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淮安市中等旅游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邹 萍

  摘要: 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和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以及我国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将给正在蓬勃发展中的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良机,为旅游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近几年淮安的旅游业飞速发展,对本市的中等旅游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淮安市当前人才需求与旅游职业教育相对滞后这一不相适应的矛盾,本文试图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积极探索在专业设置、办学模式和宣传力度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创新求发展,以适应市场和企业需求,为淮安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旅游业 中等职业教育 现状 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发展迅速,旅游教育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新时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但是,面对21世纪新形势下旅游产业对人才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教育中已存在的旧问题和日益凸显出来的新问题,将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淮安市作为一个旅游职业教育发展迟滞的地方,问题尤为突出。
  
  一、淮安市中等旅游职业技术教育现状
  
  1.起步较晚,基础薄弱。
  直至1993年9月,淮安市才建起了第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比发达地区的中等旅游职业教育晚了十五年左右,在这之前,淮安市的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截至2007年底,我市开设旅游专业中等职业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才3所,发展相对缓慢。
  2.近几年生源下滑。
  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几年前就出现了生源下滑的现象,其原因大至有几点:一是高中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大学扩招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跨入大学校门。二是中职和高职的衔接不畅,在高考中,中职升高职的比例是5%左右,中职学生很难与普通高中学生竞争。三是就业和待遇,现在的中专生就业较难,待遇也较低。四是短期技术培训学校增多,适合人们普遍的投资少见效快的心理需求。由于以上原因,现在的初中毕业生90%以上都报考了高中。因此中职学校生源减少,特别是旅游中职学校招生越来越困难。
  3.经费投入不足,师资落后。
  由于多种原因,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不重视发展旅游职业技术教育,在经费的投入和政策扶持方面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这就使得学校没有足够的经费去更换或补充各种教学设备。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的最大优势就是动手能力强,教学的设备设施跟不上,学生的动手能力难以保证。另一方面,目前我市中等旅游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当中,专业课教师匮乏,大部分的专业课教师都是从原来教文化课转过来教专业课,缺乏实践经验,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不能适应行业的需要,这势必影响到学校的健康发展。
  
  二、发展淮安市中等旅游职业教育的对策
  
  当前淮安市的旅游职业教育正处于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如何在时代潮流中面对现实,把握机遇勇敢地迎接挑战并最后取得胜利是我市中等旅游职教育工作者必须深思的问题。
  1.明确培养目标,构建人才培养规格。
  虽然社会传统观念、市场压力和高学历冲击对旅游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内部运作是旅游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动力。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培养的模式必然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旅游是一个综合多元互动型的行业,它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单纯的专业型顶岗服务员,旧有的传统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笔者认为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熟练掌握旅游职业或职业成熟技术和服务规范的、会双语、多技能、善公关的复合知识型的实用技术人才。
  2.重组专业教学体系,营造旅游专业品牌。
  良好的品牌效应不是通过广告和宣传就能实现的,关键是产品质量是否受到市场的青睐,学校生产的产品某种意义上就是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专业合格人才。由此可见,旅游专业的品牌效应是通过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体现出来的,专业教学体系则是旅游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
  首先,紧跟市场需求,优化专业教学设置。应积极开发校内外资源互补、国内外教育互动的新型教育模式,使旅游专业的教育沿着一个目标(培养21世纪旅游合格人才),“两种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三方分流”(当地就业、高校深造、出国研修),“四张证书”(外语证书、计算机证书、专业技能中级证书、毕业证书)的模式发展。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作指导,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从分析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入手,按照旅游职业岗位的要求设计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如导游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会组织带团、用多种语言介绍景点(包括普通话、外语、方言等)、安排生活(包括住宿、交通和办各类证件)及购物指导,还应学会设计旅游线路(包括本市、本省和国内部分有名的旅游景点的线路设计)、介绍地方特产(包括名菜)等,使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制定课程标准时,要对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教学方法和手段作相应的规定。操作性强的课程,必须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列出标准。教材的认知结构上既要有知识模块,又要有必修、选修的联系,使教师从传统备课模式中走出来,以适应现代教育培养全面素质和关键能力的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材结构体系,充实新的科技知识,突出人文知识与外语教学以适应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的趋势。编写必要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配套教材(如旅游地理、地方景点解说词),同时引进国际先进教材,优选国内外先进的技能训练资料,使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适应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其三,在教学方法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努力贯彻因人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类型不同多采用引导和启发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在课余,教师应积极开展对学生的咨询辅导,通过社会实践、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改革现有考试制度,除正常的理论考试按常规进行外,应特别加强实践操作类课程的考核,客房、餐饮、导游业务等课程应组成专门的专家考核小组按旅游行业标准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考核,使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取得饭店、旅行社就业的上岗证书,同时对专业实习的考核要采取学校与实习企业共同考核的办法,来保证专业实习的高质量。
  3.要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模式。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就业服务的教育。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实现职业教育服务就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中等旅游职业学校在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的同时,必须首先坚持以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努力实行按需招生、订单式培养和校企合作的道路,学校要根据旅游企业的要求,本着“互惠、互利、互补”的原则,按协议计划招生,定向培养,这样既消除了学生对毕业后找工作的后顾之忧,又可以使旅游企业直接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把企业的管理观念在课堂上渗透给学生。这样做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定学习的方向,同时又有利于企业招收到合格人才,给企业注入新鲜的活力,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真正体现教育为企业服务。在这方面,我市首家省级职业高中――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职业学校,早在2000年就开始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社会和相关旅游企业的肯定,目前已先后与淮安市迎宾馆、楚天宾馆等企业联合办学。其次,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办学模式,实行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并举的多种形式办学模式。通过缩短学制、开展短期培训、开设夜校、实行弹性学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适应社会培训市场急剧扩大和现实的需求。这样一来既扩大了生源,又扩大了学校自身的生存空间。

