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面向深度产教融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基于面向深度产教融合的背景,重点分析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并根据现阶段高等教育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详细论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主要课程。进而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师资力量有限、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法传统等问题,分别从课程设定、教学内容、师资团队、教学思想、教学考核等五个方面,提出深度产教融合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旨在能够进一步完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革新传统教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全面推动大学英语教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产教融合;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5-0136-03
  引言
  所谓产教融合主要指的是将教育和地区产业进行有机结合,让教育成果充分运用到产业当中,以此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产业也为院校提供将教育成果转换成生产力的必备条件和学生实践、实习、工作的场所,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院校专业设定要与当地产业相互结合,院校和企业协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加教学和实践的整个过程,院校的课程设定和课程教学内容要与学生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工作岗位标准有着紧密的联系。面向深度产教融合,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专业素养好、综合素养高、就业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1.师资力量有限
   当前,各大院校基础英语课程的开设,虽然有效地起到了人文精神和素养提升的作用,但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基础英语课程内容过分注重语言学习,缺少专业特色,或是与岗位、行业为主要方向,忽略了通识教育,甚至将专业僵硬地翻译成英文,忽略语言与专业、工作岗位需求的有机结合。怎样将大学英语教学科学高效地融入到通识教育中,已经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开展首先需要一支高素养、强技能的师资团队,也就是要求广大教师具备讲解基础英语内容以及培养学生基本语言技能的能力,并且还要掌握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可当前语言专业的教师通常对行业知识并不了解,而专业教师通常无法运用英语精准地讲解专业内容。大多数情况下,英语基础课程的授课教师都是英语专业教师,他们几乎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岗位,缺少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自身知识结构单调,无法满足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需求。
   2.教学内容落后
  我国许多院校大学英语教材的研发都处在探索阶段,當前教育部门并未制定符合不同专业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和教学纲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新兴行业,各个行业的现实情况也在发生着改变,大学英语教材的创编困难主要在于设计思想的陈旧与落后,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无法顺应相关岗位的需要,缺乏一定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大量调查研究表明,许多院校所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内容都不够科学、系统,逻辑性不强、结构不清晰,难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现实需要。也有部分院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将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向学生专业靠拢,没有过多的基础知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久而久之,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实用性较强、专业与语言知识比重合理、专业难度适量并且满足社会需求的大学英语教材严重缺乏,限制了其教学革新的深入发展。
   3.教学方法传统
   我国许多院校当前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通常只是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课程设定上,仅仅开展了基础类英语课程,或是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学习与专业有关的英语知识,使得基础英语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无法有效衔接。从教学方式看,教师常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以教师讲解为重点,学生长期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无法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从考核方式上看,大部分教师都采取终结性的评价方法,严重忽视了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忽略了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以及语言学习中的基础规律,一成不变的书面考核无法多角度、多层面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导致哑巴英语的现象。由此不难看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比如,怎样将大学英语教学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怎样将基础英语课程和相关岗位英语需求相结合,以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怎样真正实现深度产教融合等,这些都是大学英语教学应重点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二、面向深度产教融合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及要求
   面向深度产教融合,各大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发生了转变,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过去以课程知识学习为主变成了以学生实践能力为主,最终以广大学生就业技能的提高程度为重要判断依据[1]。而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英语早已成为了学生是否具备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大学英语面向的教学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其课程定位必然是为了学生专业学习服务,并且还要服务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产教融合环境下,大学英语应开设以下几种课程,并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
   首先,基础英语课程。该类课程主要是为了完成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的有效衔接,强化基础英语知识,拓展词汇量,提高学生基础的听说读写译能力。通过该类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从事普通的与英语有关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工作,具有日常的英语交际能力,且通过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部分学生还能够参加各种英语比赛、演讲比赛等。
   其次,跨文化交际课程。该类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广大学生的跨文化认知与交际能力,强化他们的跨文化语言沟通能力。通过该类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英美国家文化,并掌握中西文化间存在的差异性,可以熟练冷静地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的文化碰撞等问题。目前,在通识教育思想引导下,系统化地开设某些文化素养培养、加强国际人文沟通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可以更好地体现出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思想。
   再次,职场英语课程。该类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提前了解国际性职场的不同情境,增强学生的英语实践运用能力和英语服务水平。通过该类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熟悉外贸以及其他国际性工作的详细流程,掌握简单的国际社交礼仪,可以处理普通的国际性事务,并且具有一定的商务英语交际能力。    最后,学科英语课程。该类课程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不同专业国际性知识的有效帮助,比如掌握国际前沿管理学以及金融学基础理论知识,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有效力量。通过该类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真正掌握专业英语词汇、基础概念,从而进行专业方面的英语论文写作。
  三、面向深度产教融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1.课程设定
