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基础英语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兴

  摘要: 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用知识与能力,才能既准确又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才能真正学会一门语言。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注重文化知识的输入,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基础英语 语用能力 文化知识 教学模式
  
  基础英语又称英语精读,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学生的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的提高、词汇的巩固和发展、语法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主要依赖于基础英语的学习。因此,基础英语的教学在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依靠讲解课文的内容来传递和处理语言信息,忽略了听说技能的培养,形成了基础英语与视听说的脱节,学生难以将课本上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地运用于实际交际中,也谈不上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得体的语言进行交际的语用能力了。
  Leech(1983)认为,语用能力以语法能力为基础,既包括正确使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的能力,又包括在一定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式,以实施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何自然(1997)认为“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可见,要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即所谓的符合语法规则,还要注意表达的得体性,也就是在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在基础英语这一重要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既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同时又不忽视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尽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在,我国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都是以语法――翻译法、听说法和意念――功能法为指导原则。这决定了“语言教学以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为中心”(黄国文,2000),而忽视语言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使用。学习的内容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和篇章知识。换言之,是以语言能力为中心,强调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教师的作用在于授业解惑,即传授语言知识(很少涉及英语的社交文化)。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单词→语法→课文→练习”;第二种是“复习→新课→作业”。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从头讲到尾,每个单词、每个句型都不放过,对重点语法更是倍加重视。学生忙于记笔记,几乎没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就更加无从谈起。课后学生刻苦攻读,不辞辛劳地背单词、啃语法,以求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结果是,学生在各方的期待下通过专业英语四、八级考试的及格证书,甚至这也成为学生衡量自己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然而在实际交际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往往能讲一口比较流利的英语,也很少犯语法错误,但在言谈中却不能很好地注意结合语境,或不顾交际的对象,准确、得体地使用语言。他们常常被操英语的本族人误解,甚至被认为是故意地、恶意地去破坏交际气氛。所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在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建立以交际教学法为核心的研讨式课堂教学模式很有必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运用优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在课堂上运用交际教学法。交际法关注学生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交际”不仅仅指相互间的语言信息的表达,它包括人与人之间一切思想感情的交流,是一种栩栩如生的交际过程。“交际语言教学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交际法不仅注重语言的结构,而且还注重语言的功能”。为此,教师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针对不同的教学材料,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不但要备教材,而且还需设置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只有如此,学生们才能够摆脱“哑巴英语”的束缚,培养和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锻炼运用英语的能力,为走向社会后的交流和交际打下基础。
  把交际教学法与研讨式教学相结合来创建一个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现在共同的理想,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根本保证。研讨式教学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它通过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它改变了课堂教学中教师滔滔讲、学生静静听的局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学习能力。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学生要继续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自我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在对已给的文字、史料、图片、实物中去分析、研究、讨论,从而自己去解释、验证、探索有关问题,并且得出结论,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的英语基本功是顺利进行高级阶段英语学习的保证,没有达到合格的英语水平,将会给自身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也会阻碍教师进一步地传授知识,进而影响整个教学。因此学生应在多媒体网络的支持下,课前,完成对教学材料中的字、词、句的学习,初步了解篇章和结构和作品的文化、历史和创作背景知识,提高对原文的鉴赏能力。课上,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积极参与课堂交流与讨论,加深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锻炼自我。
  其次,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的修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二十倍,以便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需要一桶水。”基础英语教师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音、语调、音位学、语法学、词汇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听、说、读、写、译诸方面受到过全面系统的训练并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教师要具备文化素质和语用能力。何自然等(1986)的语用能力测试表明许多英语教师自身语用、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待提高,教学方式上应更加灵活,符合当前形势对人才的需求。教师所在院校有条件可派教师出去进修,多请外籍教师介绍跨文化方面的知识,与中国教师沟通交流。同时教师对中国文化也应熟悉和了解,在与不同文化的交流中,传播中国文化,做好文化使者的工作。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外文化应是一个融合的过程。一门外语的掌握和学习,不但受到目的语文化的影响,而且受到母语文化的更大影响。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它所传承的是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在基础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使用英语国家和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因此,教师要有敏锐的文化意识,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使用英语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知识,提高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离不开文化。在教学实践中,语言与文化的结合至少要有四个切入点:结合词语丰富的文化内涵教授文化;结合词语的历史典故教授文化;结合句子导入文化;结合篇章教授文化。因此,要实现文化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语用能力。作为一名专业英语教师必须努力提高文化素养,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以及敏锐的跨文化意识,才能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有意识地解释直接影响语言交际的文化因素,并做出分析和解释,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解决发展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素养外语教师应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同时,专业的理论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也是教师教学的核心内容。但是,一个好老师绝不能仅仅盯着教学大纲,而应该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外语教师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才能使各科知识融会贯通,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更加充实。

  最后,加强交际文化知识的输入,避免语用方面的失误。胡文仲(1994)认为,交际文化是指“那种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影响信息准确传递(即引起偏差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包括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社会规范、礼貌原则、社会语言规约等。在基础英语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里,要向学生传授各方面的英美文化知识是不现实的,但是基础英语课的课文几乎都可以用作介绍英美文化知识的素材,概括如下:
  英美人的风俗和生活习惯。如教材《新编英语教程》第三册Unit 9的课文“Celebrating New Year”、第二册Unit 12的课文“The Irish Famine”等课文内容都能反映以上几个方面的文化知识。
  英美人的性格特征、价值观等。英美人,尤其是美国人较为明显的性格特征是直率、幽默。在教材《新编英语教程》第五册Lesson 6“My Friend,Albert Einstein”里就有很多幽默的句子来表达作者的那种与众不同的性格。
  《圣经》、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渗透在英美人民的生活中,极大影响着他们的语言,如在教材《新编英语教程》第二册Lesson 10“The English language ”就作了大量的介绍。
  词语的文化内涵。英语词汇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此语种的褒贬含义与汉语也不完全相同。如fat一词在英语中含有明显的贬义,认为肥胖有损形象、显得愚笨,许多人尤其妇女不愿意别人说自己胖,所以在交往中应避免使用。而在汉语中,“胖”既有褒义如富态、发福、丰满等意,也可指贬义,如肥胖、臃肿等。
  可见,在基础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向学生传授恰当的文化内容。通过文化知识信息的输入和认知,帮助学生扩大文化知识的储备量,正确认识中西文化差异,增强语用意识,避免不必要的语用失误。
  总之,在当今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基础英语教师和研究工作者正在不断努力研究,探索更好、更适合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已成为一个主要目标和方向,只有当学习者将学到的东西用于实践、取得成功时,才会感到学习的乐趣,获得自信,并进一步带动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从而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Leech. 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New York: Longman Inc,1983.
  [2]何自然,阎庄.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
  [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5]黄国文.从以结构为中心到以过程为中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2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