  4.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
  中等旅游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市场的研究,搜集和调查市场信息,包括生源市场信息,人才市场需求信息,毕业生就业与工作情况反馈的信息,国内外中等旅游职业教育发达地区的最新专业发展动态等。并根据现实市场和潜在市场的需求,改变专业结构,调整专业设置,摒弃那些落伍的专业,开发新的专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构建适应市场需求并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否则,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就没有出路,从而也影响到学校以后的招生,甚至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前几年一些热门专业一哄而上造成的后果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5.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保证旅游中等教育持续发展。
  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旅游专业教学体系得以顺利实行的重要条件,也是旅游中等教育持续发展的保证。旅游专业的教师必须具有现代的价值观念并向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方向发展。基本条件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和不少于一年的专业实践经历;外延条件为:能研究开发出有一定影响的教育科研成果和学科教学论文,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从事课件开发和课堂教学。
  学校应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到对口的酒店、旅行社等单位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选派具有发展前途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在职培训,培养一批超学历的教师,推出一批具现代化管理能力的名校长,造就一批师德好、专业能力强的教育科研水平高的名教师、优学科带头人,以争创名牌旅游专业和名牌旅游学校。另一方面从旅游企事业单位选调符合任职资格的有实践经验的一线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使旅游教学过程真正和市场紧密结合。
  6.努力实现教学设施现代化,提升旅游专业办学水平。
  先进的教学设施是现代教学技术的保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现代化的硬指标。为此要积极创造条件把旅游专业教育推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化道路,通过上级部门拨款、教育贷款、自筹等多种渠道集聚资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模拟旅游景点、模拟旅游公司、模拟餐厅、模拟客房等)。采用联合办学、股份办学、集团办学等形式,建立牢固而紧密的校外实习基地,形成良好的“产学”结合环境,使淮安旅游专业教学设施在近期内达到省内领先、全国一流,发挥其在教育现代化建设中应有的作用。
  宽广的旅游人才需求市场,对21世纪的旅游职业教育展现出更加广阔的空间,提供了再创辉煌的机遇。同时市场对人才的高规格要求,也是对旅游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为旅游业输送有文化、懂管理、善经营的专业人才,是淮安市旅游中等职业教育走可持续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陶西平.教育整体改革的思考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2]王守初.做大做强海南旅游产业之我见[J].旅游调研,2004年第1期.
  [3]伍戎军.试论旅游职业教育的深层次发展[J].旅游职业教育与研究,2003年第4期.
  [4]章平,陶永波.构建面向21世纪的旅游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J].当代教育,2001年第5期:60-61.
  [5]章平,何勇.宁波旅游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第5期.
  [6]朱维平,陈灏试.论旅游教育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驱作用[J].旅游学刊(旅游教育增刊),1997:18-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28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