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振德
教师是我们热爱的职业,人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但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提醒自己:教师是任重而道远的。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成长,努力成为一名让领导放心、让家长承认、让学生喜欢的好教师。
教师的专业成长包括很多内容:苦练基本功,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手漂亮的字、准确的表达能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是一个好教师所必备的自身素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培养现代化教育意识与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应对新课程,努力尝试,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孩子们的乐园;树立自我反思、在“做中学”的实践观念等。
时移世易,一切都在悄悄地变化,当然我们的教育也在变化。以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已经越来越不能够适应和满足现在的教育需求和生活现状,于是新课程、新基础教育也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孕育而生了。新基础教育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把学校教育价值观聚焦到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实现幸福人生上,转变了长久以来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理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改革最终将发生在课堂上,所以教师面临着改变与挑战。我们应把握好每次上课的机会,认真对待,在实践中、在课堂教学中成长。
对于教师而言,上课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什么课,以及上课的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师身份、地位、专业水平与资格评定的重要依据。以前,教师是主体,或许只需要把一节课所需的知识点传给学生就可,学生是被动地吸收,过程可谓是枯燥和单一的。现在不一样了,上课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上课了,既要讲究过程,又要讲究效果。作为一名教师,新课程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自我更新,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要学会改变,要有探索的勇气和自身改革实践的能力。
我们这一代经历的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模式,所以在自己成为一名教师之后。尽管已经接受了课改和新的教育理念的灌输,但是有时还是会不自觉地运用老方法来教授自己的学生:不完成作业就补做直到完成,不动脑筋就加作业,上课走神就严加管教等。结果是教师辛苦,学生痛苦,家长无奈和抱怨等,简直就是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应该在新的教育理论的大好环境之下,弃旧纳新,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贯彻新基础教育的理念下,逐渐形成先进的教育经验和风格。作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在大好的前景之下。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探索的勇气,不沉迷于现状而自满,善于去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
二、要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多向交流、合作和学生的主动参与促进学生发展
不应该是“填鸭式”的满堂灌。不应该是机械重复地死记硬背,每个学生要像科学家一样,自己动手折纸,摆弄木棒、尺子及实物模型,使原本抽象、单调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像被赋予生命,成为身边活生生的知识。这也就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在当今的教育理念下,学生已经是课堂的主体,放手让他们去探索知识,教师此时的任务只是引导。
我们在数学课堂上要进行改变,与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做挑战。新课程特别强调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出师生互动、有效学习,这其中蕴涵着十分深刻的意义。在整堂课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资源,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资源,有时候学生不经意间的一个发言或者一个想法,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精彩和深刻。数学学科不应该是单一的、枯燥的、乏味的。它从生活中产生,也应用于生活,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课堂上没有交流就等于没有发生教学。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不是学生的主宰和领导,学生要亲身体验和经历学习过程。例如“数学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把握、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一描述,明确了数学的内涵,数学是一种过程,所以在数学的学习中,应该努力让学生亲历这一完整的过程。
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就完全和学生是一样的身份,教学就可以“放羊”,完全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这种过激的建构主义主张一切都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完全让学生从零散的、琐碎的经验中慢慢地积累和发展,这是不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因为知识是有逻辑的,人的认知发展也是有捷径的,所以需要教师去引导和创设环境。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一个促进认知发展的环境,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一方面,教师是成人社会的代表,对学生来说是组织者、指导者,另一方面,又是学生、伙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通过他对学生的理解,通过非常具有亲和力的与学生的交往方式,会使学生非常热爱学习,热爱学校。新课程倡导师生的平等互动、共同发展,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应该说是助推器,能帮助教师在一个好的平台上起飞。
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有改变,不能带有色眼镜,要提倡多元智能评价观,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和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与引导;在课堂上让有区别的个体能够有差异地发展,实现个人应有的以及可能实现的最大、最好的发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上来,而不是一小部分。我们时常看到在课堂中,举手发言的总是那几张面孔,那几只小手。是他们特别聪明吗?其实我们在此时就应该好好地鼓励其他的孩子,他们可能和前面所提到的孩子一样,也可以回答出问题,但是他们缺少我们的引导和鼓励。学生需要教导,尤其需要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兴趣。每个人都是需要鼓励的。这样对他们吸收知识很有帮助。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它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带着问号,怀抱好奇。
教后反思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行为表现,从而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的过程。反思可以记录课堂中的教学机智,可以记录课堂中的成功之处、教学中的败笔之处、下一次教学时的改进措施等。成功的教师倾向于进行主动的创造性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在反思中。我们学会了理性思考,提高了学习效率,工作时更像探索的科学家。不再只是辛勤的耕耘者。
总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因为那才是理想的课堂,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14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