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堂提问设计技巧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夕万

  摘要: 课堂提问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深度和广度,本文作者介绍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巧妙设计课堂提问的一些教学体会。
  关键词: 课堂提问 问题设计 教学体会
  
  教师组织的每一堂课,无论上何种内容,选择何种课型,使用何种教学媒体,都离不开课堂提问。要使课堂生动,关键是看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可以说,问题的设计方向、顺序,都将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展开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着教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有效问题设计,以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应注意的问题。
  
  一、研究学生心理,巧妙设疑
  
  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例如,为了引入“参照物”的概念,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一天,小明去南京火车站接一位从上海某大学放暑假回来的表哥。一见面,这位学物理的表哥就说:“我很高兴,南京来到了我的面前!”而小明连忙纠正:“表哥你错了,应该是你终于到了南京。”于是表兄弟之间便争辩开了,结果是学物理的表哥跟小明说了一番话,小明终于信服地同意了表哥的说法。教师可问:“同学们,你认为表哥对小明说了什么?想知道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当学习了参照物的概念后,让学生在讨论后再提问,由此深化对问题的认识。
  
  二、层层逐步深入,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是我们教学中应遵守的一个原则。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解决一个问题,再提问一个问题,一环紧扣一环,逐步深化,把各种关系分析得清清楚楚,最后得出结论,从而促进学生学会深入思考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1.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
  2.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
  3.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
  4.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
  通过这一连串问题的提问与回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入。
  
  三、列举式提问,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当我们在进行单元或综合复习时,可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
  例如,可设计这样的提问:“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然后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再把对的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其教学效果优于教师罗列知识点、学生记笔记。
  
  四、改变提问方式,激发学生思考
  
  同样的问题,若提出的问题的方式不一样,其效果将会相差很大。
  例如,“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作出正确回答。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作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因此,我们应注意提问的方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设计提问方式。
  
  五、引起争论,激发思考
  
  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力学时,关于“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及“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
  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讲解时,其他同学注意力都十分集中,看台上的同学哪一点讲得不对,哪一处概念不清,哪一点又比自己考虑得全面深刻。当同学之间对某个问题有争议时,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争论不休的问题,由教师当场解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很高。
  此外,我们在课堂提问时,还应对不同学生提出难度不一样的问题。因为对于一个学困生,如果提问比较难或太容易,他们会觉得是在故意羞辱他。因此,提问时应掌握一个度。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时,首先问一个学困生,透镜分为几种?再问一个学困生:“凸透镜具有什么特点?”此时,笔者拿一个凸透镜,放在阳光下,使阳光经透镜聚焦于火柴或一张白纸。“聚光。”“好!你真棒!这节课内容只要你好好听,认真思考,你一定能学会。”这样,调动了他的信心与积极性,以及对物理的兴趣。
  总之,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封小超,王力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赵香珍.探求使物理课堂充满生命力的活力因子.物理教学探讨,200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18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