们的研究显然间接支持前一种观点,一般来说,来自城镇的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比来自农村的要好,这反映到主观幸福感中就是来自城镇的学生主观幸福感高些。同时,城乡差异可能也与来自城镇的女生在社交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方面强于来自农村的女生有关。
  关于是否独生子女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国内外很少有人涉及。一般认为,独生子女会得到更多的来自父母的爱和关心,遇到困难会在第一时间获得帮助,他们的幸福感水平应该更高些。但是本研究发现,在总体幸福感、幸福感指数、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方面,是独生子女的女研究生都略低于非独生子女的女研究生,二者差异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这就意味着是否独生子女对主观幸福感没有影响。这可能与本研究对象的特点有关,本研究的对象是女研究生,她们经历多年的求学生涯,独立生活能力都比较强,有独立获取更多社会支持的能力,在家庭中,非独生子女完全可以通过获取兄弟姐妹或他人的支持来弥补父母缺少的帮助,从而获得高的主观幸福感,因此是否独生子女在主观幸福感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可以理解了。
  5.结论
  本次研究发现:女研究生在学历、生源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专业、婚姻和是否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注释:
  ①段建华.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1.
  ②汪向东,王希林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增订版),1999.
  ③姚春生等.老年大学学员主观幸福感及有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
  ①Scott Huebner.Manual for the Multidimensional Stueents’Life Satisfaction Scale[J].Version,2001.
  ②邢占军,金瑜.城市居民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6).
  
  参考文献:
  [1]陈瑛.人生幸福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2]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鲍晓兰.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95.
  [4]段建华.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
  [5]汪向东,王希林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增订版).
  [6]姚春生等.老年大学学员主观幸福感及有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
  [7]严标宾,郑雪等.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J].心理学探新,2003,5.
  [8]邢占军,金瑜.城市居民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09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