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志强
创新教育取决于教育的创新。要有效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涉及理论到实践的变革。在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研究重心从“如何教好”转移到“怎样学好”上来,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的原则,创设“以民主与和谐为真谛”的教学环境
教师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双向交流的教学民主氛围,才能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独特的见解,甚至于产生可贵的创新思维的火花。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师道尊严”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要提倡“教学相长”、“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念,创造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不怕出错和失败,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就能够积极探索和思考,逐步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有了这样的教学环境,更有助于以下内容的开展。
二、培养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
中学地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改变过去传统的“知识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构建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型目标。
首先,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导意识,因为意识是行为的先导。教师有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主导意识,就能自觉地做到围绕“培养创新精神”这个核心来确定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要明确“培养创新精神”是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观念等为基础的。要转变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不是不要基础知识,而是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能力、观念、创新精神的关系;要求教师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能力、态度、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求教师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指导,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并有意识地强化能力目标的创新精神。
如在学习“大陆漂移学说”时,笔者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构建教学目标时,首先思考的是:这一课的核心教学目标,不是使学生掌握“大陆漂移学说”,而是在使学生“经历”与魏格纳相同的探索实践中,“摩擦”出“大陆漂移”的火花,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应当以这一核心指导和统帅其他教学目标,指导和统帅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得以培养。
三、教学内容要多选择以学生社会生活实践为基础的
当前,地理教学仍存在远离学生社会生活实践的倾向,教师教学局限于课本理论,设计教学时,其精力主要放在如何深入课本,很难做到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更谈不上根据培养创新精神的需要,科学地选择教材内容。我们应该重建“教材观念”。
如高中地理“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一节中,在学生了解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如城市环境污染后,结合长葛环境现实,讨论如何分析解决这些污染问题,再结合伊拉克战争,分析讨论战争因素给城市环境带来哪些后果。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检验课本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新事物,发现新问题,促成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如组织学生进行天文观测、气象观测,组织学生调查当地土地、人口、水资源,以及农业结构、工业布局、城市建设、环境污染等,然后写出调查报告,最后进行分析讨论,针对当前城市环境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写出小论文。这样的地理实践活动,既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精心设计以“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了“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精辟名言,地理课的教法设计要紧紧围绕“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这个中心。对于某个教学内容,教师应注重思考:学生会怎样对待这一内容?他们能感兴趣吗?他们会发现什么样的问题?怎样做他们才会发现更多问题?……总之,要使教师“教”的活动始终为学生“学”的活动服务,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
五、组织“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灵魂”的激学活动
问题是思维存在的根据,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激发创新能力。新教材中涉及许多新的科研成果和目前尚未有定论的地理现象和理论,教学中要牢牢抓住这些问题,从而引发创新的“火花”。如教材中涉及的“全球变暖”、“厄尔尼诺”、“臭氧层空洞”等问题,课前可让学生收集材料,课上进行讨论或辩论。对于“全球变暖”产生原因,有的学生认为是人类活动引起的CO2增多,温室效应加剧的结果;有的学生认为是地球气候周期变动所致。对于全球变暖产生后果,有的学生提出:带来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城市被淹没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有学生认为:“全球变暖”可使南极大陆冰雪融化,植物得到生长,海面蒸发加强,水循环更加活跃;也有学生认为:高寒地区变暖,温带变得干旱……
对教材已有定论者,可采取逆向思维和分散思维,激发学生质疑,如假设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则地球上洋流、河流、植被、气候、自然带将怎样变化?假如没有喜马拉雅山,我国气候将怎样变化?假如地球石油枯竭,社会怎样发展?事实证明,逆向和分散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
六、实施以激励为目的的学习评价方法
评价具有检测和激励等功能,学习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表扬、鼓励,少批评,适时评价,可以把握学生课堂学习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的信赖、期待、鼓励、赏识,对于树立学生自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效果显著。
在地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认真研究学习评价策略,实施以激励为主要目的的学习评价。要充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都应认真对待,认真听取,而且要鼓励学生善于和敢于提出问题;对离题的学生,应适当引导,不能生硬打断;对于学生的认识,正确的要充分肯定,有个人独特见解的要大加鼓励,错误的不要直接否定,更不能体罚,要在肯定学生已经自己积极思考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再仔细想,或听别人的意见;对主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鼓励表扬他们大胆发言,不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主动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在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使课堂成为实施创新教育的广阔天地和肥沃土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49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