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校企合作,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春红 张 宁

  摘要: 学校外派教师到企业锻炼,是努力开创校企联合的新局面,加强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的重要举措,由此可进一步创优环境,推动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校企合作 企业锻炼 “双师型教师”
  
  今年暑假期间,我校推出了“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活动,专业教师无特殊情况都要每两年下企业锻炼两个月。学校希望通过企业的实践活动,使教师亲身体会企业的真实需求,从而解决目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并且打造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
  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今年暑期有幸进入徐州徐工特种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践锻炼。徐州徐工特种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生产小型工程机械的主要企业之一。公司的主要产品有三吨以下小型装载机系列产品、工程机械配套件(包括3T-25T叉车驱动桥)。在这两个月中我收获多多,尤其是在个人的思想、工作、实践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一、装配车间的收获
  
  (1)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三级安全教育。
  包括厂级、车间、班组的安全教育,系统地学习了《安全成产法》、《员工安全手册》。通过三级安全教育我深切体会到了安全、正确操作的必要性,也同时体会到了工作时间守纪的重要性。
  反思一下在学校实习时各个实训车间的情况,学生存在许多看似无关紧要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的行为:如实习时无视教师的警告把工具乱扔、车床前打闹、防护眼镜戴不舒服就不佩戴等等,这些无视纪律的行为很可能导致学生付出血的代价。我们学校要把工厂严格的管理制度引进过来,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引入有效公正的奖惩制度,好的纪律才会出好的成绩,才是真正对学生的安全负责。
  (2)进行完了安全教育后,我被分配到了装配车间。
  进车间前为了保护我们的安全,必须要穿戴劳保服装,否则一律不准进入车间。装配车间一周配料工作让我了解到即使一份简单的工作也马虎不得,要养成细致、快速的工作态度。
  反思一下,我们学校各个试验室的情况,每个实验室的各个工位都没有工具架,工具无法摆放,既显得乱,又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看来,工具架的配备不可缺少。
  (3)最后两周,我被分配在了涂装和调试线上。
  在这两个线上,我了解到了各种油漆的组成及用途,以及喷涂的过程及人身防护(喷漆对人体有害),还了解到新车装载完成后要进行调试检验,以验证安装是否合格,不合格的地方重新补装,并且还要扣除工资。一个公司想要长久地发展,必须有严格的奖惩制度。一个学校也是如此,实习中加强纪律的约束,是为了学生人身安全,是为了加强学生的纪律观念,是为了学生技能的规范,是为了学生以后到企业能尽快地适应那里的管理氛围,这是百益而无一害的。
  两个月的企业锻炼很快就结束了,在这里,我锻炼了自己的吃苦耐劳的品质,了解了企业的管理氛围和工艺流程,提高了自己的装配技能。我要把工厂里所学到的吃苦耐劳、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把工厂里所学到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
  
  二、思考与探讨
  
  学校和企业是鱼儿与水的关系,学校离不开企业,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学校。学校离不开企业,下企业锻炼使教师能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其实践能力,以至成为“双师型”教师,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同时教师下企业能收集大量的信息,如人才需求信息、企业员工素质状况、职校毕业生在企业的适应性状况等等,这些对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职工培训及其它一些教学改革提供了直接的依据。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学校,企业需要我们学校为他们培养、输送大量中、高级技术人才,需要我们学校为他们开展职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也需要我们学校的科研力量帮助他们攻克技术难关,协助他们开展技术创新。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尽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讲究的是经济效益,到企业锻炼,学校一定要树立服务意识,努力为企业提供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真正达到学校培养人才、企业谋求发展的利益双赢。而且,对于教师实践锻炼的企业学校最好能给予相应的感谢,以保证校企合作关系长久。
  (2)锻炼必须明确时间,不能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到目前为止,被下派锻炼的教师相对有限,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应让参与锻炼的教师更多一些,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加大教师锻炼的力度,努力开创校企联合的新局面。
  (3)建立毕业生实习、就业跟踪制度,建成毕业生实习、就业跟踪服务网,提高校企合作的信誉度。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
  (4)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要逐步深入,就要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机电专业课程改革,并完成相应实验、实训指导书的编纂。
  (5)校企合作途径方式应更加丰富。可以通过教师实践锻炼、技术合作、学生工学交替、管理借鉴、成果交换、共同育人等多种合作方式。
  (6)校企文化有机融合。学校可以吸引企业参与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技能大赛,校园创新大赛,通过校企的长期合作将企业优秀的文化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增强学校企业文化的氛围,强化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大力营造专业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彭移风.2005年高职教师发表论文情况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6).
  [2]朱晓红.新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校论文,2004.
  [3]叶小明.广东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17).
  [4]李惠成.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其有效应对[J].经济师,2006,(02).
  [5]范进祯,郑卫东,袁豪杰.高职高专机电类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探索[J].职业技术,2006,(14).
  [6]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
  [7]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8]周明星.职业教育学通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9]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5298.htm