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该文以2001—2015年聊城市统计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人口与资源环境指标体系,并根据协調发展度模型分析了聊城市2001—2015年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与发展类型,结果表明:聊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类型在2007—2009年属于失调衰退型,依次表现为严重失调衰退类、中度失调衰退类、轻度失调衰退类;2009—2015年间协调发展状况有所好转,依次表现为勉强协调发展类、中级协调发展类、初级协调发展类。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度;聊城市
中图分类号 C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9-0006-4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Liaocheng City from 2001 to 2015,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index system of population and resources-environment in Liaocheng City,and uses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to analyze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and development type of population and resources-environment in Liaocheng City from 2001 to 2015.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of population and resources-environment of Liaocheng City shows a up trend.Type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and resource-environment from 2007 to 2009 belongs to the maladjusted recession type,which shows in turn as serious maladjusted recession,moderate maladjusted recession and mild maladjusted recession.The situation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has improved from 2009 to 2015,which shows in turn as reluctan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intermedia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primar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Key words:Population;Resource-environment;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Liaocheng City
人口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基本要求[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资源环境密不可分,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且通过自身的承载力对人类的各种活动起着约束性作用,二者相互作用。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可以造福人类,但过度、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也会引发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2]。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人口数量持续增加且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资源储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利用需求,使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矛盾更加突出[3]。如何协调好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当今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当前,学术界对于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程度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1]。例如,胡国良[4]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新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吕金兴等[5]采用改进的TOPSIS方法分析了陕西省1997—2007年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程度;尹超[6]选用主成分分析为研究方法,对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展开了深入研究;杨莉等[7]采用生态足迹模型,从生活消费入手,对青海省人口发展与智能环境协调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张钰雯等[8]收集了2003—2012年北京市人口指标与资源环境指标的相关数据,通过相应的协同演化模型计算得出了模型能够很好地阐述人口与资源环境系统的协同演化趋势的结论;何音等[9]对京津冀地区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展开了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发展建议。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性分析都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之上采用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在不同层面展开,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及发展建议。
本文以我国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市聊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人口与资源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及协调度模型,对聊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2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以期为提高聊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程度,实现聊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聊城市地处鲁西平原,介于东经115°16′~116°32′和北纬35°47′~37°02′,是山东省的西大门,毗邻河南、河北2省,位于华东、华中、华北3大区域交界地带。全市总面积8715km2,2015年年末总人口597万。市境内地形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聊城市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3.5℃,年平均降水量540.4mm。聊城市下辖8个县(市、区)、1个经济开发区、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旅游度假区。聊城市是京九铁路与邯济铁路在山东省内的交汇点,是横跨冀鲁豫3省的最大交通物流枢纽,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内陆口岸和辐射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及指标体系构建 数据来自于2002—2016年的《聊城统計年鉴》[10]和山东统计信息网中的年度数据。基于数据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可获得性等原则,从人口与资源环境2个方面分别选取评价指标,构建出聊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指标体系(表1)。共选取18个指标,包括7个人口指标,11个资源环境指标。所选指标带有方向性,其中正向指标数值越大越有利,逆向指标则相反。
2.2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与综合发展评价 设x1,x2,x3,...,xm为描述人口特征的m个指标;设y1,y2,y3,...,yn为描述资源环境特征的n个指标[11]。由于原始数据各指标量纲的不同,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去量纲的过程,即数据标准化处理,采取极差标准化,其公式为:
式中,xip为第p年第i个指标的原始数据;x'ip为其标准化后数据;max{xip}和min{xip}分别为各指标原始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3]。当指标值越大对系统发展越有利时采用公式(1)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当指标值越小对系统发展越有利时采用公式(2)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3]。
2.3 综合评价函数的构建 利用SPSS17.0软件对聊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各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别提取人口综合发展、资源环境综合发展的主成分。以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以相应主成分得分值作为变量,分别构建人口发展综合评价函数f(x)和资源环境发展综合评价函数g(y),公式如下:
式中,ai和bj分别为各项人口指标和资源环境指标所对应的权重,Xi和Yj分别为各项人口指标和资源环境指标的标准化值。
2.4 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度的计算 本文采用廖重斌推导的协调度模型对聊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度进行分析[11]。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f(x)是人口综合发展指数,g(y)是资源环境综合指数,本研究中认为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同等重要,故取α=β=0.5,D为协调发展度,C为协调度,k为调节系数,k≥2,本研究取k=2,T为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11]。