   院校应采取1+X的全新教学模式,也就是大学英语课程与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详细来说,即学生在前两年重点学习基础英语,最后一年开始学习与专业相关的英语。通过前几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充分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具有一定的应用英语沟通能力,并且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英语知识,为专业英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比如金融管理专业,可让学生在入校后先学习大学英语中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口语和听力,然后在最后一年加入与专业相关的英语内容,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内容,更快地掌握金融方面的专业词汇和表达形式,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广大学生的专业方面的英语知识运用能力,同时也能拓展他们的英语学习,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2]。
   2.教学内容
   院校以往使用的传统大学英语教材有着较强的专业性,语言方面的内容难度较大,整体知识内容较为单调乏味,重点和难点知识不突出,缺乏一定的趣味性,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各大院校应高度重视大学英语教材的改革与创新,应组织本校大学英语授课教师共同讨论、重新编写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改变专业知识和语言内容的学习比重,重视丰富国外有关专业知识以及背景文化知识,语言尽量要做到生动简洁、逻辑性强、思路清晰,有效突出难点和重点知识,全面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更为关键的是在教材构思、规划、编写的过程中,应让众多专业课程教师、企业专家以及广大毕业生积极参与进来,为教材的结构、系统、内容、场景设定等提出至关重要的建议和支持,让大学英语教材能够真正体现出相关工作岗位对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基本需求,进而促进语言学习和工作要求的有效衔接,确保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3.师资团队
   长时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到底是英语专业负责教学工作还是专业课程教师以兼职教师的身份进行授课成为了存有争议的话题。在大学英语教学内容革新后,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研究、讲座反馈发现复合型教师进行教学相对来说更加合适。首先,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由英语专业教师进行教学,他们的精准优美的发音能够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英语的语言魅力,这通常是专业课程兼职教师无法做到的。其次,单纯的语言专业教师早已无法满足当前各大院校的教育发展需求,也正出于这样的原因,英语专业教师应强化终身学习思想,在日常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关注不同行业的知识,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向专业教师和相关专家虚心请教,高度重视语言和行业的有机结合,不断努力向复合型教师方向发展。最后,英语专业教师负责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能够推动教学相长。在某一门全新的专业课程面前,每一位英语教师都是学习者,既要向专业课程教师多加学习,弥补自身专业性的不足,同时也要积极在课堂教学中更新自身的思想、转变角色,谦虚地向有着一定专业知识的学生请教。这种师生间的平等关系会进一步提高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4.教学思想
   大学英语教學应在日常课堂中运用情景教学法,以此体现出以学生为核心、以社会要求为指导的教学理念[3]。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占据课堂主体地位,教师所充当的角色则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对于大学英语来说,应在课程中设定相应的对话内容以相关行业中将会遇到的求职面试和工作岗位范畴为主要依据,设计出真实且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情境,将不同岗位要求的专业能力、英语技能以及专业实践运用能力有机结合到一起,并贯穿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核心、以社会要求为指导的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应最大限度地展示真实场景,创建多种语言环境,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开展情景模拟对话,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进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团队学习技能,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在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将不再充当课堂的主导者角色,而是转变成为了监督者、引导者、组织者以及参与者,与此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与合理意见。此外,课堂组织也与传统教学有着明显区别,教师准许学生通过网络、智能设备等所有可运用的有效资源,查找有关材料和专业词语。课堂学习模式应以小组探讨、情景交流为主,从根本上激发广大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兴致。
   5.考核形式
   大学英语考核形式和其他种类的英语有所不同,通过对西方院校教学及考核形式的调查研究能够明显看出,考核形式在极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而以往“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考核形式通常无法客观真实地体现出学生日常学习过程和学习积极性。对此,大学英语教师可利用形成性评价来取代过去终结性的评价方式[4]。形成性的评价方法更加重视学生日常学习当中的具体表现、真实的考试成绩以及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性格及方法等方面的信息。相较于传统的考核方式,大学英语考核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也就是增加日常成绩的分数比重,重视学生在整个大学英语学习的过程和他们的课堂表现。在大学英语实际考核过程中,将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法与终结性评价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采用一半一半的考核方式,即日常成绩与期末总成绩各占一半比重。其中,日常成绩考核包含学习态度、上课出勤率、课堂探究、组内活动的参与程度、课堂展示、日常测试、课后作业完成状况等。不管是优秀学生还是基础较弱的学生都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才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这样的考核形式不仅有效防止了以往考核中的考前突袭、考试作弊等现象的发生,同时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促进了师生课堂的互动与沟通,真正突出了以学生为核心的创新性教学理念。   結束语
   怎样增强大学英语教学效率及质量,提升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中长期关注的问题。面对当前深度产教融合的发展趋势,大学英语教学应重新审视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还要了解及明确产教融合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及课程设置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针对具体问题,结合院校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策略来积极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够实现深度产教融合,切实解决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中基础理论和实践相脱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谢水璎.面向深度产教融合的高职英语教学与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6):20—21.
  [2]杨晖.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特色英语专业[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1):59—61.
  [3]史洁.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高职行业英语教学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7):88—91.
  [4]杨平.大数据时代产学合作、产教融合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展望,2016,26(31):194.
  Research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for the
  Combination of Advanced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LI D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deep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elaborates the objectives and main course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needs of higher education at this stag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limited teaching resources, backward teaching content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e paper puts forward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the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from five aspects: curriculum setting, teaching content, teacher team, teaching thought and teaching assessment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system, innovat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tatus; reform strategy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75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