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几个误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卉
摘要: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至今,各种教学理论的研究、实践均取得丰硕的成果。本文重点讨论了在此情况下大学英语教学应避免的几个误区。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教改 误区
英语作为国际交往中最为重要的交流与沟通的工具,其重要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面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新形势,面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等要求,教育部提出从三个方面改革大学英语:一是修改教学大纲,将原来的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以听说为主;二是改革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为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三是改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教学评价系统。随着教改的深入,各种英语教学理论的研究、实践均硕果累累,然而,由于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不足以及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中出现了很多误区。
一、过于强调“听说”,忽视“读写”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日趋频繁,社会对能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以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ng Approach)为主的传统英语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英语人才由于交流能力欠佳,不能充分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于是传统语法翻译法教学被否定,强调英语交流能力的教学方法――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取而代之。
目前,几乎所有的教学大纲、教材和英语教师都会强调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交际法突出了对学生交流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方面有其优势。在以交际法为主导的课堂上,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教学主要目标不是教语言的用法而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英语,判断学生英语的好坏标准不是看学生的语法正确率和他的词汇量的多少,而是看他用英语交流得好坏。因此一些英语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简单地将“交际能力”等同于“说话能力”,认为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
其实,“交际”除了口头交际之外,在国际交流中,“书面”的交际――阅读和写作更重要。而且,听说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定的读写基础。李观仪教授在《我的英语学习和教学》一文中曾经说过,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必须有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就是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法词汇知识。另外,还得与交际的需求和交际的环境相结合。没有实际听英语和说英语的需求,即使花很多力气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二、课堂教学过于全英化,排斥母语
以往,传统的学习方法与教学模式以阅读为主,重读写轻听说,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掌握几万个词汇,或具备非常扎实的语法基础,但就是无法开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哑巴英语”。为适应教改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课堂上采用了重听说的交际法,教师被要求用英语授课。教师用英语上课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语言环境,激发学生讲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
然而课堂教学全英化对师生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首先,教师是英语教学的组织者,是教学中的主体,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任课教师来说,全英语授课要求其具有相当扎实的英语表达力和相关的学科知识,而现在合格的英语教师并不是很多。根据调查,相当多的大学英语教师的学历教育不够,科研能力有限,素质还有亟待提高之处。其次学生的听力水平和知识面也是至关重要的,多数学生本身的听说水平不高,听说能力不过关,知识面狭窄。比如:许多教材的课文中都含有丰富的外国文化,如地理和历史知识、价值和时空观念、人际交往和民情习俗等。在讲授背景知识的时候,教师本身对某些知识的了解掌握就不是非常透彻,用中文讲解时,学生理解得就很有限,如果片面提倡全英语授课,最终将出现教师教得不清不楚,学生学得不明不白的结果。
三、教学活动过于形式化,华而不实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要真正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课文中的语言点,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释新出现的单词和新语法,结果形成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活动单一枯燥。在教改的大环境下,教师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出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环境,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开展讨论、组织游戏活动、小品表演等,激发了学生学习情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气氛。
因为每门课程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每堂课都有其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紧密结合课文内容,不能与课文内容脱节。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把握不好尺度,忽视了教学活动设计的目的性、科学性、思想性及技巧性,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比如:有的活动设计不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视同儿戏而处之漠然;有的教学活动成为噱头搞笑之举,课堂气氛看上去很活跃,实际闹哄哄,学生什么也没学到,没有达到教学目的;有的活动则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甚至跑题。
四、过分淡化语法教学
交际性教学强调语言习得,因此也就出现一些片面的认识:语法学习可以靠学生去习得,去领悟,于是出现了忽视语法教学,甚至不搞语法教学的现象。什么叫语法?英文词典的解释:rules for forming words and combining them into sentences。习得(Acquisition)的行为主义原理是:刺激―反应。虽然交际法的课堂为学生营造了花样繁多的课堂活动,但学生的实际水平、学习方法和态度、教师的语言功底、有限的课堂时间等,种种原因不足以让每个学生感受“刺激”有所“反应”,自己总结出英语语法出来。而无一定的语法基础,又怎么以正确的语言进行交际?
五、过分依赖教学媒体,费时低效
随着教改的深入,教师被普遍地要求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授课。多媒体教学将计算机、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VCD教学软件等多种媒体集中于一体,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的单一教学模式。多媒体所提供的强大功能,对传统教与学的方法起到了补充、发展和优化作用。它可以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听觉的交互式语言环境。多媒体在提供语言操练和摹仿上起到了其他教学手段无法相比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也不是万能的,它终究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从根本上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但有些教师刻意追求现代化,过多使用多媒体,只重视课件的外表形式而忽视了课件本身所担负的传达知识的重任。不仅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英语课就成为了课件展示课,教师放弃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任由多媒体唱主角,英语教师就变成了“放映员”。结果喧宾夺主,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宗旨,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只看热闹,不重内容,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未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更谈不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了。
另外,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于是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下,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存在。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总之,大学英语教学要深化改革,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适应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
[2]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霍志慧.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偏激现象.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9.
[4]李观仪.我的英语学习和教学.外国语,200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16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