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邓跃群

  摘要:本文从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出发,肯定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个有效举措,是职业学校兴旺发达的必经之路。然后从真诚合作、推进校企合作的保障等方面进行展开,得出了结论: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是一条实现校企双赢的捷径,希望职业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关键词:校企合作 校企双赢 高技能
  
  前言
  
  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个有效举措,是职业学校兴旺发达的必经之路。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在办学模式上,国家十分提倡走校企合作之路,许多学校正积极地寻求各种途径,想方设法与企业取得联系,希望双方达成共识,实现双赢。事实上,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职业学校办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其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加强校企间的实质性合作。目前,我们职业学校办学存在着一些问题:缺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习实训指导师,缺少必要的实验、实训场所和设备,缺少企业文化等,而这些恰恰又是企业的强项,若能让企业的这些资源为我所用,校企联合办学,就能真正实现职业学校办学走向社会化,真正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确保校企真诚合作
  
  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务必真抓实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是全社会的责任,是企业和学校的共同理想,“共同育人”是校企合作的真谛。学校要走出去主动与企业联系,企业及时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实用技术信息等,学校充分重视和利用这些信息,这是实质性合作的前提。只有双方都注意企业的信息,并以此来确定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这样的结合才有积极意义和实用价值。学校为企业培养“量体裁衣”式的后备劳动者,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双赢。一方面,企业通过有目的的培养,为自己培养了一批熟练的劳动力,不必再花人、财、物进行上岗培训。另一方面,学校利用企业的设备,弥补学校实践实训设施的不足,通过校企的紧密联合,了解企业的生产前沿技术信息,借此推进学校专业建设,为打造骨干专业和重点专业夯实基础。只有意识到校企合作的真谛,才能做到真诚合作。
  
  二、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和设备优势,有效深化校企合作
  
  企业聚集着一大批生产、服务于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市场需求、新工艺、新技术,正是通过他们聪明的大脑、灵巧的双手才转化为新产品。学校全心全意地依靠他们,企业也能全心全意地让他们为学生传帮带,这是学生切实提高职业能力的关键。企业拥有高新设备,学校以企业生产车间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不仅是作为学生毕业前的综合实习基地,而且是作为经常性的实践教学基地,这是学生有效地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条件。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到生产、服务第一线去,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老师傅手把手的教,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可以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这不仅能为学生直接了解具体生产岗位的技术要求、提高职业能力、为毕业与就业接轨、上岗即顶岗工作奠定基础,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
  
  三、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革,调整课程体系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实训技能则是职业学校质量生命之全部内涵。校企合作形式下的技能培养,应该紧紧围绕企业对工人技能的要求展开,以“必须够用,兼顾发展”为出发点安排文化基础课:以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技能为目标,调整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实验实习课的比例,加大技能培训的比例,建立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多层次、多类型、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设置中,以满足企业的工作要求为依据,积极采纳企业的建议,采取“大专业小专门化”的形式组织专业课程,即专业设置要体现“宽”的原则,而小专门化方向要体现先进性、前瞻性、实时性,用模块式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学习者和企业的要求;在方法上,以实践作业模块为载体,用相关专业理论辅助实际操作,在“练”中“学”、“学”中“练”,学、练结合,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同时把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职业素养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加大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比例,改革德育课的内容,引进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引进企业的环境。强化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训练,尤其是就业观念、职业素养、终身发展能力和观念的教育培养。
  
  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快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步伐
  
  许多教师对高职教育性质、地位、作用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其特点等认识还很模糊,集中表现为教学工作中没有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这一主线,仍习惯于沿用陈法,注重理论讲授,照本宣科。不仅方法单调,而且对参与教学改革和在生产实践中学习缺乏积极的态度,不能适应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特定需要。学校应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安排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学习企业高新设备的操作、工艺分析、设备故障诊断和排除等知识和技能。使教师构建实实在在的“四新”能力结构;同时,把企业一线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组织能力较强的工程师请到学校充实教师队伍,调整教师队伍结构,以此把企业最新的技术、方法、知识、工艺带到学校教育教学中来,可确保职业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确保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先进性。
  总之,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是沟通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培养与成材之间的桥梁,是一条实现校企双赢的捷径。职业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争取加大对职业学校软、硬件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43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