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 彧
摘要: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做到演示到位,以提高教学效果;在演示实验中要适当增加学生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演示实验要有启发性,忌难易不分。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演示实验 能力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堂演示实验不仅是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良好的学习方法,还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课堂演示实验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实验形式,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独特方法。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它能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思考,配合讲授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演示实验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做到演示到位,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做,学生看。很多实验现象学生根本看不清,甚至看不到,不同程度地限制了学生智力和潜能的发展。实验演示到位能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和可信度。拿在手中的可高举一些,能够移动的可改变位置或角度,能悬挂的应尽量悬挂起来,必要时可找几个不同位置上的学生到讲台上看一看、摸一摸或量一量。
教育学和心理学为我们指明了学习活动的第一向导――兴趣,教师应尽可能设计演示实验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题,引导和诱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学习动力,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在演示实验中适当增加学生参与机会,提高动手能力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实验方式。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条件允许时可让学生适当参与。
例如:对汽化一节中“水的沸腾”的教学,可变原来的演示实验为师生共同活动的实验。
第一步,教师示范性地读出水的温度。第二步,让学生轮流到讲台上读数直至水沸腾,并随时观察实验现象。根据所读出的数据,引导学生在坐标纸中描点、连线,独立完成图像。根据数据让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出水沸腾时水温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得出汽化吸热,水沸腾吸热温度不变的结论。可见,演示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即使只按按开关、读读数,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可领略到物理学中研究类似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制演示实验,提高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目前,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学中缺少实验。许多物理教师不同程度地重视理论的讲授和规律、结论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今天,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已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势。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来获取知识。教师还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真研究,找出教材中哪些知识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不易接受,然后结合教学实际,在规定的实验中适当增加相关实验,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解答物理问题的一个难点是弄清物理过程,能针对不同的物理过程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进行求解。但部分物理问题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比较抽象,学生不易弄清楚。若设计相应的演示实验对过程进行演示,使物理过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形象直观,学生一看就会明白。正如我国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教授所说:“对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往往是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实验就分明。”
如:“物体浮沉条件”时,除了演示鸡蛋在盐水中的浮沉外,我又自制了“浮沉子”实验。取一大塑料瓶,在其中装入适量的水,再取一小玻璃瓶(内有适量的水),口朝下放入塑料瓶中,并使其竖直地漂浮在水面上,然后用瓶塞塞紧塑料瓶口,这样“浮沉子”就制成了。用双手挤压塑料瓶并控制挤压程度可实现小瓶上浮、下沉、悬浮。实验前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使小瓶上浮、下沉、悬浮?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然后边演示边分析讲解,实验完成后,让学生讨论回答,最后我进行总结,学生很容易地归纳出了物体的浮沉条件。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阔学生眼界,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创新和探索意识,提高了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演示实验要有启发性,忌难易不分
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但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启发思维,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因此,在设计和编制演示程序时,必须在启发性上下功夫。
演示中的启发性,首先在于以趣激疑。当生动的演示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认知的矛盾将上升为思维的动力。例如:静电植绒实验中,当启动手摇感应起电机时,下极板上的小纸屑不断地飞舞,粘附在涂有胶水的上极板上,形成了美丽的图案。而对这一美妙神奇的现象,学生的问题必将油然而生。
运用演示引发问题,只是启发思维的起点,虽然它是学生开展积极思维的突破口,但要推进思维的展开,仍需教师不断地引导。例如,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怎样才能产生?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学生在不断的探讨、思索中,逐步掌握物理知识,了解物理规律,这样的实验就成为了推进思维的向导。
演示实验一般情况可采用这样的几步: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建立初步表象;做实验,提出问题进行探讨,找出规律;应用规律来说明问题,并用实验来验证。这一过程体现了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规律。演示实验切忌难易不分,草草了事。有些新教师做实验,常常以能显示实验现象为满足,急急表演,匆匆收场。这样的实验必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忽视了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过程,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可能达到实验的目的。
总之,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课本上明确的演示要做好,不作要求的我们也应自制小制作为学生演示。直观的演示实验能加深学生印象,巩固知识,同时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及智力的开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只有明确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用观察促进思维活动的展开,又用思维指导观察活动的进行,逐步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发展观察和思维能力,才能使我们的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0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