2.5 协调发展类型的判别 根据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度D的大小,将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状况划分为10个类型,并通过比较f(x)和g(y)的大小,将每个类型划分为资源环境滞后型、人口与资源环境同步型、人口滞后型3个亚类(表2)。
3 结果与分析
3.1 人口与资源环境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得出各项人口与资源环境评价指标的权重(表3)。人口指标中权重值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人数(0.1733)、农民人均纯收入(0.1650)和人均生产总值(0.1451),说明提高聊城市人口发展水平的重点在于促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资源环境指标中权重值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污水年处理量(0.1262)、城市绿化覆盖率(0.1062)和水资源总量(0.1031),说明提高聊城市资源环境发展水平的重点在于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保护和节约利用水资源等方面。
3.2 人口与资源环境综合发展指数及协调度计算结果
根据协调度模型对2001—2015年聊城市人口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出人口综合发展指数f(x)、资源环境综合发展指数g(y)、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度C、综合评价指数T、协调发展度D,并根据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类型判别标准,判定得到聊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类型(表4)。
3.3 聊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综合发展指数分析 由表4可知,2001—2015年聊城市人口和资源环境综合发展指数及协调度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中人口发展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并呈现出较快的增速,而资源环境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且出现一定的波动。以下将从3个时间段详细分析聊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程度的演变特征。
3.3.1 2007—2010年 这一时期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度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协调发展类型由严重失调衰退类资源环境滞后型转变为勉强协调发展类人口滞后型。人口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发展水平不断上升,人口发展指数由0.1730上升到0.3077,资源环境发展指数从0.0195上升到0.3609。资源环境发展水平一开始低于人口发展水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逐渐变小,2010年超过人口发展水平。通过资源环境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污水年处理量、城市绿化覆盖率和水资源总量等快速增长,其中污水年处理量由2421万t提升至3856万t,污水处理率由88.42%上升至94.74%,城市绿化覆盖率由37.15%上升至44.20%,水资源总量由10.15亿m3上升至20.38亿m3。在这些指标的带动下,资源与环境状况明显改善,这些变化也表明了这一时期聊城市加大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3.2 2010—2012年 这一时期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度略有下降,协调发展类型处于勉强协调发展类,并由人口滞后型再次转变为资源环境滞后型。尽管人口发展指数从0.3077上升至0.4643,但资源环境发展指数却由0.3609下降至0.2643,导致了人口与资源协调度的下降。通过资源环境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发现,这一时段水资源总量由20.38亿m3下降至11.10亿m3,污水处理率由94.74%下降至91.02%。这些变化说明该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聊城市资源与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影响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3.3.3 2012—2015年 这一时期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度波动上升,协调发展类型由勉强协调发展类资源环境滞后型上升为初级协调发展类资源环境滞后型。人口发展指数从0.4643上升至0.7340,资源环境发展指数由0.2643上升至0.3598,其中2013年的资源环境发展指数及协调发展度达到最大值。表明2013年聊城市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利用模式处于最适宜状态,人口发展达到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上限,一旦低于或高于这一界限,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度就会出现下降。这段时期聊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发展指数差距增大,表明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的不平衡程度加剧,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力度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4 结论与建议
(1)聊城市人口发展评价指标权重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人数、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生产总值;资源环境评价指标权重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污水年处理量、城市绿化覆盖率、水资源总量。2007—2015年间聊城市人口发展水平整体呈现持续提高的态势,而资源环境发展水平出现了较大波动,表现出了一定的不稳定性。因此,今后须加强对于资源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力度。
(2)聊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类型在2007—2015年间呈现一定的波动性。2007—2009年间属于失调衰退型,且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类型;2009—2015年间协调发展状况有所好转,发展类型向协调发展类转变,大部分年份处于勉强协调发展类型。总的来看,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利用的相关性正在加强,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协调发展类型从严重失调转化到初级协调,但总体上仍未实现较高的优良协调发展。
(3)除2010年属于人口滞后型之外,2007—2015年聊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绝大多数年份属于资源环境滞后类型。资源环境发展落后于人口的发展,也制约了聊城市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今后应把资源环境的保护放在重要位置,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开展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的精准防控、精准治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减少能耗及污染物排放,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莹莹.北京市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定量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0(2):135-140.
[2]付云鹏,李燕伟,丁义文,等.辽宁省14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模型的构建及应用[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30(2):74-80.
[3]吴文恒,牛叔文,郭晓东,等.中国人口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进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6,21(6):853-860.
[4]胡国良.新疆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综合评价[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7(4):23-26.
[5]吕金兴,周忠学.陜西省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演进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4):16-21.
[6]尹超.河北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J].商界论坛,2013:313.
[7]杨莉,温勇,徐铭东.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青海省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西北人口,2014,35(2):35-39.
[8]张钰雯,尹春华.人口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协同演化模型研究[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2014,29(4):64-68.
[9]何音,蔡满堂.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压力与人口关系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6,22(1):2-10.
[10]聊城市统计局.聊城市2016年统计年鉴[EB/OL].tjj.liaocheng.gov.cn/tjsj/ndsj,2017-11-03.
[11]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19(2):172-177.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61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